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營山縣新店鎮千坵村。四川日報記者肖雨楊攝
在營山縣老林鎮雁家村,村民通過種花椒脱貧致富。圖為該村花椒產業園內正在忙碌的村民。 四川日報記者 肖雨楊 攝
環村公路、通社公路、湖畔親水綠道環繞,村民在廣場、戲台等地休閒、聊天……雖然已是秋冬時節,但南充市營山縣新店鎮千坵村生機不減。
走進千坵村村委會辦公室,牆上掛滿了千坵村獲得的榮譽。其中最有分量的一塊是去年12月,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宣部、民政部、司法部頒發的“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這個“全國示範”是千坵村通過三次“吃螃蟹”得來的。
第一次
一名“外人”當上村支書
“上一任書記是個‘外來户’。”千坵村臨時黨支部書記熊亮的一番話令人好奇。
原來,2018年在省發改委等對口幫扶下,千坵村大力發展花卉、水果產業園,開展人居環境治理。這對村幹部提出了高要求。
“原來的幹部年齡都大了,新任村支書最好年輕有幹勁,對產業發展、脱貧攻堅和千坵村的情況都有一定了解。”當地相關負責人介紹,然而千坵村的年輕人多在外打拼,符合條件者鳳毛麟角。
怎麼辦?求助“外援”的思路浮出水面:在全縣範圍內“選聘”村支書。
這在營山還是頭一回。幾經考察、比對,2018年2月,在營山縣脱貧辦掛職、時任黃渡鎮團委書記的唐光輝成了千坵村新任村支書。
然而,對於這樣一個人選,當時不少千坵村村民頗有微詞:“空降”村支書,多半靠不住。
要贏得信任,唐光輝最迫切的工作是推動脱貧增收。在他的帶領下,當地規劃產業園,種植白茶、香桃、脆李、蓮藕,新建環湖步遊道、棧橋、停車場等,並進行院落優化改造。2019年,全村接待遊客超過15萬人次,全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5萬元。
後備幹部的培養也提上了日程:曾在成都做生意、後來返鄉創業並擔任千坵村監委會主任的熊亮逐漸成長起來。“年輕、有衝勁、有商業頭腦,希望能給千坵村發展產業帶來新理念。”唐光輝説。
第二次
一家“超市”育文明新風
在千坵村一家小超市裏,70歲的村民王德勝正在詢問:“我家現在有140多分,可以換什麼東西?”
這家超市的貨架上,食品、飲料、日用品等一應俱全。不過,和普通超市不同,在這裏購買商品,村民需要花積分。
原來,為激發羣眾內生動力,2019年6月,千坵村在幫扶單位的資助和駐村工作隊的策劃、引導下建立“積分超市”。
“每户初始積分為50分,搞好衞生、尊老愛幼等都可以加10到50分,反之扣分。”熊亮説,積分還實行“一票否決”,對家庭成員中有違法違紀違規等行為的,積分清零。村民可在“積分超市”兑換相應數額的商品,1分等同於1元。
“鄰里發生矛盾要吵架的,想到會扣分,火氣就變小了;家裏衞生沒搞好的,想到會扣分,就積極起來了。”王德勝説。
熊亮介紹,“積分超市”自建成以來,獲得200分以上的村民有200餘户,100分到200分的有100餘户。“村民都爭着攢積分,不僅改善了生活環境,而且改變了等、靠、要思想,培育了文明新風。”
第三次
一塊“牌子”為村民解憂
離開“積分超市”,沿千坵村主幹道繼續前行,不到1公里便是千坵村村委會。
今年4月村級建制調整後,原千坵村、原鏵鏌村合併組建新的千坵村,並沿用原鏵鏌村村委會辦公場所。在這裏,一塊“黨羣服務中心”的牌子引人注目。
走進去,一排半人高的櫃枱上,分別擺放着“便民服務處”“政策諮詢處”“矛盾糾紛調解處”3塊牌子。“有了這個中心,我們諮詢、辦事方便多了。”千坵村村民龔繼貴説,此前,他要將現有銀行卡銷户,把存款轉到另一家銀行,沒想到因為不清楚手續,往營山縣城白跑了兩趟。後來,他到黨羣服務中心諮詢,詳細瞭解流程後終於辦妥。“現在只要有村民辦類似的業務,我都喊他們去村委會,明明白白。”
翻開黨羣服務中心政策諮詢和便民服務枱賬,上面不僅有辦事人姓名、電話、辦理、諮詢內容等,還記錄了經辦人、村民滿意度等信息。“內容五花八門,比如土地流轉金沒到賬、水井被淹影響水質、患病後無法外出就醫、申請低保需要哪些材料等。村幹部或當場解答,或記錄下來限期答覆。”熊亮説,建立台賬的目的是要在全村促成“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四川日報記者餘如波 蒲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