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將於本月27日過56歲生日,按每年慣例會跟粉絲提早慶祝,前晚他已在官網貼上彩排排照,留言:「奇怪……我居然有些緊張!!哈哈大笑!!明天記得瘋個夠!!夢中見」;
昨晚慶祝完後,他就在凌晨時分於官網留言:「一家人笑聲不斷!夢中再次相見!」
昨晚應邀出席的圈中好友包括有吳君如、鄭中基、羅蘭等,粉絲歐陽妙芝當然有到場。華仔的一對「親生仔」Andox同黑仔就在微博貼文,留言:「今年的生日會在一片笑聲下順利完成了(實在真的超不捨)。
台上,華阿媽精神滿滿、蹦蹦跳跳的」。
今年1月在泰國拍攝廣告時意外墜馬受傷的劉德華,3月10日早上在其官網華博發文《我回家了》,宣佈正式出院。劉德華説,前一天做了一天的檢查,當醫生宣佈“你可以回家了”,他差點跳起來抱抱醫生,可惜當時能力做不到。
劉德華表示,他的盆骨骨折癒合情況理想,脊椎骨裂、坐骨神經系統、肌肉與跟腱拉傷等亦已慢慢修復,“一切都開始晴天”。
祝福華仔早日康復!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瀟瀟律政”:支持你
網友“獨自飄零”:榜樣
網友“回憶有你”:祝福華仔.早日康復
網友“城市裏的兔子︿”:代祝他早日康復
網友“真我風采”:照顧好自己
(1970-01-01)
昨天休息的時候,我重看了《解救吾先生》,突然發現劉德華的鬍子白了,雖然不顯眼,但還是看到了,而那張臉上,也被留下了痕跡。
是人嘛,總是會老的,這本來就是正常現象。
只是,偶像,你怎麼真的就老了呢。
如今的劉德華,也開始説出這樣的話了:“謝謝大家讓我參與了這個時代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透過這個電影,我看到很多年輕人的演出,他們會讓我覺得,原來,我在那個年代有那麼的重要。”
小丑不止一次説過,小時候追星,唯一的偶像就是劉德華。
論演技,他比不上週潤髮這類演員;論唱功,比不上張學友,張國榮,譚詠麟這類;論武打,更是不用和成龍他們比。
努力是他這一生的真實寫照。
對於小丑而言,當年喜歡他,僅僅是因為他長得帥,小時候哪裏懂得去看他背後的努力,哪裏懂得看一部電影主要看導演而不是演員。
但也就這樣聽着劉德華的歌,看着他的電影就這麼長大了。
或許已經習慣了,即使到了今天,在我這裏,偶像兩字仍然和劉德華掛鈎。
徐克,也是小丑的偶像,但那是從我真正喜歡電影開始的,對徐克的喜歡,純為電影。
對劉德華的喜歡,純粹因為是劉德華。
那首《一起走過的日子》,現場演唱版本小丑看過很多,突然我曾經在某一天發現,唱着“有你有我有情有天有海有地”的劉德華,原來已經走過了那麼長的一段時間。
某個特定的年代都會過去,比如比較近的周杰倫的音樂時代,似乎在慢慢退去;往遠處推,譚詠麟和張國榮之爭時代已過去,張學友唱吻別的時代已過去,四大天王的時代已過去,多少舊時盛況,如今卻也成為了珍貴資料。
但是,每個人心中關於過去時光的印記,卻不會消失。
小丑曾經買過的一些劉德華唱片。
▽
演過一百多部電影的劉德華,説實話在我這樣一個粉絲看來,裏面優秀作品其實佔比不大,甚至小丑覺得,劉德華的不少電影,演的角色都叫劉德華。
這大多數作品,我把它分類為:劉德華電影。
但,小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你紅了這麼多年,還不會過氣?
