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經驗表明,開放經濟的先決條件是保障公眾健康

綜合編譯 袁野

10月31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文章,對中美兩國的抗疫策略和成效進行了分析。該報稱,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措施幫助人們恢復了信心,使經濟重新煥發活力。

《紐約時報》稱,中國採取積極行動阻止病毒傳播,其結果是,經濟在增長,生活基本恢復正常;美國曾表示,重新開放經濟是首要任務,現在仍在疫情和抗疫新措施的難產中掙扎。

美國彭博社報道稱,中國經濟增長迅猛,上季度達到4.9%,消費者支出緩慢復甦。人們湧進商場、酒吧、音樂廳和髮廊,學校、地鐵和辦公室裏人來人往。

彭博社稱,中國有效地封鎖了邊境,加大了剷除新冠病毒的力度。每當發現新增病例,政府就迅速關閉大片地區,並對數百萬人進行檢測,以便將傳染率保持在接近於零的水平。

彭博社稱,中國的行動表明,開放經濟的先決條件是保障公眾健康。

而在美國,美國《華盛頓郵報》援引白宮辦公廳主任馬克·梅多斯此前的發言稱,美國政府“不會去控制疫情”,將專注於獲得新冠肺炎疫苗和特效療法。

《紐約時報》稱,中國的做法幫助人們恢復了信心,使企業得以重新開業。“十一”國慶節期間,數億中國人外出旅遊,遊客們在上海外灘摩肩接踵;黃山的徒步小徑迎來成千上萬的人,人們來此觀賞奇松怪石。

“人們不再恐慌。”在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埃裏克·謝(音譯)對《紐約時報》説,“你可以下館子、看電影、運動。生活基本恢復正常了。”

當然,生活並非毫無改變。如今,謝很少出差,經常通過視頻與客户溝通。他説,儘管杭州幾個月沒出現新冠肺炎病例了,但人們習慣了在地鐵和公交車上戴口罩。

“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説,“人們接受了它。”

《紐約時報》稱,疫情剛剛在中國暴發時,特朗普激烈地抨擊中國;如今,中國以嚴密管理為特徵、由科學支持的抗疫模式,在韓國、日本、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被證明行之有效。

《紐約時報》稱,在這些地方,人們遵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規則。人們配合密切接觸者追蹤措施,支持關閉邊境,能夠接受“封城”“封國”。

相比之下,這場流行病在美國被高度政治化。許多美國人抵制政府對他們行動的限制,哪怕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攀升。

《紐約時報》稱,現在,許多中國人並不擔心疫情。

“人們不覺得限制措施過於嚴厲。”供職於上海一家文化旅遊公司的薇薇安·高(音譯)對《紐約時報》説,“這些措施效果很好。”

受疫情影響,旅遊業陷入停頓,這家公司一度把她的薪水削減了三分之二,降至每月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06.7元)左右。好在,如今顧客再度盈門,員工們都回到了辦公室。

“生活重回正軌了。”高説,她的薪水也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了。

26歲的她認為,中國的模式更能有效應對疫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7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媒:中國經驗表明,開放經濟的先決條件是保障公眾健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