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日本華僑報網報道,1899年5月,在梁啓超的倡議下,僑胞出錢出力傾囊相助,建起神户華僑同文學校,這就是今天日本神户中華同文學校的起源。其後的一百多年,神户中華同文學校歷經合併、戰亂、覆校、成長、發展、創新等多個時期,及至今天,已經發展成為擁有9個年級、19個班級、660多名學生,影響關西享譽日本的一所全日制華文學校。
一路星光爍爍,一路推陳出新,神户中華同文學校為社會貢獻了無數人才,為中日民間外交架起一座座橋樑。神户中華同文學校校長張述洲細細述説了學校的故事。
歌劇王子“擇路”東渡
張述洲嗓音柔和渾厚,氣質温文爾雅的他,多次策劃、主持、參與中日兩國文化藝術活動和各種類型的比賽,是擁躉者眾多的明星。
天津歌劇團的台柱子、刷新天津藝術界紀錄的中文版《費加羅的婚禮》是其畢業作品、擔任了歌劇《夢的衣裳》的副導演和男主角……作為恢復高考後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首屆畢業生的張述洲,身後有一串串耀目的光環,一張張厚實的獎狀證書。
1989年1月,張述洲悄然放棄已有的榮譽,從天津抵達日本神户。為了節省路費,他沒有搭乘飛機或郵輪,乘坐的是僅能接納三名普通乘客的集裝箱船。
始終難以放下的音樂情結,將張述洲與關西的前輩同行們聯繫在一起。1999年,神户,由張文乃擔任理事長的NPO法人國際音樂協會創辦了第一屆“中國音樂比賽”。幾年之間,比賽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反饋回祖國。2006年,在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支持下,第一屆“中國音樂國際比賽”正式拉開序幕。
如今,“中國音樂國際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成為在日本神户和中國杭州交替舉辦的重要國際賽事。張述洲時常擔任評委、參加活動,成了一位早出晚歸的大忙人。不斷擴容的中日經貿交流,不斷增設的國際航班,讓“天塹變通途”,個人際遇的變化,折射出祖國發展的軌跡。
(日本華僑報網)
華文教育也是尋根教育
神户中華同文學校的學生們有回中國參加畢業旅行和尋根之旅的機會。讓那些在日本長大,僅僅從日本的電視節目中得到片面認識的學生們,親身感受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中國,讓學生們迴歸故國,親手觸摸中國歷史,親眼感知華夏文明,是學校和張述洲等老師們的良苦用心。
在旅途中,華僑華人學生們用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漢語和知識,與周圍世界交流溝通,從“砍價”開始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親身感受中國發展的效果。
日本的中考和高考並不需要漢語能力測試,但在神户中華同文學校,學習漢語知識絕不等同於“興趣小組”“課外班”那一類錦上添花的點綴。神户中華同文學校除了設有與日本公立學校同步的課程以外,同時設置了語文課和漢語課(即聽説課),教學內容包括中國的地理歷史、民俗文化、禮儀文明等知識,並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與交流,幫助學生們培養民族的自豪感,夯實民族的歸屬感。
牢記歷史,繼承傳統,與時俱進,是神户同文中華學校永葆活力與影響力的法寶之一。在張述洲的精心編纂下,神户中華同文學校“建校110週年”“120週年紀念冊”付梓面世,銘記着歷代“中華同文人”不倦誨人事蹟的“校史紀念室”落成。“正是因為有了那麼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神户中華同文學校才能擁有建校百年的璀璨歷史。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無論時代和環境怎樣改變,總有一些精神需要被銘記。”張述洲如是説。
張述洲上任之後,厲行“教材專業化、教學專業化”的改革,他請校友美術設計師為《算術》課本配上彩色封面,又從國內特聘參與國僑辦教材編纂的專家,對教師進行了三年培訓,並通過教學改革充實了課程的趣味性和時代性,讓學生們自發主動地愛上讀書。
“竹板這麼一打”,是張述洲獨創的教學方法。受到《二十四節氣歌》啓發的張述洲,結合自身優勢,把難記的地理知識編成《學兒歌·識地理》,用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幫助學生們形成牢固記憶。
擇其善者而從之。保持中華文化傳統,與吸收日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先進之處並不矛盾。神户中華同文學校長年來藉助“媽媽的盒飯”深化母子關係,建立情感紐帶。而去年導入的每週供應三次盒飯並設置盒飯券、學習用品等的自動售券機則是適應時代的新舉措。
談到“媽媽的盒飯”張述洲深情地説,“九年的盒飯,積累了豐富的成長記憶。媽媽與孩子,在施與授的互動中,藉助美食溝通了情感,這是值得我們繼承的。”
華人家長認識到華文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同胞將孩子送進華文學校。還有一些日本人,,也把孩子送到神户中華同文學校學習中文。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方便家在神户市外的學生,神户中華同文學校推出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小學部,選擇線上課程的學生從開始的四十一人減少到十三人,而中學部,沒有一個人選擇線上課程。學生們紛紛表示,喜歡和同學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感受,喜歡學校過硬的軟硬件設施所營造出的良好學習氛圍。有兩名家住淡路島的日籍學生,每天坐高速巴士跨越明石海峽來校上課。學生們真正喜歡讀書,迷上中國文化,愛上神户中華同文學校的氛圍,這讓張述洲和老師們欣慰不已。
播下的種子在日本結出果實
一個偶然的場合下,張述洲偶遇曾經的一位學生,學生主動跟他分享了加入阪急電車公司工作的經歷。這位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並不算突出的學生,能夠在錄取時突破重圍的原因,“就因為我會説中文”。學生言語之間的自豪感,讓張述洲這位在教育一線拼搏了二十六年的教育工作者不由得再次感慨華文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年前,一位在神户中華同文學校就讀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參演了學校遊藝會中一場話劇。當時還是普通教師的張述洲,用以前在天津歌劇團時的嚴謹作風對待小朋友們遊戲般的排練,他專注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這名女生,從此在她心目中埋下一顆“演劇夢”的種子。這名女生在高中畢業後,考入歌劇專業院校,並加入歷史悠久的OSK日本歌劇團,她説,這一切,離不開張述洲的啓蒙。是老師對演劇的熱情,對工作的認真態度,感動了她,促使她堅定地走上了歌劇演員的道路。
從古至今,辦教育都是一樁耗時費力的苦差事,在異國他鄉興辦華文教育更是不易。即使神户中華同文學校的收費在日本的全日制華文學校中已是最低之一,但與完全免費的日本中小學教育相比,仍處於劣勢。因此,華僑華人和日本友人之所以選擇將孩子送入華文學校,都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家形象不斷攀升密不可分。
更幸運的是,神户中華同文學校走到今天,得到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駐大阪總領館等各級機構和華商僑胞以及日本友好人士的鼎力支持。
曾經,神户中華同文學校的16間小學教室裏,僅裝配了電風扇,根本不能抵抗關西的溽熱。駐大阪總領館得知這一情況後,積極幫助協調華僑力量,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募集到善款,安裝空調,徹底解決了暑熱的問題。
在感謝社會各界提供了資金和教材等硬件方面的幫助外,張述洲還想呼籲社會各界增強對華僑華人子女的關心,加大對中華文明在海外傳承的關注。(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