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精品賞析雍正琺琅彩​鴛鴦戲​蓮紋題詩碗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綜合

  琺琅彩瓷器是中國瓷器生產工藝發展到頂峯時期的產物,堪稱中國古代彩繪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將從歐洲傳人的金屬胎畫琺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釉上彩瓷新品種。琺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極為名貴的宮廷御用瓷器,從誕生、發展到漸漸衰落,只有百餘年的時間,為清代宮廷壟斷,專供皇帝、妃嬪玩賞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其製作風格和畫意也是完全秉承統治者的旨意,其中不乏皇帝本人的親自指點,屬於專供皇帝和皇后玩賞的藝術珍品。

  琺琅彩瓷器從問世之初就由皇帝直接干預,由宮廷畫師出具樣稿,由皇宮內“造辦處”選取景德鎮御窯廠燒製上好的白瓷素胎,再經“如意館”畫師打稿、繪畫、填彩等繪畫工序之後,然後將其放入宮內窯爐烘燒後,得出的具有極強立體感和藝術表現力的曠世之作。琺琅彩瓷極費工時,成本極高,產量不多,多為小件器,全部由皇家壟斷,民間沒有留存。

  康熙時期,琺琅彩初創,琺琅彩料來自西洋,俗稱洋色,所制瓷器大多為盤、碗、杯、壺等小件器物,且多為色地,即在素胎上以紅、黃、藍、綠等色釉作地,然後彩繪花卉圖案。雍正時期的琺琅彩,相比康熙時期,製作工藝和技術都有進步,並且當時已能成功生產國產琺琅料,琺琅料不管從顏色還是品種,比康熙時期都豐富很多。所用素胎依然是景德鎮御窯廠選送精品,有時也直接利用宮中的脱胎填白瓷器,以白地彩繪。彩繪圖案也日趨豐富,器內器外,從花草到山水人物一應俱全,並配有與畫意相應的題詩,成為將詩、書、畫相結合的藝術珍品,瓷器風格也更趨優雅。

  到了乾隆時期,琺琅彩瓷器的燒製數量超過康雍兩朝,造型更加豐富,瓶類就有蒜頭瓶、雙聯瓶、葫蘆瓶、雙耳瓶等,茶壺、方盒、盤、碗等器皿的數量與樣式都明顯增多。宮中內務府琺琅作人才濟濟,分工更加具體,畫師有專工花鳥魚蟲的餘省、擅長人物花卉的金廷標等。繪畫題材更加廣泛。琺琅彩瓷繪畫除繼續沿襲雍正時期的風格,還模仿西洋畫意,畫面人物題材增多。乾隆皇帝才華橫溢,興趣廣泛,本就是一大玩家,此時無論瓷器、玉器,還是漆器、木器、景泰藍等等,都有很大發展。琺琅彩瓷器的製作技術也更臻於完美,正如《陶雅》所稱:“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於鬼斧神工。”

  瓷器

  鑑定交流聯繫小編:微信abc366260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