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搜索下載中新社·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華輿訊 據道德經報道 4月20日8時30分,風和日麗,對於素有“四月天孩子臉”的德國來説,一個難得的好天。記者從家出發開車前往法蘭克福市中心的報社大樓,路上車輛比往常的星期一上班時間要少很多,正常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只用了20分鐘。

對德國來説,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自3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新冠病毒爆發後,第一次非常態發表電視講話,呼籲民眾遵守“限制令”,團結應對“戰後最大挑戰”,整整過去了一個月。從今天開始,德國放鬆“限制令”,逐步迴歸正常。作為第一步,學校逐步復課;800平方米以下店面,除餐飲外,不分行業,在嚴格遵守衞生要求的前提下,准許開門營業;作為“鬆綁”的附加條件,聯邦政府“強烈建議”,民眾在逛商店和坐公交時佩戴口罩。

德國總理默克爾上週三舉行發佈會,公佈這一“鬆綁”消息時,德國千百萬人翹首以待。據《焦點》雜誌在線報道,該網站在發佈會之前幾個小時,瀏覽量就已有數百萬人。發佈會期間,在線人數超過了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盃決賽德國奪冠之時,可見德國人對這一時刻的渴望。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圖源:Phönix

中午一點,記者來到歐洲金融中心法蘭克福市中心的購物步行街採兒大街,街上人氣很旺。按“鬆綁令”規定,800平方米以下的店面,除了餐館酒吧咖啡廳和文化娛樂設施需繼續關閉,其餘商店不分行業,一律准許開門營業。記者看到,除了大型的百貨商場和服裝店外,大部分店面已開張。店門口有保安執勤,限制進店人數。店門口圖示説明了進店購物規定,特別是要求保持安全距離。店內地面上、尤其在收銀台前,做了以2米為間隔的標記。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法蘭克福市中心購物步行街採兒大街上人氣很旺。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沃達豐門店掛出開業告示,店內地面標着“安全距離”。

記者人生第一次戴着口罩上街,雖感覺不自在,但不再感到“另類”,也看不到警惕或敵意的目光。街上雖大部分行人仍在“裸奔”,但能看到三三倆倆戴着口罩的“模範公民”,或有人脖子上掛着口罩。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賣小吃的售貨員,用頭巾包住嘴和鼻子,滿足德國對佩戴“口罩”的建議。

一個小時後,記者到達法蘭克福以東約50公里的哈瑙市。哈瑙是黑森州第一個頒發佩戴口罩“強制令”的城市。記者來到市中心的主火車站,看到站內售票員、保安人員和司機無一人戴口罩。相反,乘客卻多數已戴口罩。在默克爾上週三宣佈聯邦政府“強烈建議”民眾在公共場合戴口罩之後,薩克森、梅前州和巴伐利亞州等3個聯邦州先後頒佈了“口罩強制令”。而哈瑙和德國第一個推出“口罩強制令”的圖靈根州耶拿市一樣,作為城市單獨行動。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黑森州首個推出“口罩強制令”的城市哈瑙,主火車站外公交車司機仍在“裸奔”,而乘客大多已自覺戴上口罩。

聯邦政府作出逐步迴歸“正常化”決定,依據是專家建議。默克爾在3月中旬第一次就新冠疫情召開發佈會時即已表明,現在一切都要聽專家的。上週三宣佈“鬆綁”決定前再次表示,德國國家科學院建議具有“重要意義”。德國國家科學院26位各行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上週一發出建議,政府在加強病毒測試、保證個人衞生要求(勤洗手)和公共安全規定(保持距離)、隔離高危人羣並建議佩戴口罩等等前提條件下,應儘快迴歸正常,其中包括學校逐步復課、商店部分開業。

不過,專家建議的指導思想,恐怕還是,只有七成人擁有抗體,才能阻斷病毒傳播。德國柏林夏利特醫院病毒所所長德羅斯騰2月底首先提出,德國將有60%至70%的人感染,默克爾在3月中旬第一次發佈會引用了這一觀點,稱政府所有的努力,是為了減緩疫情的蔓延速度,給醫療系統爭取更多時間,並等待疫苗的問世。德國官方防疫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維勒在上週一的發佈會上,再次重複了60%到70%人將被傳染的説法。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圖源:IMAGO IMAGES/IPON

