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在新中國歷史上地位特殊,他們是新中國第五代人;他們出生時剛好好趕上改革開放,又碰巧趕上計劃生育,更加碰巧他們成長的每一步都見證了國家的方方面面的變化。他們是有見識的看客,卻是沒有資本的創業者。
就正如白巖松曾在青年交流會上説:“80後的父母沒有積累那麼多的財富,導致80後既要有物質方面的追求,又要承擔精神方面的追求,非常的擰巴,掙扎和辛苦。”他打內心便是非常同情80後的。白巖松的這番話刺痛了80後,“安慰‘了80後,也將他們的“秘密”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
80後是沒有後盾的一代
80後的父母大多是50後,他們經歷了很多事情,也經歷了很多的變動,公社化運動,大Y進,十年動盪等。當人經歷的多了,就會想要安定下來,不想去折騰,也不想着去掙一番事業,只想顧着眼前這一畝三分地,過過安穩日子。
儘管當時正是改革開放的浪潮,一浪比一浪高,只要敢去闖,終歸是有一番成就的。可中國大部分80後的父母並沒有加入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去創業,在商海中沉浮,等他們反應過來時,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大半。
再去創業難度劇增,一不小心就妻離子散,這對他們來説無異於晴天霹靂。80後的父母沒有進行早期的資本積累,也就無法為80後積累財富。沒有家庭支撐的的80後過得異常的艱難,也就是白巖松所説既要追求物質,也要追求精神,這讓他們掙扎,辛苦。
80後也沒有了政策這一後盾。在80後出生的前一年1979年恢復高考制度,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象,在80年代大學生是稀有資源,考上大學就相當於是有了一個光明的前程,有了一個鐵飯碗。
這在80後的父母50後眼中可謂是最優選擇。因此,他們從出生起就被教導,一定要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就什麼都有了。可是事實又給了他們當頭一棒,1996年取消大學生畢業分配。
最大的80後是16歲剛讀高一,這個政策的提出,對那些80後來説,可以説是毀滅性打擊,這相當於是掐滅了他們萌芽了十幾年的希望。
1998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中國遭遇了大洪水這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之一;1998年中國實施了房改,從此不再有福利房的存在,也就是工作分房成為過去式,而那時的80後剛好高考。
也許80後真的是“天選之子”,努力的在追趕時代的步伐,可惜時代卻總想努力地把他們落下。80是面對變化最多的的一代人,不定的變化讓他們沒有了後盾,一切顯得那麼無力且渺小。
80後面對月亮和六便士,是那麼掙扎,擰巴和辛苦
有人在仰望夜空中的月亮,月光灑在他們的身上,而有的人卻彎着腰在地上尋找着六便士時不時的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看似處處是機遇的時代,往往機會越多,選擇性越小,明明是一個肆意的年紀,少年輕狂的年紀,行動力極強的的年紀卻因為沒有資本,擔驚受怕這不敢去做,那不敢去做,只能看着生活中的苟且,在心裏想着自己的遠方。
在1982年計劃生育被立為基本國策,很多的80後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曾被貼上標籤如“小皇帝”、“最有希望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等。80後在未完全進入社會時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種來自時代的優越感。
可是事實上和他們競爭的除了同齡人還有90後,80後“驚喜地”發現90後並不是温室裏的花朵,而是在大海上經受過狂風暴雨洗禮的海燕。工作能力不輸80後;奇思妙想,天馬行空,腦洞大開這對於90後而言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而對80後來説這是一件很“叛逆”的事。
也許成長時代的限制讓80後在面對時代鉅變,有點力不從心,想要去追求白巖松所説的物質和精神,卻發現這實在是太辛苦了。
80後沒有90後的資本,卻有着90後所沒有的重擔,大多數的80後屬於421家庭,即一對80後的夫妻要贍養四位老人和一個孩子,而且這四位老人中很可能只有一位或者兩位有退休工資,有的甚至都沒有退休工資。
也就是説,一個家庭,六個人卻只有兩個人在賺錢。況且現在的生活水平遠遠高於以前,以前是隻要能吃飽飯就行,而現在不只是要求在物質上的滿足,更要求在精神上的滿足。而這兩個滿足都需要錢來為它們“保駕護航”。
而這不得不,得付出代價,可人總是在選擇題的面前搖擺不定,這也就讓80後成為了白巖鬆口中同情的對象。國家在13年開放二胎政策,本以為主力軍會是80後或者是90後卻萬萬沒有想到主力軍是70後和60後。
根據某衞視的街頭採訪80後報道來看,大部分80後的工資不足以支持二胎的到來,更多的人則是表示當下生活壓力過大,通貨膨脹嚴重,買不起房,生不起病等等。
這讓他們對錢的渴望,比任何一代人都熱烈。當無法滿足物質需求時,談精神需求無異於耍流氓。對於80後來説,月亮和六便士想兼得無異於是辛苦且掙扎的,80後中最小的也已快到不惑之年。
上有老下有小,有房貸車貸,生活的重擔壓在他們的身上,沒有人能為他們提供幫助,只有他們自己。
對於90後而言,80後所面對的困境,他們似乎只是路過,90後的背後有着他們父母在改革開放時期所積累的原始資本,有着改革開放時期思想成果的指導。這背後是一代人的無奈,也是一代人的努力。
80後也曾想着揮斥方穹,指點江山。可卻被現實涼了熱血,在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掙扎,擰巴和辛苦,最後只有白巖松對他們説辛苦了。
80後是孤獨的一代
80後的前輩是70後,後輩是90後,80後夾在中間,進退不得。70後可以説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弄潮兒、掌舵手,90後可以説是改革開放的的受益者。
而80後卻是見證者,看60後和70後是怎樣在改革開放時期大展身手,看90後如何利用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而80後似乎沒給70後和90後留下什麼印象。
當80後在面對成家立業時,卻迎來了中國房產業的春天,房子一天一個價,而工資卻幾年都不見漲,坐火箭一樣上升的房價,蝸牛爬似的工資漲幅速度,這讓80後深感無奈。
70後基本上都不會擔心房子的問題,老早就買好了,畢竟他們趕上了中國發展的黃金時期,況且他們那時候還有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政策,只需坐等房子升值。
90後的身後站着他們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在等着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幫助。而80後是孤獨的,他們的身後空無一物,沒有父母的幫助,也沒有國家優惠政策。
80後是中國成立以來最為特殊的一代,出生於改革開放年代,卻只能做見證者;滿懷希望,卻總是破滅;放下了夢想,將它藏在心中,但又時時刻刻會想起它,讓自己都變得有點擰巴。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好與壞。只是不巧,時代給80後開了一個玩笑。就像白巖松説的,我非常同情8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