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烏克蘭駐華大使館提供的信息,烏克蘭大饑荒——是1932-1933年前蘇聯人為製造的大規模饑荒,饑荒導致時任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和庫班地區的幾百萬農村人口死亡,其中絕大部分是烏克蘭族人。
烏克蘭饑荒到底能否將其看作是一場種族滅絕的大屠殺行徑
蘇聯和烏克蘭高層下令有針對性地蓄意製造的大饑荒旨在鎮壓烏克蘭民族解放運動和自由思想,摧毀傳統的獨立農業體系,並且實際破壞烏克蘭大部分農業。
1930年斯大林推動了蘇聯集體化的新浪潮。該年4月通過了《糧食徵購法》,根據該法律集體農莊需要向國家上繳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收成。與此同時,大蕭條時期西方農產品價格暴跌。國家為賺取外匯決定增加糧食出口,這導致糧食徵收計劃毫無理由地劇增,農民們上繳了幾乎所有收成,農民被迫放棄耕種。
村民家中剩餘的糧食被強行徵收。為迫使農民交出糧食,高層決定舉行公開懲處:長期不能上繳糧食的村莊將會進入所謂“黑名單”。甚至關閉了所有國營和集體商店,收走所有儲備,完全禁止集體農莊和私人買賣,“清洗”反革命和富農分子並且禁止離開村莊。1932年農民們試圖到蘇聯其它地方尋找生路。然而,蘇聯政府實施了真正的封鎖以阻撓他們離開烏克蘭。
烏克蘭和外國科學家研究表明,1932-1933年烏克蘭大饑荒的人口損失達600萬人。僅1933年5個月的時間(3到7月)烏克蘭死亡人數相當於前五年死亡人數的總和。大多數死亡事件發生在基輔(近15%人口)、哈爾科夫、文尼察、切爾尼戈夫、敖德薩等州,還有當時屬於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摩爾多瓦自治共和國。
2010年的社會調查顯示,60%的烏克蘭人認為烏克蘭大饑荒是種族大屠殺行徑。2003年烏克蘭議會提出議案,於2006年正式認定烏克蘭大饑荒是對烏克蘭人民實施的種族大屠殺。全球已有24個國家正式承認這一事實。
2010年對種族大屠殺刑事案的法院審理結束:法院判定前蘇聯和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7名高級領導人為直接罪人。
大饑荒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烏克蘭的農村面貌,這些農村裏保存了幾百年的傳統和烏克蘭家庭財富。烏克蘭農村的高生育率受到根本性毀壞,再也沒有恢復,進而導致人口數量的減少。
烏克蘭1932-1933年大饑荒的後果是災難性的,牽涉的“有死者、生者和未出生的孩子”(塔拉斯•舍甫琴科)。除了幾百萬死於飢餓的人們和未出生的小孩,烏克蘭的基因庫和民族的發展也受到本質的影響,大饑荒傷害了仍活着的人民。大饑荒對社會政治積極性產生了負面影響,確立了對權威的恐懼。1932-1933年大饑荒中倖存的人們的歷史記憶和心理被自相殘殺和告發鄰居的記憶摧殘。這些悲慘事件至今仍影響着他們後代的心理。
按照烏克蘭駐華使館的説法,以大饑荒為主題製作了大量的紀錄片、故事片和電視節目,創作了聲樂和管絃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