中國科學院院士、呼吸學專家鍾南山明確指出,所謂“羣體免疫”,是100多年前的思路。誠然,德國作為羅伯特-科赫的故鄉、現代傳染病學的發源地,其後人謹記先祖遺訓,必有因果。再説,對德國人來説,足球是圓的,所以什麼結果都不屬意外,而腦袋是“方的”,很難變通。實踐出真知。中國1月23日開始實施“封城”,德國過了近兩個月,認識到了“封城”的意義;德國對口罩在阻斷傳染中的作用,同樣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爭論,才有了今天聯邦政府的“強烈推薦使用”和個別州和城市的“口罩強制令”。聯繫到德國某些別有用心的媒體,指責中國所謂“瞞報疫情”,以至於延誤了歐洲或西方防疫,要求中國政府賠償的無稽之談,記者想問,中國的疫情數據和抗疫措施,你們不通過自己兩個月的“實踐”,便能接受了嗎?

醫生出身的德國聯邦總理府部長布勞恩昨天在接受德新社記者採訪時,第一次作為官方否定了所謂“羣體免疫”的説法,稱“羣體免疫”對德國抗疫來説是“無用的”。布勞恩説:“即使讓一半的德國人在18個月之內感染,那麼每天也要有7.3萬人感染新冠病毒,這麼多的人數,我們的衞生系統無法承受。” 但願,這是德國在抗疫理念方面的又一突破。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圖源:Claudio Furlan/ DPA

政府的決策,無異於“走鋼絲”,最難掌握的是“平衡”。首先是“限制令”與經濟命脈之間的平衡。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週發佈的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3.0%的負增長,其中歐元區國家負7.5%,德國負7.0%。限制令持續時間越長,經濟受損程度將越重,恢復將越困難;但“放鬆”限制過快,又恐疫情死灰復燃,不得不再度收緊,對經濟造成更大的損害;其次是“限制令”和人身自由之間的平衡。德國憲法《基本法》第二條明確規定,公民人身自由權神聖不可侵犯。限制令則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人身自由,持續時間越長,公民的抗拒心理越重;再次是“限制令”和民眾心理承受能力之間的平衡。孩子長時間不上學,家長居家辦公,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説,全家被困在狹小的空間裏,時間長了,家暴上升、家庭破裂,留下難於解決的心理障礙和社會問題。

所以,政府決策必須在保證疫情“可控”、醫療系統不至於崩潰的前提下,儘快迴歸常態。幾組數據,是“鬆綁”的重要依據。

首先是再傳染率,也就是一名感染者傳染給他人的力度。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上週末發佈,德國3月初新冠病毒再傳染率超過3%,而上週估計數在1%以下,在0.7%至0.8%左右搖擺。也就是説,一名病毒攜帶者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小於一人。這意味着,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將保持下降趨勢。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今日發佈截止到昨日(19日)的疫情數據。圖源:RKI

其次是翻倍速度,即確診病患倍增速度。德國最初兩到三天翻一倍,現在全國平均17.6天,有些州長達20天。這對醫療系統的承受力來説十分關鍵。

三是醫療系統的承受力。新冠疫情爆發後,德國對重症病牀實施了集中管理、補貼預留並統一調配的措施,現在德國重症病牀的空置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發佈,截止到昨天(19日),全國重症病牀3萬多張,其中1.74萬張被佔用,1.27萬張空置。6619名新冠重症病患結束重症監護,其中1979人病死。當前新冠重症病患佔用重症病牀約2900張,估計已有8.8萬人康復。目前德國現存約4.8萬名新冠病患,接受重症監護2900人,佔比約6%。也就是説,即使德國新冠病患存欄數放大到12萬人,德國醫療系統依然有能力收治。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今日發佈截止到昨日(19日)的重症牀位和治療情況數據。圖源:RKI

在西方議會多黨制政體,最後説話的還是民意。據德國民調報告,新冠疫情爆發後,多數德國人對政府的措施表示支持,主要執政黨聯盟黨和聯合執政的社民黨,支持率均上升了2個百分點,默克爾本人再度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如果願意推翻承諾,明年再度出山,大有連任可能。

默克爾在“鬆綁令”發佈會上表示,德國的抗疫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這僅僅只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成果。可以預計,“鬆綁”之後,新增確診數將有所上升,是否繼續放鬆限制,還是不得不再度收緊,3個星期之後可見分曉。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民眾的高度自覺。(原標題:德國直擊|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道德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0 字。

轉載請註明: 記者觀察:德國首日“鬆綁”,街上人氣有些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