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精特新”30強城市榜單正式發佈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綜合

日前,國家宣佈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隨後,證監會表示,將着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台;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明確,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無不表明,我國正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2019年至今,工信部已先後公示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4762家,這被視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隊”。同時,我國還明確,“十四五”期間將培育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作為產業鏈、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專精特新企業是諸多細分領域的示範和標杆,也日益成為城市創新發展競爭力重要指標,引起了各地競相追逐。

那麼,從476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看,哪些城市成為贏家?這些城市盛產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密碼”是什麼?記者依託啓信寶及公開數據,梳理出4762家企業的城市分佈情況,並重點選取其中企業數量排名靠前的30個城市,結合各市的GDP、高新技術企業數量、R&D經費投入強度和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上市數量等指標深入分析,力圖更深入透視這些城市的創新發展競爭優勢和持續潛力。

這30個脱穎而出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寧波、深圳、天津、重慶、成都、青島、廈門、東莞、西安、長沙、廣州、鄭州、合肥、大連、杭州、温州、瀋陽、武漢、蘇州、石家莊、南京、煙台、福州、株洲、唐山、泉州、太原、濟南。

中西部上榜城市佔近1/3

從工信部公佈的3批共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來看, 北京以264家入選企業的數量位居全國各大城市榜首,上海位居次席。

從專精特新城市30強榜單看,各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的排名與經濟實力的位次大體相當,但也有例外,寧波就是典型代表。GDP排名在全國前十名開外的寧波,此番上榜企業數量卻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三名,並超越了深圳,位列非直轄市第一位。

其實,寧波的強大有跡可循。此前在工信部的“製造業單項冠軍”遴選中,寧波也以總共45家入選的成績位列全國之首,並且已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

記者認為,這與寧波民營經濟活躍且當地注重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密切關聯。近年,引導中小企業加快轉型已成寧波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30強榜單中,分區域來看,東部無疑是表現最為突出的地區,但中西部地區也有多達9座城市上榜,即佔榜單接近1/3,其中重慶、成都和西安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較多;分省份來看,30城中廣東、山東和福建並列第一,分別都有3個城市入圍。

具體到長三角地區,除寧波之外,合肥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達到了61家,一舉超過了杭州、南京。作為近年強勢崛起的“明星”城市,合肥坐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型企業孕育和新興產業發展都具有雄厚科研實力和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記者還注意到,30強榜單中,製造業基礎雄厚、中小企業發展較活躍的城市,排名都比較靠前,這也是廈門、東莞雖然GDP未達萬億但仍躋身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前10名,大連、温州則躋身前20名的原因,這些城市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良好的中小企業發展態勢。

此外,青島也表現不俗,以97家企業位列第8位,超過了廣州、杭州、武漢、南京和長沙等一批強大“對手”;“世界工廠”東莞則以79家企業入選的成績位居全國第10,並且值得注意的是,東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相比去年實現了翻倍,勢頭異常勇猛。

京滬深研發投入和上市企業均領跑

專精特新企業的多寡,取決於一座城市的綜合創新發展能力。記者研究認為,其中製造業發展基礎、科技研發投入強度、金融服務能力等都是關鍵因素。

以重慶為例,該市在30強中排名第6,並且在中西部城市中居於首位。重慶專精特新企業多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製造業基礎雄厚,形成了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支撐。

我國41個工業門類中重慶擁有39個,並且擁有全部31個製造業大類。2020年重慶工業增加值超過9990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三名,僅次於深圳和上海。同時,近年重慶大力推動產業集羣成鏈,加速了專精特新企業湧現。

目前,重慶入庫培育的科技型企業超過2.1萬家,包括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3100多家,累計培育高成長科技企業超過千家。這表明,重慶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後備力量充足。

從全國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看,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中高端產業,其中九成以上企業集中在“四基”領域——即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

記者認為,專精特新企業鮮明的科技創新屬性,決定了一個城市只有高度重視科技研發並有持續投入能力,才能孕育出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

