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聰明的買車人丨一週新車快評:啓辰星、嘉悦X7、哈弗F5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上一週(含上上週六)上市的新車不少,從上市先後來看包括新款奔馳GLB、風神奕炫騎士版、新傳祺GS4 PHEV、嘉悦X7、2020款哈弗F5、2020款帕薩特、軒逸純電新增車型、新款奧迪A6L、豐田CH-R EV、逸動EV460、啓辰星和榮威RX5 MAX新增車款等等。卡叔從中篩選了(個人認為)最值得關注的三款車來做一下點評。

啓辰星

上市日期:4月23日

品牌:啓辰

指導價:10.96-14.96萬元

關注級別:★★★★★(全新車系,戰略轉型產品)

關鍵詞:全新正向開發、非日產三大件、VSA架構、瀋陽三菱A415TD發動機、48V、上汽雙離合、15.6寸屏 

啓辰星往小了説,屬於啓辰品牌一款顛覆性的產品。它表現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啓辰品牌未來的走向。往大了説,它相當於在給“合資自主”這個模式開拓思路和方向。而就產品本身而言,它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在市場上有分量的車型。所以無論如何,這款車都是很值得關注的。

作為當年“合資自主”風潮衍生出來的品牌,啓辰既不像寶駿那樣風生水起,也不似理念、思銘那般徹底邊緣。

從“玩法”來看,之前的啓辰與理念、思銘類似,而與寶駿截然不同。即:過多依賴合資廠,有撿“洋垃圾”的嫌疑。雖然後期的啓辰在產品設計上有了自己的特點,不再那麼“老日產換標”,但三大件依然是“日產系”的。

誠然,這一度成為啓辰的一個重要宣傳點。不少人買啓辰,也是因為“日產技術”。但事實證明,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各有各的“玩法”。寶駿那種度身為細分市場開發產品,不過多依賴於合資廠的模式,才是必由之路。

啓辰星,相當於啓辰轉變思路,開始走“寶駿模式”的第一車。注意,卡叔這裏只是説產品開發模式。品牌定位、細分人羣,啓辰還是延續之前的,即與所謂“自主高端”或“一線自主”的產品看齊,而與寶駿有所不同。

具體到產品,啓辰星的三大件終於不再“日產系”了。這款車內在層面最大的看點,也是啓辰宣傳得最多的點,是它的VSA架構。從類型看,VSA屬於“模塊化浪潮”下的產物。技術上,屬於啓辰自主研發,但同時又強調了雷諾-日產-三菱,以及全球化的資源。背景確實是噱頭滿滿,但最終還得看“療效”。從目前啓辰星的表現來看,VSA的功底還是不錯的。啓辰星的駕乘品質,已經超越了啓辰以往(日產三大件)的產品。

啓辰星的動力總成既是亮點,又是爭議點。亮點在於它的功率非常大,達到190馬力,這幾乎是本田1.5T 260turbo版本的水平。不僅如此,它的主力車型採用的還是48V版本。爭議點在於,它的發動機並非源自日產,也不是啓辰自主研發,而是採用的航天三菱的產品。7速的乾式雙離合變速器,則採用上汽的產品。也就是榮威和一些通用車型上配備的那款變速器。

爭議並不代表不好,而是與常規預期略有出入。事實上這款瀋陽航天三菱的發動機為最新的A415TD,技術含量不低,數據也可觀。48V的加持不光省油,而且也可以讓7速乾式雙離合工作起來更加“和諧”。實際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它的平順性甚至超過了上汽和通用(配備這款變速器)的車型。

設計層面,啓辰星也是可圈可點的。與以往任何一款啓辰車型都不同,而且明顯更好看。內飾則更是討巧,時髦的超大屏 真皮包裹,豪華科技都有了。這屬於典型的新勢力玩法。15.6寸的“巨屏”也不是樣子貨,從分辨率到UI再到應用,都做得不錯。

最終的定位,啓辰星應該是想作為“高端自主大緊湊SUV”參與市場競爭。最典型的競品如榮威RX5 MAX。另外,像長安CS75 PLUS、傳祺GS5、瑞虎8等“大緊湊SUV”,也都屬於這個“戰團”。價格層面,啓辰星也是有所考量的——看上去便宜,但配置很高。仔細比較的話,它的價格其實已經低於榮威RX5 MAX和傳祺GS5,同時又略高於長安CS75 PLUS和瑞虎8。這種定位,其實相比之前的啓辰是有所下沉的。

綜上,從背景、技術、設計、定位等各方面,啓辰星都挺“靠譜”。 由此可見啓辰對它確實是十分看中。接下來就看市場了——對於這樣一款“勵精圖治”的啓辰,人們到底會如何看待呢?

嘉悦X7

上市日期:4月20日

品牌:江淮

指導價:8.98-11.98萬元

關注級別:★★★★(非一線品牌新車系)

關鍵詞:嘉悦首款SUV、江淮3.0首款SUV、瑞風S7再延續

去年上市的嘉悦A5,應該算是江淮讓人刮目相看的產品,上市後也確實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初步顯現出新一代江淮(官方喚作“3.0時代”)在設計、產品定位等方面新的突破。因此嘉悦X7作為“3.0時代”的首款SUV,被關注是應該的。

不過,與嘉悦A5徹頭徹尾的重新設計不同,嘉悦X7更像是瑞風S7的一個大幅度改款產品。這兩款車不僅底盤、發動機、變速器等三大件基本一樣,軸距相同尺寸相近,而且ABC柱、側窗輪廓也基本相同。

然而這並不代表嘉悦X7“沒啥意思”,因為它的設計與瑞風S7差異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極少有人將這兩款車聯繫起來。而且,江淮“3.0時代”的前臉確實顯現出不錯的設計功底,與瑞風S7的車身結合起來居然毫不違和。

內飾的變化異曲同工。可以看得出,嘉悦X7的中控台整體結構依然延續了瑞風S7,但看上去的感官效果卻截然不同。“山寨奔馳”的感覺一掃而光,而科技感相比S7卻毫不遜色。

瑞風S7的市場表現是不算好的。那麼此番變身為嘉悦X7以後,情況是否會有明顯變化呢?

