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 我是嫁到你們家, 不是僕人, 能伸把手帶下孩子嗎?
曉月每次説起她婆婆總是憤恨加無奈的表情,
她結婚6年,在婚後三年生下一個兒子,感覺婚姻已經很美好了,在生下孩子之後婆婆就從老家來城裏幫忙帶孩子,曉月説她的婆婆年輕時候身體不好,一直都是公公做着大部分的家務,所以老幫忙一起帶孩子的時候曉月也儘量把家務事都包攬了,這樣婆婆就幫忙帶帶孩子身體也吃得消,沒想到時間一久,婆婆反倒被曉月寵懶了,早上睡到8點多起來直接吃早餐,曉月早上要邊帶孩子邊做早餐還要給還要給孩子餵飯,往往一個早上就把曉月累的喘不過氣來。平時搞衞生的時候婆婆就幫忙帶孩子,但是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鳥類或是大便了,婆婆就會叫曉月,需要曉月放下手上的拖把,跑過來給孩子清理換褲子,全程婆婆只負責抱着孩子,還一臉的嫌棄,她婆婆和曉月説過她看到大便會想吐,所以基本孩子所有的吃喝拉撒都是曉月在照顧,此外婆婆沒幫上忙不説還要曉月照顧,
叫婆婆回去的話曉月也説不出口,和老公説嘛,老公覺得曉月見不得他媽媽好。最後曉月只能是一腔苦水往肚裏咽。最後暴躁引發的導火線是有一次曉月有急事要外出,讓婆婆幫忙帶一下孩子,婆婆因為要燻艾灸泡腳,拒絕了曉月的要求,曉月忍無可忍之下爆發了,婆媳倆吵的面紅耳赤。孩子在一邊不停的哭。一氣之下曉月抱着孩子回了孃家。
在養育孩子的艱辛道路上也是考驗我們自己和重塑自己的過程,多年之後再回想起來也會成為美好的回憶。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其實更能促使我們自己活的有底氣,不用乞求他人,自己勇敢的解決問題。
孩子是自己的,婆婆確實是沒有義務必須得帶孩子。自己主導的家庭會讓家庭氛圍更為和諧,有婆婆的介入,時間久了,婆媳關係扭曲,會影響孩子,甚至讓孩子的性格帶有戾氣。
我們要不斷的告訴自己,沒有婆婆幫忙我也行,因為我們是媽媽,孩子的榜樣,我們要有強大而獨立的內心,這樣以後孩子也會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