國際上通常用研究與試驗發展(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這一指標,去反映一個地區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數據顯示,京滬深3市2019年的研發投入均已超過千億元,其中北京以2233.6億元高居榜首、上海則1524.6億元位居第二、深圳以1328億元居第三。

從研發投入強度看,北京達到6.31%,同樣位居30城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西安以5.17%的研發投入強度一舉超過上海、深圳,排行30城第二,顯示強大創新動能。同時,西安在科技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中也進至副省級城市前六的位次,反映到專精特新企業方面,西安在30城中排名第11,超過了武漢、鄭州、長沙等GDP強於自身的城市。

同時,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發展離不開金融助力。全國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共有310多家在A股上市,並且呈現盈利能力強、成長空間大、研發投入高等特點。

記者認為,無論從研發還是運營看,處於快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都有着強烈的資金需求,特別是渴望通過獲得資本市場的助力來加快發展突破。

具體到各市,專精特新企業上市數量排名前三的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均超過20家,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京滬深都是金融服務能力較強的城市。不過,蘇州以17家上市專精特新企業排在第四位,力壓一線城市廣州,還超過成都、南京、杭州等一眾省會城市。

近年,蘇州上市公司數量增長顯著提速,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後,全國第5個境內上市企業超百家的城市,躋身資本市場“一線城市”行列。

數據還顯示,近兩年來,蘇州共有33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僅次於上海、北京,位列地級市第一名,佔江蘇全省6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超過半數。這背後,顯示了蘇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形成的堅實產業基礎,也意味着該市推動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銜接取得了突出實效。

地方競相“選苗培土”

無論從國家還是地方層面來看,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已成共識。“十四五”規劃明確,我國要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工信部此前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培育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今年以來,一輪加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發展的浪潮已然在各地掀起,一些城市甚至已經就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提出了明確目標,並尋求不斷優化政策和服務體系,競相選苗培土。

以此番表現突出的寧波為例,去年7月出台的《寧波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打造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行動計劃(2020-2025)》提出,力爭到2025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000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達130家,形成10條細分領域的標誌性產業鏈,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對製造業增長貢獻度超過40%,成為“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之城”。

記者認為,一個城市的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除取決於城市產業經濟基礎、中小企業基數、科技創新能力外,更離不開政府對中小企業梯隊有效發掘培育。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需要城市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水温合適,魚就會游過來”。

進一步看,產值在1億元-10億元的專精特新企業是各地的“腰部企業”,如何精準有效扶持好這些企業,對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如何選好苗子?例如,深圳專門出台了《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遴選辦法》,完善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梯隊。再以“小巨人”企業數量佔深圳市比重最大的寶安區為例,聚焦5G、集成電路、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從規上工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性企業中遴選入庫企業500家,按“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則進行梯次培育。

從哪裏找好苗子?記者認為,作為體現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指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無疑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主要“後備軍”。一個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城市未來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發展空間。這也意味着,雖然一些城市當前專精特新企業不多,但它們未來或將十分可期。

具體而言,北京高企數量在全國排名首位,深圳排名第二。深圳有着一定的優質企業“庫存”。截至今年6月,深圳共有中小企業231多萬家,佔全市企業總數的99.96%,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這為深圳申報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準備了條件。

武漢同樣潛力巨大。截至2020年底,武漢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至6259家,排名全國第十,並且當年高新技術企業增加1842個,增量居於全國第四,也處於中西部領跑地位。同時,武漢“大手筆”推出利好政策,武漢市《關於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首次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獎勵50萬元。

合肥則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0户,建成千億級科技大市場,建成5個左右國家級產業集羣。隨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合肥明確未來幾年要培育3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

記者認為,“十四五”期間,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方面將被賦予重要使命,同時也將成為體現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又一重要維度,各地要加快扶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壯大,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充沛動能。同時,各地可以根據自身產業優勢和基礎,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後備庫,篩選一批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行強基培育,形成梯度培育體系,以此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支撐。(21世紀經濟報道)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