説起來,江淮雖然算不上一線品牌,但卻也算是“有背景”的品牌。早年與現代的合資歷史,當下又與大眾結盟並整天將“大眾共線”掛在嘴邊,都顯現出它與一般的“二三線自主品牌”還是有區別的。

具體到產品。之前的瑞風S7綜合素質其實並不差。它的平台源自第一代現代聖達菲。尺寸、空間、整體表現,相比競品也都毫不遜色。之所以銷量平平,與不夠出彩的設計, “山寨奔馳”內飾帶來的負面影響不無關係。經過嘉悦X7這一番“洗心革面”的重新設計以後,瑞風S7之前的那些問題應該説是不復存在了。

不僅如此,嘉悦X7在價格和產品佈局上也有所調整。在同配置的情況下,它比瑞風S7還要低1萬元。並且通過推出更低配置的版本,起步價也下放到9萬元以下。

關於嘉悦X7到底屬於哪個級別、競品為誰其實是有些模糊的。它的尺寸比瑞虎8還要大,當然也超過了幾乎所有的自主緊湊SUV。從1.9米的寬度、瑞風S7時代曾推出7座,以及1.7噸以上的整備質量都可以看出,江淮其實是將其作為“準中型SUV”定位的。此次嘉悦X7,江淮沒有再玩7座,而是踏踏實實地做好“大五座”。這個思路應該説很靠譜。

競爭層面,則毫無懸念地採用了“錯位競爭”的方式——競品鎖定主流緊湊SUV,同時尺寸更大、價格更優,從而贏得市場。例如與瑞虎8的價格本不算高,而10.98萬元這一檔嘉悦X7還比瑞虎8多了全景天窗、側氣囊、倒車影像、定速巡航、駕駛座電動座椅、全LED大燈、自動空調等諸多配置。

因此雖説嘉悦X7並不像嘉悦A5那樣“全新”,但憑藉不錯的顏值、還算給力的價格配置策略,終端表現和購買價值應該還是值得期待的。

2020款哈弗F5

上市日期:4月20日

品牌:哈弗

指導價:7.98-12.58萬元

關注級別:★★★(改款,定位調整)

關鍵詞:新中控主機、官降、門檻降低、新增非直噴機

哈弗在有H4的情況下推出F5,目的其實是想在“高品質小緊湊SUV”這個細分市場上打出一片新天地的。畢竟,F5在外觀層面感覺像是換標的VV5,而它也確實制定出了比VV5低得多的價格。既然VV5有市場,F5也應該有市場。然而事與願違:市場對於小尺寸的車型,仍然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低價格。

一個最典型的反例:明眼人都清楚,F7只不過相當於加長版的F5,但在面對二者並不太大的差價時,絕大多數人還是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還不如買F7”。

此次2020款F5最大的變化,就在於哈弗對其產品定位做出了重大調整,而不是所謂的“換裝了全新的大屏觸摸主機”。

當然,2020款F5也不是簡單的“官降”,而是在“三大件”上有所調整。例如很可能成為主銷車型的版本,配備了老款的非直噴發動機。自從有了169馬力且技術含量頗高的1.5T直噴“神機”以後,之前150馬力的非直噴1.5T發動機已“退居二線”——僅在上一代H6和M6上配備。此次重新服役F5,也體現出哈弗為了調整F5的定位也着實是煞費苦心。不過此舉也並無不妥——這款機型並不“垃圾”,當年在神車H6上也算“久經考驗”,,滿足日常需求毫無問題,而由此帶來的低價格卻正好是F5需要的。

通過此番調整,之前想買到中意配置的F5需要到11萬元的“ i型”,現在則只需要9.98萬元(指導價)。另外,新款還推出了兩個手動版(老款無手動版),購車門檻也降到了7.98萬元(老款為10.20萬元)。

或許有人會説:老款“i型”終端優惠後也可以到10萬元區間,這種調價只是將指導價變成終端價而已。其實不然:誰説新款就不能繼續優惠?

事實上,哈弗F5無論從顏值、品質、實用性等各個方面看並不弱。至少相比這個細分比較熱門的長安CS55,產品力是足夠的。它之所以賣得比CS55差得多,“門檻高、價格貴”仍是主因。調整後的哈弗F5,由之前的“比CS55貴”,變成了“比CS55便宜”。這個角色轉換,對於這個價位的車型來説,效果應該是能夠立竿見影的。

結論

除了以上三款車,上週上市的豐田CH-R EV也挺值得關注。畢竟掛合資品牌,擁有這樣的平台基礎和顏值,且續航能達到400公里的純電動車,在國內市場還是很稀少的。勉強能歸到這個類別的,現代昂希諾EV與之不是一個級別,MODEL3又不屬於一個類別,所以獨特性確實是“滿滿”。當然,它的價格也着實不低,22.58萬元的起價比理念VE-1要高出六七萬。值還是不值?相信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論。另外像GLB推出了180版本降低門檻,但也進一步增加了“小機器”和“大車型”之間的違和感。未來豪華品牌是否都會往這個方向發展?這其實也是挺值得關注的。

好了,本週的點評就到這,咱們下週再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