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慈善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這是慈善法實施以來首個執法檢查報告。
報告在肯定我國慈善事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我國慈善事業在應對新挑戰、建立應急機制等多方面的問題,並提出了對策建議。
報告指出,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有108.76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慈善活動。僅騰訊“99公益日”,2020年互動人次高達18.99億,募得善款30.44億元。
目前,慈善法相關規定對以網絡為平台和媒介進行的募捐、捐贈和宣傳進行了規範,主要是將網絡與廣播、電視等並列作為一種信息傳輸渠道,沒有將其作為一種支付場所和生活場景,對新問題的規範不足。
近年來,以水滴籌、輕鬆籌等為代表的一批網絡求助平台快速發展,幫助一些陷入困境的大病家庭渡過難關,起到了一定的救急作用。但部分個人求助中存在信息不真實、善款流向不透明等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個人求助不屬於慈善募捐,不在慈善法規制範圍,相關的管理規定不夠完善,目前主要是通過引導其加強行業自律等方式,推動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規範。
“網絡慈善有着充沛的活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但若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制與政策支持,可能因部分不良個案而使整體受到損害。”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説。
鄭功成建議,應適時修改慈善法來彌補網絡慈善活動缺乏法律規制的局面,明確網絡慈善活動的定義與邊界、網絡募捐行為的規則、網絡平台的相應責任,以及禁止以慈善為名的網絡慈善欺詐。 (新華)
來源: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