這麼多年下來,你的搭檔從陳玉蓮,到關之琳,梅豔芳,王祖賢,再到吳倩蓮,然後是鄭秀文,再到張柏芝,范冰冰,為什麼你依然仍是那個讓人認可的男主角。
有一年,劉德華唱了一首歌--《17歲》,裏面唱着:如今我四十看從前沙啞了聲線。
那從前的你,今天再也不適合唱《獨自去偷歡》。
而當年的《真我的風采》,卻也慢慢變成了《今天》。
今天寫的這篇,挺感性也很主觀,雖然知道偶像會老,只是以前沒有去想太多。
在某個時間,突然發現,當年的偶像,也已經55歲了。
而説到偶像,小丑仍然習慣叫“華仔”。
我想,最後就在這樣一組較多的照片中,結束這篇吧。
無需言語,至少,在小丑這裏,你在那個年代,對我而言很重要。
與其賞析電影,不如享受電影。
微信公眾號:庫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161565054”:永遠的偶像
網友“U121653147”:只有華仔才配讓我去追星⭐
網友“U167139644”:永遠的偶像
網友“檸萌co”:真的好喜歡劉德華。是他的小迷妹。
(2017-09-06)
2014年8月16日, 上海東台路古玩市場。一位古玩店主在等待顧客。 澎湃新聞 劉瑾 圖
與以往似乎沒什麼兩樣,8月17日下午1點,上海東台路古玩市場的王雪峯匆匆地吃着他的午餐:一份外賣盒飯配一盅湯。10多年來,他的午餐從沒準點過,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什麼時候得空了才能吃飯,都是千篇一律的外賣。這條街上老闆們大都如此。
通常上午11點後,東台路的客人越來越多。8月17日中午也是如此,在濛濛細雨的間隙裏,顧客三三兩兩地走在街道上,停在某個攤口看貨:玉器、印章或其他寶貝,看中了就與老闆們侃價。客人中,一多半是外國遊客,一小半是國內各地來的客人。
與往日不同的是,古玩街的老闆們一邊心不在焉地應付生意,得空了就聚在一起“交頭接耳”——他們談的是這條街的動遷計劃,還有他們的未來。澎湃新聞記者從古玩市場老闆們口中得知,上海東台路古玩市場北側的一大半與其周邊的老小區一起,已經列入拆遷計劃,這條延續了30多年的古玩一條街未來的命運如何?大家都在揣測。
歷史要從30年前説起
王雪峯所在的東台路古玩市場,地處黃浦區的中心區域,東鄰西藏南路,西邊隔兩條馬路就是著名的“新天地”和太平橋公園。
這是一片舊城區,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里弄,大多是二至三層的老房子。紅瓦的屋頂,白灰粉刷的牆壁,顏色鮮明,這是上海老建築共有的特色。舊里弄的生活相當逼窄,從弄堂進去,隨便走到哪一個門洞,抬頭就能碰到一根根的竹竿。如果是晴天來到這裏,一大早,各家的主婦忙碌着將才洗好的衣服晾曬起來,“萬國旗”就飄揚起來了。
8月17日是一個陰雨的的日子,弄堂裏主婦們沒有出來晾曬衣服。東台路的古玩老闆們卻沒有閒着,大約10點前後,陸陸續續地,各個忙古玩生意的老闆前來上班了,“乒乒乓乓”地開鎖,接着小心翼翼擺放起各類古玩。
老闆們的工作場所是一個個的小亭子,都是政府規定的統一規格,通常三四個平方米,裏面層層疊疊地擺滿各類古玩,外面再伸出一塊板,繼續擺放;有人還在亭子周圍的地面或擱板上增加擺放空間。
亭子間的後面是居民的住家。與其他商業街不同的是,東台路兩側的住宅,幾乎每家每户都向街開着門,每個底層樓都是古玩店。店老闆可能是房東自己,也可以租出去給別人開店。
“前店後家”的模式,就形成了東台路古玩老闆與周邊居民共生共榮的商業街。這種自發形成的商業街,最初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最早在市場裏摸爬滾打的人,則多是下崗職工或無業市民。
“最初一批人差不多都是些生活沒有着落的人,還有原先在會稽路雙休日露天舊貨市場‘打游擊’的古董販子。”上海作家沈嘉祿自小就生活在東台路北端的崇德路,見證了東台路的形成和發達。他的一位“連清朝十個皇帝都説不全”的中學同學,在幾經波折後,也回到東台路家裏“開牆破洞”,做起古玩生意。
這個自發形成的古玩市場最初的生意非常艱難,在沈嘉祿眼中,這些“眼睛骨碌碌,滿身草莽氣”的生意人,在經受幾波市場“大浪”猛烈衝擊後,漸漸在此立腳生根。
果然,幾年以後東台路慢慢熱鬧起來,家家破牆開店,人行道上投攤,明清瓷雜、朱金木雕、鐘錶相機、文房四寶,各類工藝品漸次增多,蔚然成為上海著名古玩一條街。
培育了一大批工藝品專才
生意越來越好,東台路古玩市場的“攤子”也越鋪越大。老闆王雪峯説,早期的東台路古玩市場,北起崇德路,南至自忠路,全長也不過五六十米。
