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新形勢下歐洲戰略自主如何“指南”

  新華社北京3月26日電題:新形勢下歐洲戰略自主如何“指南”

  新華社記者李蓉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訪歐當口,歐盟理事會通過一項名為“戰略指南針”的行動計劃,意欲增強歐盟“共同防禦能力”。俄烏衝突讓歐洲各國清晰地感受到了安全環境的惡化,也讓歐洲戰略自主問題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如何在防務上擺脱對外依賴,從而在戰略上實現自主,避免被裹挾拖入險境,歐洲亟需一份有效的“指南”。

  美國裹挾歐洲進入險境。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説,“現今每個人都相信,歐洲正處於危險之中”。這種危險,正是由美國一手造成。眾所周知,美國是俄烏衝突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國主導北約五次東擴,層層壓縮俄羅斯安全空間,無視俄羅斯在安全問題上的合理關切,一再點火、拱火,不斷挑戰俄戰略底線,才最終導致俄烏衝突。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又主導西方國家,繼續火上澆油,持續向烏方提供資金和武器,並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推動衝突不斷升級。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並非沒有預見衝突爆發的後果,只是大部分後果都不由美國自己承擔。如今,俄烏衝突導致能源、糧食價格飆升,歐洲相關安全問題面臨嚴峻挑戰,同時大量逃難的烏克蘭人湧入,歐洲正以真金白銀的沉重代價為衝突買單。

  弱化歐洲戰略自主性和防務獨立性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後,有學者曾預言“美國時代”終結,甚至北約解體。霸權危機感,讓美國亟需一個重塑主導歐洲安全秩序的機遇,俄烏衝突無疑提供了這樣的機遇。歐洲國家實際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並無強烈意願,然而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多國紛紛加強國防的舉措説明美國成功販賣了焦慮,讓歐洲領導人相信烏克蘭危機是“全歐洲的安全危機”,讓他們加強對北約的依賴,從而極大增強了美國對歐洲的鉗制。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俄烏衝突“使美國與歐洲的關係比冷戰以來任何時期都更為緊密”。西班牙世界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也認為歐盟向美國前政府討要的“戰略自主權”現在正被服從大西洋對岸戰略的老一套所取代。

  歐洲需繼續加強戰略自主。美國想主導歐洲安全事務搞離岸制衡的目的昭然若揭。如果北約一味東擴,是否有利於維護歐洲的和平穩定,是否有利於實現歐洲長治久安?這是一個值得歐洲人認真思考的問題。歐洲不是美國,如果歐洲國家不能實現與俄羅斯和平共處,困難和挑戰將長期存在。回望過往,無論是動用長臂管轄打壓歐洲企業還是以“國家安全”為名加徵關税,只要觸及自身利益,美國“出賣”“甩鍋”歐洲也毫不手軟。讓歐洲和俄羅斯相互制約才是美國最樂見的局面。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蒂埃裏·德蒙布里亞爾明言,俄烏衝突“讓歐洲明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歐盟2020年開啓“戰略指南針”進程時,維爾弗裏德·馬滕斯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尼克拉斯·諾瓦基説,這項進程旨在明確歐盟已有防務機制的內涵,進而搞清楚“歐盟到底想要在安全防務上擔任怎樣的角色”。他認為指南針只有能顯示方向才好使,“為了戰略指南針取得成功,歐盟首先要明確找出‘北’在哪裏”。

  希望歐洲決策層能洞察局勢,早日掌握符合歐洲自身“磁場”的“指南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7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華國際時評:新形勢下歐洲戰略自主如何“指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