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退伍老兵為烈士守墓近30年 熟記4000多英靈墓地方位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熟記4000多英靈墓地方位 從退伍至今守了快30年

  老兵每天巡視兩萬多步為烈士守墓

  九峯山革命烈士陵園40多畝地、82個墓區、4000多座英靈墓碑,51歲的退役軍人王盛勇早上、下午各巡查一次,每天走2萬多步。從1993年退伍到現在,他就這樣守了快30年,是武漢為烈士守墓時間最長的人。

  9月29日,陵園內松柏蒼翠,陽光和煦,從雷鋒廣場到英烈廣場,王盛勇拾級而上,逐行巡視,再緩步而下,目光敏鋭地掃視四周。他最關注火險,是否有冒煙、火星;有沒有因樹木枝幹的斷裂傾倒,影響墓地;陵園設施設備有沒有安全隱患。

  九峯山革命烈士陵園長眠着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和平年代犧牲的4000多位英烈及先輩。

  “每一座墓碑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我把4000多位英靈當成朋友,一輩子守護好他們,讓他們的精神永遠傳承。”王盛勇説。

  日常走2萬多步

  他是陵園“最能走的人”

  1993年,從部隊退伍後,王盛勇來到九峯山革命烈士陵園,當了一名守墓人。那時他還是個22歲的小夥子,帶着一張單人牀和一些生活用品就住在了陵園。

  人生的第一份職業,王盛勇一選就是一輩子。他解釋,對這裏熟悉、親切、景仰,選擇自然而然。

  王盛勇的家就在陵園附近的洪山區花山街道土橋村,上小學時,學校每年來這裏開展教育活動,他便對英烈產生了崇敬之情。到部隊當兵,對英烈的崇敬之情更加強烈。

  在陵園巡視,排查風險隱患只是王盛勇工作的一部分,此外,還要對英烈親屬做好服務。近些年,還要帶領同事們一起幹。

  “微信步數,王盛勇日常在2萬多步,總是第一個,多年來朋友圈無人超越。”陵園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劉琪説,王盛勇是同事中“最能走的人”,堅持守墓近30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從無怨言”。

  記者看到,最近三天,王盛勇的微信步數在2.1萬至2.6萬步之間。

  陵園業務科95後小夥萬祥也是名退伍軍人,他把王盛勇看成自己的師傅,“他從來不是要我們做,而是做給我們看”。剛入行時,王盛勇教他怎麼觀察墓地的狀況,怎麼為家屬着想,提前做好溝通。

  每年清明前後,是陵園最忙的時期。萬祥一大清早起牀,看到微信步數,王盛勇已經走了五六千步,他在陵園裏巡查大半天了,“有時候,我累了,歇口氣,他還在像機器人一樣不停地走”。一天下來,王盛勇的微信步數高達三四萬步。

  萬祥最近參加“講身邊故事”演講,講了王盛勇的故事。2020年清明節,王盛勇身體不適,但他堅持忙完陵園最忙碌的階段,才難得請了一次假,説是外出看望戰友。

  十幾天後,王盛勇回來,同事們才知道,他是因為腎囊腫去醫院做手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想麻煩大家。”

  熟記4000多英靈墓地方位

  代祭上千次從未拒絕

  守墓近30年,4000多英靈的墓地方位,王盛勇熟記在心。“都是走出來的。”他説。

  “王盛勇是我們這裏的‘活地圖’‘活字典’,有時烈士子女不記得墓碑位置,只要一説墓碑上的名字,他就會分毫不差指出具體地點。”陵園管理處副主任汪志祥説。

  記者看到1998年“抗洪英雄”高建成的事蹟牌,在王盛勇引導下,很快來到A區的一處墓地,墓地上方的五角星金黃鋥亮。“這是今年八一祭掃時剛剛更換的。”

  經過一處墓地,王盛勇介紹,徐會之烈士,這是陵園最年長的幾位烈士之一。記者看到事蹟牌上記載,徐會之出生於1901年,黃埔軍校一期學員,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漢口特別市市長,1951年為祖國統一大業犧牲在台灣。

  “守墓守的是心。英烈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英烈親屬服務要真誠,以心換心。”王盛勇説。

  民間有大年三十祭掃的習俗。去年除夕深夜,幾位烈士親屬從外地趕來祭掃,正在值夜班的王盛勇打開大門,調亮路燈,並陪同家屬完成祭掃。

  因各種原因,有些英烈的家屬不能來墓地現場祭掃,他們委託王盛勇代為祭掃。這些年,王盛勇代祭英烈超過1000次以上。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他和妻子劉紅霞代一位犧牲女孩的母親祭掃。這位女孩在一起交通事故中,為搶救他人,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

  以前,每逢春節、清明、孩子生日等重要日子,女孩的父母都會來祭掃。這幾年,女孩的父親去世,母親身體不佳,不能來陵園。王盛勇夫妻倆在親屬委託下代為祭掃。

  “每次站在女孩墓碑前,代她母親訴説思念之情,都會忍不住落淚。”劉紅霞説話時,眼中淚光閃動,“女孩為救他人,那麼年輕就走了,誰能不心痛,更何況是她的母親。”

  王盛勇不怎麼上網,劉紅霞的手機裏,添加了30多位英烈親屬的微信、10多個手機號。每當親屬提出代為祭掃,她與王盛勇“一次都沒拒絕過”,代替他們擦洗墓碑、擺放花籃,繫上紅絲帶、説説心裏話。

  不能忘記他們的奉獻犧牲

  願用一輩子守護英靈

  陵園內有兩個值班室,一個同事們根據值班情況輪流用,另一個王盛勇專用,因為他幾乎就住在陵園。

  “王盛勇現在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要麼在陵園裏,要麼去老母親家裏照顧老人。”汪志祥介紹。

  1995年,王盛勇與劉紅霞結婚後,就帶着妻子一起守墓。即使逢年過節,全家人都到陵園來,一起為英烈墓碑做清潔。

  兒子大學畢業已有工作,從小在父親教育下,他幫助做一些打掃衞生、擦洗紀念碑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全家都非常支持他,守墓也成了我們全家的事。”劉紅霞説。

  春節、清明、烈士紀念日、國慶等節假日,別人休息的時候,是王盛勇忙的時候。

  據介紹,一般守墓人守幾年就會辭職,王盛勇守墓近30年,從未離開,是武漢市守墓最長的人。

  “其實每份工作都應該做好,我不覺得我這份工作跟別人的有什麼不同。可能我這個人比較執着,希望幹一行、專一行。”王盛勇説。

  人流散去,大多數時候陵園裏寂靜冷清。王盛勇卻説,從來不寂寞,一直很充實。“陵園有4000多英靈,我一天説一句話,一年都説不完。”

  王盛勇穩重,做事麻利,話不多,光頭很有特點,好多他不認識的英烈親屬都認識他。

  年年相見,不少親屬在祭掃完後,會專程看看王盛勇,“你還在這裏”,覺得他很親切。“英烈奉獻犧牲,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每當這時,王盛勇更感覺到守護的價值。

  “如果能重新選擇,我還是會來這裏守墓。”51歲的王盛勇説,如果需要,他願一輩子守護長眠在這裏的英靈。

  記者劉睿徹 唐煜 

(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