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氣輸歐“北溪”兩管道漏氣 原因待查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兩大海底管道“北溪-1”和“北溪-2”26日均探測到漏氣狀況,運營方表示“正在調查原因”。

  這兩條管道,一條8月底以來暫停送氣,一條完工後未投入運營,所以漏氣對當前歐洲天然氣供應狀況並無直接影響,只是加劇了俄歐之間的緊張氣氛。

  據“北溪-1”項目運營方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26日晚發佈的通告,當天控制中心調度員監測到‘北溪-1’輸氣管道內氣壓下降,正在調查原因。

俄氣輸歐“北溪”兩管道漏氣 原因待查

  這是9月14日在德國盧布明拍攝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相關設施。新華社記者任鵬飛攝

  運營“北溪-2”的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公司同日通報,調度員監測到“北溪-2”線路A管道內“氣壓迅速下降”,一夜間從105巴(1050萬帕斯卡)掉到7巴(70萬帕斯卡),“正在調查原因”。

  “北溪-2”去年建成,由於受到美國阻撓及西方制裁,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氣封存在管道內。據路透社報道,德國政府今年年初宣佈暫停“北溪-2”項目審批程序時,該管道內已充入3億立方米天然氣。

  上述兩家企業均設在瑞士,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控股、與歐洲投資方合作成立。不過,隨着西方因烏克蘭局勢升級對俄施加制裁,參與投資“北溪-2”的歐洲能源企業陸續退出,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公司已申請破產。

俄氣輸歐“北溪”兩管道漏氣 原因待查

  5月1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宣佈一份總額約30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希望今後幾年多措並舉,減少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藉機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據丹麥能源部26日通報,丹麥管轄海域內的“北溪-2”管線當天所漏氣體滲入波羅的海,可能妨害航行安全,已將管道周邊半徑5海里區域設為禁航區,要求船隻繞行。漏氣狀況預期不會影響丹麥天然氣供應安全。

  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局長克勞斯·米勒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説,“北溪-1”和“北溪-2”管道同日出現掉壓狀況凸顯“形勢緊張”。

  該局表示,德方不清楚掉壓原因,但德國天然氣供應安全不受影響,當前儲氣量已達最大容量的91%左右。

  “北溪-2”與2012年啓用的“北溪-1”主體管道基本平行,從俄羅斯港口出發,經波羅的海海底直抵德國,再經由歐洲境內輸氣網絡將俄產天然氣分別輸往其他歐洲國家。這兩大管道設計容量一致,年輸氣量均可達550億立方米。

  歐洲聯盟多國的天然氣市場長期依賴俄方供應,俄羅斯幾十年來經由多條管道向歐洲供氣,過去相當大一部分俄輸歐天然氣經由烏克蘭境內管道中轉,其年輸氣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烏方每年從中獲取不菲過境費。

俄氣輸歐“北溪”兩管道漏氣 原因待查

  這是4月2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辦公大樓。新華社發(亞歷山大攝)

  近年來俄烏關係愈加緊張,俄羅斯因此另建數條繞過烏克蘭的輸歐管道,包括已開通運營的“北溪-1”“土耳其溪”等,以確保對歐供氣不受制於烏克蘭。“北溪-2”原本可使俄直通德國的輸氣量翻一番,即使烏克蘭完全關閉中轉管道,也可保障俄對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天然氣供應穩定。但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這一俄歐能源合作項目被擱置。

  美國政府不斷阻撓“北溪-2”項目開通。在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的兩天前,德國政府宣佈暫停對該項目的審批程序。

  隨着美歐不斷加緊制裁,俄方從6月中旬起大幅減少經由“北溪-1”向歐洲供氣量,8月底又宣佈因管道維修需要暫停輸氣。歐洲多國眼下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缺、價格高漲局面,正四處尋找替代氣源。俄政府呼籲啓用“北溪-2”以擺脱當前能源危機,但被歐盟方面拒絕。

  “北溪-2”項目在丹麥有爭議。丹麥以安全為由,於2017年通過法律,可禁止該項目管道線路經過其領海。然而,項目方後來改變原鋪設路線,途經丹麥海上專屬經濟區以規避相關法律限制。

  “北溪”漏氣事件次日,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裏克森準備前往波蘭,參加挪威通往波蘭的波羅的海輸氣管道開通儀式。挪威是歐洲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大國,目前成為歐盟國家尋求“減少對俄能源依賴”的主要求助對象之一。(沈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9 字。

轉載請註明: 俄氣輸歐“北溪”兩管道漏氣 原因待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