“早期還沒有亭子,都是居民自家的房屋,底樓做門店。”王雪峯説,一開始做的種類也比較少,大多是陶器、銅器、錫器、竹器、木器,以及一些書畫等工藝品,此外還有花卉、鳥籠、服飾等。
在一些老闆的記憶中,最初各家出售的東西種類不多,但大多是古董與舊貨。這些古董、舊貨都是從居民家中、鄉下,或者外地淘回來,再賣給一些識貨的行家或收藏愛好者。老闆們一半時間在開店,另外一半時間卻要“走家串户”,或者到其他舊貨市場“淘”貨。
“淘回來一兩件值錢的傢伙,那就值了,轉手就能賺個千兒八百,更厲害地賺個幾萬甚至一二十萬元也不是難事。”王雪峯説,少數眼光“賊”、腦子好的老闆,一年就能賺四五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淘古玩賺錢快,更多的人投入到這一市場。東台路古玩市場也越過自忠路,向南繼續延伸。現在,遊客從崇德路出發,沿着東台路一直走到底,甚至中間相交的瀏河路、自忠路的一小段,全都是清一色的古玩店。大致數一數,兩三百家少不了。上世紀80年代初曾經間雜的花鳥門店一家都沒了,原因簡單,因為賺錢沒古玩店來得快。
30多年裏,東台路漸漸成了上海的旅遊景點,在涉外導遊、專供海外遊客使用的《上海指南》遊覽地圖上,東台路古玩市場同豫園、玉佛寺等名勝同樣有名。不少外國人來上海,指名要來此淘寶。
一些港台明星也偶爾來此掃貨,有老闆親眼見到劉德華被帶進一家古玩店,請老闆將100多隻舊手錶統統拿出來,打包帶走。
30多年的經營,一些人從東台路古玩市場發財,也培育出了一大批工藝品製作的人才,或深諳古董、舊貨的行家。
不過,東台路古玩市場本來的經營也在變化。在內行人眼中,現在的東台路,古董基本沒有了,更多的是工藝品和一些舊貨、做舊的古玩。
一位老闆説,“東台路現在主要做遊客生意了,需要更大量的東西,大量的舊貨根本供不上,古董價高,遊客又無法辨別,更難出售。”於是,工藝品或一些做舊的古玩,或者一些創意品漸漸成了主流,這些東西利潤雖然低一些,但出手快,遊客也歡迎。
面臨拆遷前途未知
2014年8月16日, 上海東台路古玩市場。一位店主坐在自家店鋪前。 澎湃新聞 劉瑾 圖
東台路古玩市場生意形態在變化;同樣,東台路的古玩老闆們也在一波波更換。一位來自河南的老闆林先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他2004年來東台路,最初就是由一位同樣做古玩的老鄉幫他引進來。
“最早的一批老闆們,有生意做不下去、虧本轉行的,也有發財後改做其他生意的。”王雪峯説,現在的東台路古玩市場裏,像他這樣的本地人已不到30%,更多是來自外地的生意人。而且,最早破門開店的房東們如今也基本退出去了不做了,門店都租給別人經營。
如今的這種局面,也正是古玩老闆們比較憂心的情形。“眼下,東台路周邊的房子都列入了政府徵收動遷的範圍,如果房子都拆了,門店自然沒有了,我們這些亭子自然也無法安身了。”王雪峯説。
老闆們議論的動遷並非空閒來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東台路調查時看到,“124街坊舊城改建拆除施工項目組”的牌子已經掛起來了。一位居民介紹,從掛牌辦公室往北直到崇德路,房東們都已經簽好動遷協議,搬離東台路了。就在掛牌辦公室同一個弄堂裏,動遷工人已經入駐。
“東台路的拆遷範圍從崇德路一直到自忠路,一大半人都簽過協議,有的搬走了,有的等着搬家。”東台路176弄李女士説。
東台路的動遷必然牽涉到古玩市場,老闆們也已經接到了動遷通知。“具體的方案還沒出來。”王雪峯説,多數老闆心裏都惴惴不安,畢竟在這裏做了10多年,積累下不少貨物,“將來該怎麼打算,我們心裏都沒數。
北段的東台路古玩市場面臨動遷,留下的南段情況似乎也不妙。幾位在南段東台路的老闆同樣憂心忡忡,“北段是大頭,我們這邊商家比較少,種類也少,即便不動遷,將來生意也不好做。”
老闆們都意識到,東台路古玩街已經是上海對外旅遊的一張名片,可如果沒有了規模,遊客還會來嗎?老闆們心裏都沒底。
