瞄準“大限”,垃圾分類加速

瞄準“大限”,垃圾分類加速

鄭和南路農貿市場安裝了一台環保生物廚餘機,廚餘垃圾進入廚餘機後粉碎,經過發酵後出來的就是黑色有機肥。

通訊員 朱磊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農貿市場廚餘垃圾要麼集中收運,要麼使用廚餘垃圾處理機就地處理;建成垃圾處置綜合體,實現街鎮內垃圾處理“閉環”……11月1日,南京生活垃圾將正式強制分類,瞄準這一“大限”,我市垃圾分類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

農貿市場垃圾就地轉成有機肥

鼓樓區鄭和南路農貿市場不大,約1000平方米的空間內共設置了60多個攤位,服務周邊3個人口密集的社區,每天人流量達2000多人次,菜場產生垃圾量很大,其中最多的就是賣剩的果蔬、清理的魚肚魚腸等有機垃圾。記者昨天在該農貿市場看到,一側的廚餘垃圾暫存間內,7個垃圾桶一字排開。旁邊就是一個小型的廚餘垃圾處理機,排氣口加裝了除異味設備,確保排出的氣體符合環保要求;排水口則與市政污水管網連接。

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管理員沿商鋪收集並進行嚴格分類,其他垃圾運送至垃圾中轉站,每天產生的約350公斤廚餘垃圾用市場內的廚餘垃圾處理機就地處理,所有爛菜葉、果皮等進行破碎後,經過13小時的高温腐爛進行烘乾等處理後,就變成了有機肥,市場日均外運垃圾減量三分之二以上。

記者採訪時,只見操作工人正將一箱垃圾處理後產生的有機肥取出,肥料呈細細乾乾的粉末狀,如同泥土一樣。熱河南路街道垃分辦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此處廚餘垃圾處理站還協助處理街道內其他地方產生的廚餘垃圾,每天處理垃圾量約500公斤,最終產生50公斤左右的有機肥,由相關企業收購用作花肥。

山西路農貿市場地處鼓樓區核心區,受空間限制,這裏並沒有專門的廚餘垃圾處理機,而是交由鼓樓區管養集團集中收運。市場負責人羅衞告訴記者,產生垃圾較多的主要是蔬菜區,為此,市場給每個蔬菜經營户配了兩個垃圾桶,分別存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保潔人員定時到各攤位分類收取垃圾,二次分揀後集中存放,確保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到位。

鼓樓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共有42家農貿市場,目前除了鄭和南路農貿市場廚餘垃圾可以就地處理,其他農貿市場均實現統一集中收運,並嚴格按照“不同車輛、不同要求、不同去向”分類收運,對不分類的垃圾拒收。

垃圾處置綜合體也來了

垃圾末端處置能力是垃圾分類能否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市除了建成大型的餐廚、廚餘垃圾處理站,也鼓勵街道、鎮村根據需要建成相應的處理設施,實現垃圾的閉環、就地處理。在江寧區湯山街道,一座多功能的垃圾處置綜合體為垃圾的“閉環”處理發揮着重要作用。

記者昨天在綜合體內看到,其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廚餘垃圾、大件垃圾就地處理,有害和可回收垃圾暫存處理,其他垃圾則是在這裏進行中轉,運至句容垃圾焚燒廠焚燒。江寧區湯山清管所所長王天俊介紹,該處垃圾處置綜合體每天可將5噸左右的餐廚垃圾變成有機肥,同時完成90噸其他垃圾的中轉。

“實現街道垃圾閉環處理,僅靠這一處綜合體不行。”王天俊告訴記者,為實現街道涉農區域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街道不斷完善130多個自然村垃圾分類集中轉運點(亭)、16處有害垃圾暫存點、11處陽光堆肥房、4處廚餘垃圾生化處理站、1處漚肥池等設施。與此同時,結合田園鄉村建設,按片區對5個村(社區)、3家集中就餐單位配備了日處理能力1噸—300公斤不等的廚餘垃圾處理站,實現了湯山全域廚餘垃圾收集處置全覆蓋,日處理量達10噸以上。

“垃圾處理實現了‘閉環’,我們就有足夠的底氣全面推行垃圾分類。”街道副主任李寧表示,目前湯山街道已全面撤除轄區內主、次幹道大垃圾桶。下月,60%居民小區完成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投放,另外的40%也力爭在當月完成,如湯山街道一樣,棲霞區八卦洲街道等也已實現垃圾的閉環處理。

全市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950噸/日

“湯山垃圾分類設施建設情況只是江寧區的一個縮影。”江寧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力推垃圾分類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垃圾中轉站25座,日轉運垃圾量2000噸左右。全區10個街道都建設了垃圾分類收集分揀站,佔地面積1000-3000平方米不等,分揀站包含大件垃圾拆揀、有害垃圾暫存、可回收物打包等功能。全區84個(村)社區建設陽光堆肥房、漚肥池等易腐垃圾就近處理設施84座,日均處理能力約為13噸,合計全區廚餘垃圾日處理能力約為155噸。

來自市城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投用的小型中轉站有163座、大中型轉運站5座、垃圾分類回收中心12個、回收站158個;餐廚垃圾現有處理能力已達950噸/日,其中集中處理能力550噸/日,包括市屬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期一階段100噸/日、二階段300噸/日(調試運行中),溧水、高淳、六合區各50噸/日;小型處理設施141處,共400噸/日。另外,建成投用的廚餘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已達335噸/日,包括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期一階段200噸/日和其他小型處理設施。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通訊員 朱磊  宋颺

來源:南京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54 字。

轉載請註明: 瞄準“大限”,垃圾分類加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