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10月10日,廣東深圳,一位老人到店裏乞討,女店主拿出5毛錢,卻被老人嫌棄扔回。當事店主唐女士表示,5毛錢也是心意,對於老人的行為,她真的很生氣。(據10月11日九派新聞)
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物價也上漲的當下,曾經能買一碗麪的5毛錢,可能的確買不到什麼,但這絕對不能成為乞討者嫌棄他人愛心的理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哪怕只是5毛錢,也是人家辛辛苦苦賺來的,也是承載了愛心的價值的,當然不應該就這樣毫無感恩之心地扔回。本來是隨手做點好事,卻還要被嫌“小氣”,的確挺讓人寒心生氣。
(圖片來源:相關視頻截圖)
現在有不少的乞討行為,變得很奇怪。一個獨立的人,為人最基本的尊嚴,就是要自力更生,淪落到乞討這一步,本身就是將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寄託於他人的同情憐憫之上。雖然説,很多人也是因為人生遭遇變故,走投無路才淪落到乞討這一步,我們應該對其抱有基本的同情,不去隨意歧視和批判,但無論如何,乞討為生都是難以獲得尊重的。
但是,現在時常能看到一些乞討者,要錢要得理直氣壯,甚至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有明明買得起智能手機,卻拿着二維碼乞討的專業乞丐;有看上去年輕健全,卻靠着“求路費回家”之類的手段騙人的乞丐;有攔住他人婚車強行討要錢財的“搶劫式”乞討;當然也有明明家裏經濟條件不錯,卻虛構材料上網眾籌的新型詐騙式乞討……
收入形式和支付方式的多樣化,降低了乞討者的羞恥感和被剝奪感,甚至讓部分人滋生出一種“要到錢就是本事”的錯誤想法。其中有不少行為其實已經觸犯了法律底線,擾亂了社會秩序,對公眾愛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所以,唐女士的經歷在網絡上引起熱烈的議論,很多人都講述了自己給乞討者錢卻被嫌少,善意完全得不到尊重的經歷。很多人也表示,聽過見過太多類似事情之後,心腸終於變硬了,以前看到乞討者會打從心底覺得可憐,多少都會隨手給點,現在為了不被騙不受傷,乾脆就無視了。
(圖片來源:相關視頻截圖)
對於乞討者是否出手相助,其實都是每個人個體的選擇,很多時候就在乎於一瞬間的想法,並不能作為評判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的依據。很多時候,善良的人們選擇去幫助他人,去做好事,其實也並不是為了得到感激和回報,而是本身就可以從做公益、獻愛心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從這一意義上而言,無論被幫助者是什麼反應,都無損愛心本身的珍貴和熾熱。但行好事,莫問回報,贈人玫瑰者都會被香氣縈繞,都可以為自己的善舉感到自豪。
一些不知感恩的、新時代“農夫與蛇”的故事,的確很難不讓大家感到憤怒,因為那的確是對社會良好風尚和傳統美德的一種挑釁,也是對純潔愛心的玷污。但話説回來,這終歸只是一件不愉快的小事,也只是人間百態的一個側面,並不能代表全部。也還是有不少生活遭遇困難的人,是沒有辦法了才向社會求助,內心也是滿懷感恩的。接受資助之後,堅持奮發自強回饋社會的例子也有不少。也正因為感恩是生活最温暖的底色,在每一個真正需要人們奉獻愛心的時刻,才會依然有那麼多人慷慨解囊,伸出援手。
所以,無論如何,內心還是需要保持對善良的信任,對弱勢羣體的關注和恤憫,做個好人,但不做“爛好人”,以對生活赤誠的熱愛,讓生活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