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發展,潮漲潮落,風雲變幻。當前,全球正孕育興起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們大大曾如此説道。
“歸國潮”火了
翻開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小説,我們可以感受到,對當時的大學生而言,出國意味着成功的人生。這一點從前幾年的熱播電影《中國合夥人》就可以看出來,電影裏面那些大學生,考GRE、託福成績不高,簽證失敗後的垂頭喪氣,以及成功出國後滿滿的幸福感,我們可以感知出國對其的重要性。
但是,縱觀近年來,流行起的“歸國潮”,也如同當年的“出國熱”那樣,火了一把,激發了人們對人才流向的關注。
據統計,中國留學回國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至2016年的82.23%,僅這5年的海歸人數就佔總留學歸國人數的七成。
另據新華社援引專家預測,未來5年,我國將迎來人才“進大於出”的歷史拐點——將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最主要的人才迴流國,逐步成為國際人才競爭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中新社指出,中國國力的增強、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經濟全球化使得中國“人才磁鐵”效應愈發明顯。這正是此次大規模“海歸潮”的深刻時代背景。
吸引全球人才
國外媒體紛紛感嘆,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這樣大規模、這樣專業化地吸引人才回國!
“現在,海歸回國主要是被‘吸’回來的。”中國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説,隨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時期更有條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優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躍的經濟、快速發展的高新產業、持續投入的科教事業、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海內外“人才、項目、技術、市場、資本、場地、服務”全面對接的平台,正吸引越來越多海外學子歸國追夢。
中新社文章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當有高級人才選擇回國時,輿論往往稱其放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但現在,人們心態更平等、更開放、更理性。“回到祖國去”,成為新的風尚,因為中國正成為全球人才競相創新創業的沃土。
“我是中國人!”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使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衞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使用中國自主研發芯片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科技成果背後,承載着留學歸國人才的智慧和汗水;一系列我國原創性科研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特別是一些應用技術打破了國外封鎖壟斷,縮小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
據歐美同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介紹,目前,國家重點項目帶頭人超過7成是海歸,兩院院士中超半數是海歸。留學人才為祖國建設發揮重大作用,今天人才加速回流的態勢彰顯留學人員愛國心、報國志愈發強烈,能夠把個人價值的實現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
“哈佛任職時,總有人問我,你是日本人嗎?我説,不,我是中國人。那你是美籍華人?不,我是中國人。”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美國生活了26年,是“衞生體系學”創始人之一,他與同在哈佛任教的妻子堅持保留中國國籍,並於2013年全職回國工作。
像劉遠立一樣,有很多中國學子雖然在國外生活多年,在工作上取得了國際一流的成績,但依然堅持保留自己的中國國籍!
“因為,從出國起,我們就想着,出去學習是為了回來報效祖國,讓祖國變得更美好。中國知識分子的血液裏,一直流淌着不盡的家國情懷。”他們如是説。
正如大大所説,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若♀夕Ю痕”:現在中國公司都想要海龜,海龜熱是當然的
網友“長沙用户37xxxx709”:話説回來,現在出去的和以前出去的含金量不一樣,好多留學的,在當地就相當一個專科而已。
網友“阿平”:真正的精英都留在國外了,回來的都是在外面混不下去,想靠這點海龜的噱頭混混,就像農民工一樣沒本事在城市買房立足的人只能回到家鄉去混了,死要面子還在吹!
網友“朱天文”:真正的大國崛起,是要自己培養全球頂尖人才,而不是那些什麼龜
網友“一二三”:國家好了。我是中國人。
網友“一思不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就是最大的情懷!
網友“琴國她夢”:大批都是被遣返,而不是真心想回來的。
網友“愛情是從告白開始的”:要説真正愛國有血性有骨氣的中國人,不得不佩服在國家一窮二白時歸國的老一輩科學家。像他們致敬
網友“嘰裏呱啦”:出去留學的大部分是國內的學渣,不回國留在國外等着餓死?
網友“美如畫之四氧化三鐵”:本人在加拿大留學超五年,在國外的留學生,10%是真的好好學習拿獎學金的人才,20%是家裏有錢的不得了出國就是體驗生活泡妹瀟灑的,70%的留學生是來自小康家庭,對國外並不瞭解,跟風就送孩子出來的。這70%的人有一大半擋在語言這關,最後什麼都沒讀成,最後灰溜溜的回去當海歸,和海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