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採訪最重要的是精彩還是真實?2021年11月8日恰逢中國第22個記者節。11月7日,在記者節來臨之際,新京報小記者李語莫在邵飄萍先生的故居——京報館舊址,和兩名新京報記者在線對話,進行了一場隔空的專業“對談”。
新京報教育新聞記者和京報館舊址解説員一起參與直播連線。圖/新京報 馬然
京報館中“小記者”隔空對話“大記者”
此前,通過新京報小記者系列活動,同學們進行了理論實踐的學習,對記者行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濃厚的興趣,更堅定的嚮往。恰逢建黨百年之際,為迎接中國記者節,新京報小記者活動部特地組織了這場“小記者對話大記者”活動。
小記者此次對談的嘉賓是《邊防線上的日與夜》這一視頻新聞報道的主創團隊——新京報“我們視頻”記者杜夢媛和王金淼。今年,新京報多部門圍繞建黨百年這一主題策劃並採寫刊發了一系列的專題報道。“我們視頻”與西藏軍區聯合推出了《身後是我的國》專題策劃報道,記錄邊防點滴,見證強軍之路,《邊防線上的日與夜》便是該專題的系列報道之一。
對談以新京報教育新聞直播間連麥的形式進行,該活動得到了邵飄萍故居、現京報館舊址運營單位的線下支持。邵飄萍是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是京報的創辦者之一。“大記者”“小記者”在京報館舊址展開對新聞理想和專業主義的對談,更增添了活動的意義。
圖為連線截圖。圖/新京報 馬然
小記者追問新聞採訪背後的故事
面對新京報的大記者,小記者毫不怯場,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視頻的拍攝地點在西藏軍區,在拍攝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杜夢媛告訴小記者,她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對身體的挑戰。採訪過程中,她除了要克服高原反應,還要經受寒冷的考驗。
高原反應究竟帶來了怎樣的困難?作為搭檔的攝像記者王金淼講了一個小細節。
他説,在當地,杜夢媛上一層階梯都很喘,每走一層她都要休息一下,“從一樓到二樓的高度,我們需要幾十秒,她卻要花上五分鐘。”王金淼説,經過前期的努力,之後和戰士一起巡邏時,她便適應了很多,雖然有些慢,但都能跟上戰士的腳步,“她始終擔心自己的身體給大家拖後腿,但7天6夜的行程下來,她每個地方都抵達了,完整完成了這次的報道。”
談到隨軍巡邏,網友們都很感興趣,小記者馬上追問道:“在這次採訪中,你感到最驚險的一刻是什麼?”杜夢媛講述了她在高山密林中跟隨邊防戰士巡邏的經歷:行走在將近九十度的陡坡上,周圍是雜草,旁邊是峭壁,“想想就讓人膽戰心驚”。
隨後,兩位記者又與小記者及網友分享了採訪過程中最讓自己感動的瞬間,在一個個小故事中,邊防軍戰士們舍家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深深地感動着大家。
對話的最後,李語莫代表小記者們問了大家心中最想知道的一個問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兩位大記者默契地給出了相同的答案——好奇心與知識的積累。他們認為,作為記者要有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想去發現、去探究,再有就是在發現和探究的過程中,要保持客觀的態度,努力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始終牢記“真實比精彩更重要”。
新京報記者劉洋、新京報小記者李語莫(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小學)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