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1日電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21日表示,截至2020年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分別達到了678元/人·月和5962元/人·年,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到了9.99億人、13.6億人、2.17億人和2.68億人。
資料圖:民眾辦理社保業務。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21日,國新辦就《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趙辰昕在會上表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十三五”以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他將這些成就歸納為“四個更加”:
第一,制度體系更加健全。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為基礎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形成。大病保險制度、社會救助制度、養老托育服務等一系列關係人民羣眾基本生活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逐步建立健全。
第二,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包括教學點)辦學條件已經全部達到了“20條底線”要求,全面消除了大班額,這個任務現在已經提前實現。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公共衞生體系也在加快構建。每千人醫療衞生機構的牀位數達到了6.51張,全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以上。
第三,保障能力更加穩固。社會兜底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在顯著提高。截至2020年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分別達到了678元/人·月和5962元/人·年,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分別達到了9.99億人、13.6億人、2.17億人和2.68億人。“我們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四,區域城鄉更加均衡。絕大多數地區實現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85%以上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者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服務。第一批10個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也都啓動實施,推動實現了就近享有高水平的健康服務。
趙辰昕表示,這“四個更加”全面反映了“十三五”以來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取得的重大成就。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立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樣一個新目標、新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明顯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務要實現均等化。
趙辰昕稱,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衞生健康委等20個部門共同研究起草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現階段國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基礎標準。這個標準已經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各級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務職責和人民享有相應權利的重要依據。這是以標準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
趙辰昕指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涵蓋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以及優軍服務保障、文化服務保障“兩個保障”,共9個方面、22大類、80個服務項目。每個項目均明確了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出責任和牽頭負責單位。制定出台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是我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次重大制度創新,應該説這項標準由多部門聯合制定,意義非常重大。這種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於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了現階段各級政府必須予以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範圍和底線標準,可以讓地方政府對現階段保障基本民生“重點要保什麼”、“保到什麼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有利於引導各地對照中央要求,查缺補漏,優化資源配置,把有限的財力用到人民羣眾最關心的領域、用到人民羣眾生活當中最關鍵的環節,兜牢民生底線,保障基本生活。
第二,有利於推動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是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基礎標準,為各行業主管部門完善本領域的相關服務標準規範、各地確定本地區的實施標準、基層服務機構實行標準化服務流程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利於推動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供給,逐步實現全體公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第三,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出台《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明確基本公共服務的底線標準,是國家向人民羣眾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健全完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作,有利於推動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