中心城區舊城改造,民俗味非常濃郁的古玩一條街,究竟該不該留存?著名民俗專家、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蔡豐明認為,這道題考驗政府的管理智慧,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認真研究,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居住在舊里弄的市民住房拮据,他們有改善住房的願望,政府幫助舊居百姓改善住房,同時發展城市,當然無可厚非。”蔡豐明説,城市也需要多元的文化,像東台路這樣有歷史的古玩市場不僅是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實際上已經是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政府應該在進行開發的同時,結合古玩市場這樣已經“生根”的文化形態,給它合適的生存空間,引導它健康、積極地發展。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GOD”:上海還有東台路啊,我就是東台人,估計當年這條路都是東台人到上海討生活的
網友“1925485464”:遷到不遠處的老城廂裏去,一舉兩得
網友“IANA澎友”:又一個上海地標沒了
(1970-01-01)
據4月28日香港《蘋果日報》報道,資深電影人、《東邪西毒》監製陳佩華今天早上因患癌症去世。
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陳佩華在香港嘉禾擔任不少經典電影作品的監製和製片人,其主要作品包括電影《表姐,你好嘢!》《九一神鵰俠侶》《東邪西毒》《桃姐》《拆彈專家》等,其間亦曾經加入英皇電影和無線電視工作。
陳佩華(右一)與許鞍華、葉德嫺等人。
由電影時期與佩華姐合作的樂易玲向媒體證實了她的死訊:“佩華姐今天早上七點已經離開,很安詳,其他事留給她的家人公佈。”
陳佩華(上排右一)與汪明荃、樂易玲、陳志雲等人。圖片來自@TVB劇透社
前無線音樂總監鄧智偉,今天早上也在微博留言:“今天,絕對是我人生最悲傷一天。今早,我人生中第一個伯樂與世長辭……沒有您,我原本只是一個反叛的少年;沒有您,我根本沒有機會入行;沒有您,我根本沒可能有機會站在台上……是您教曉我人生的道理,是您教曉我飲水思源,我會一直謹記。現在我只可遙遠地送上一首鋼琴曲給您,願你安息……我的伯樂,我的唐三藏——陳佩華小姐,我一定會做一場好戲……鄧智偉 敬上。”
鄧智偉微博
曾與陳佩華合作過的徐小明,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剛剛從內地回來,本來想今天早上去探望她,誰知收到這個消息,我們當年從嘉禾已經開始合作,之後她去了澳大利亞開餐館,然後我去了英皇電影做CEO,那時候我在工作上有些安排,所以專程去澳大利亞找她回來,再將她介紹給楊先生(楊受成),她對電影真的好有熱誠。”徐小明還説,“之前知道她患上癌症,不過早前看到她已經康復了很多。”
劉德華也對佩華姐的離去感到惋惜:“(上世紀)80年代入行不久就認識的一位前輩,她把我如親人般疼愛,彼此合作多年、彼此照顧,她的離去(我)心中實在不捨,但願一路走好,永遠把佩華姐放在心裏。”
前無線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則表示:“今天早上驚悉噩耗,深感難過惋惜!以為她早年患病已漸康復!豈料……願佩華姐主懷安息!今年初還與她吃晚飯,精神尚不俗,談笑甚歡,只是因習慣早睡,沒到十點她先行告退。”
陳佩華(左一)與胡杏兒、汪明荃等人。圖片來自@TVB劇透社
在《拆彈專家》中與陳佩華合作的吳卓羲也發微博稱:“佩華姐,多謝您一直對我的鼓勵和扶持,我會銘記於心,我會努力,加油……原先約定好做完宣傳後,回來見你,但是……我來不及和你説再見。你説叫我不要怕辛苦,為電影多做宣傳,擴闊眼界……我努力中,放心。我知道你會知道的,多謝您。”
吳卓羲微博
《拆彈專家》官方微博表示:“謝謝佩華姐,《拆彈專家》全體工作人員感謝你所有的心血和努力,我們一定會更努力。”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江頭未是風波惡”:對
網友“劉洪濤b”:我也好像看過
網友“山觴海”:哈哈哈哈
網友“劉勇”:不是任賢齊
網友“阿卡斯”:任賢齊和元彪是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
網友“搞殿!!”:我沒看錯,最後圖片那個不是任齊賢
網友“光”:那個是任賢齊?不是元彪麼?
網友“Joy Luck”:有幸看過桃姐,甚是感動。
網友“光”:那個是任賢齊?不是元彪麼?
網友“光”:那個是任賢齊?不是元彪麼?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