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酒解假酒”引發熱議,當事醫生説: 為患者冒些風險是醫生的擔當
真酒解假酒的原理:
甲醇(假酒)本身是無毒的,但甲醇經人體代謝,在脱氫酶的作用下會產生甲醛和甲酸,對人體產生傷害。
乙醇(真酒)同樣可以在脱氫酶的作用下,產生乙醛和乙酸。
相比甲醇,乙醇與脱氫酶作用能力更強。
所以,真酒喝下去後,酒裏的乙醇就會和血液中的甲醇產生競爭,競爭的結果就是甲醇不會再和脱氫酶產生作用,達到解毒的作用。
這些天,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在網上火了!
前不久,石柱一男子因誤喝“假酒”甲醇中毒,危急關頭,醫生拿出的搶救方案是叫他繼續喝高度白酒,用真酒解假酒!而且還真的把病人給救了回來!
這一方法,讓網友們大開眼界,也引發全國眾多醫生討論。開出“真酒解假酒”處方的該院急救部副主任王曉龍也忍不住感概:第一次這樣做,如履薄冰!但作為醫生,在有理論依據的情況下為患者冒些風險,更是一種擔當。因為,很多損害一旦形成,將不可逆轉!
頭一回聽説?
有依據 “真酒解假酒”是肯定的
這些天,王曉龍的朋友圈,被這條“真酒解假酒”的新聞刷了屏。這兩天,仍有同行在他的朋友圈裏留言、討論細節。
“真的是説什麼的都有!”王曉龍説,點讚的有幾十個,但説得多的還是風險!
治療結束後,王曉龍對這個案例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總結。
“之前從來沒有碰到過!”這也是他作為急診醫生,從業20年來遇到的首例“口服乙醇療法”案例。
“但結論是肯定的!”王曉龍認為,甲醇中毒時使用乙醇療法毋庸置疑!
王曉龍解釋説,這是有理論依據的。甲醇本身是無毒的,但甲醇經人體代謝,在脱氫酶的作用下會產生甲醛和甲酸,對人體產生傷害。而乙醇(真酒)同樣可以在脱氫酶的作用下,產生乙醛和乙酸。
相比甲醇,乙醇與脱氫酶作用能力更強。所以真酒喝下去後,酒裏的乙醇就會和血液中的甲醇產生競爭,競爭的結果就是甲醇不會再和脱氫酶產生作用,達到解毒的作用。
而這個辦法,王曉龍早前在相關的文獻上看到過,也在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講解過。
治療條件受限?
有風險 但更是醫生的擔當
理論上雖然説得通,但真這麼幹,王曉龍還的確是第一次。事實上,使用這個方法的確存在一些風險和問題。王曉龍説,比如,解甲醇中毒可能導致乙醇中毒,還有就是有醫生提出的口服乙醇在病人昏迷時不可以使用,否則容易誤吸致命,但如果靜脈注射乙醇溶液有時可能導致靜脈血管炎……
明知有風險,王曉龍為啥還要這樣做?
時間回到事情發生時的8月4日凌晨。
王曉龍記得,患者傅先生被緊急轉入醫院急救部時,是凌晨4點過。來的時候,傅先生的雙眼已經看不清了,顯示他的視神經已經受到損害,血氣分析PH值顯示為酸中毒。病史和臨牀表現確診為甲醇中毒,而他的家人也已發現他喝的是農家樂煮火鍋用的燃料酒精。
“血液淨化是毫無疑問的!”王曉龍説,確診後,第一件事就是上了血液透析機。
同時,他們還做了兩件事。一是將血液標本送檢,是不是甲醇中毒?濃度是多少?二是通過急診醫生羣尋找甲吡唑。王曉龍説,甲吡唑是甲醇中毒的首選解毒劑,但這個藥很少有!
不出所料,問遍了大小醫院,都沒有甲吡唑!
情況緊急,王曉龍才作出了大膽的決定:用“真酒解假酒”!因為甲醇經人體代謝產生的甲醛和甲酸,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嚴重時甚至會失明或死亡……有的損害一旦形成,將不可逆轉!
“兩害相權取其輕!”王曉龍説,第一次這麼幹,他心裏也不踏實,但緊急情況下,有理論依據為前提,為患者冒些風險,是醫生的擔當!
臨牀不會用?
有參考 此前已有治癒先例
事實上,醫生們還為傅先生做了更多的考量。
之所以選擇“真酒解假酒”,醫生們認為傅先生有這個條件。當天清晨7點開始血液淨化治療時,傅先生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意識是清醒的,而且他有飲酒史,每天要喝半斤酒,一斤酒對他來説,不在話下。而血液淨化治療也會帶走一些進入血液中的乙醇,降低乙醇中毒風險。
同時,王曉龍開始查閲相關的資料,並從《丁香園醫學文獻檢索網》查詢到了甲醇中毒時使用乙醇療法的先例和使用劑量。此前,一名孩子因誤服火鍋燃料中毒,最後,醫生就是採用了乙醇療法。
根據文獻資料,傅先生的甲醇濃度、代謝性酸中毒指標等是符合這一治療方法的。
第一個半小時,醫生們讓傅先生喝了100ml高度白酒。此後每小時喝一次,做透析時,每小時喝35ml白酒,平時每小時喝15-20ml白酒。因為在臨牀上醫生們都是頭一次碰到,大家只能通過24小時不間斷觀察傅先生身體情況、反覆調節用量、監測血乙醇水平,來判斷治療的效果。
幾小時後,傅先生雙眼漸漸復明。最終,經過6天的治療,傅先生在喝了將近兩斤白酒後,出院了。
本報記者 顧曉娟 實習生 吳亞靜
■聲音
大臉盤子的幸福:還能這麼來的,真長見識了!
老曹:還可以這樣啊!給經驗豐富的醫生贊一個!
TOm94008141:冒風險了,這醫生,好醫生。
桃花醉酒:甘願為患者承擔風險的醫生,是大善,是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