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怒斥造謠博主:無事生非小人作亂 我可是包場看的戰狼2
今日,馮小剛出來闢謠了!並且澄清了之前關於“已經越來越看不懂大陸市場了”的言論。晚上馮小剛發微博怒斥造謠博主,微博中説道:“一個名叫“娛樂百搭”的微博公開造謠抹黑説我噴《戰狼2》。完全是無中生有。我沒就《戰狼2》接受過任何採訪,我是自己花錢包場看的《戰狼2》,我覺得片子很好看,還給吳京發了信祝賀他的驕人成績。“娛樂百搭”的微博無事生非是何居心?真他媽是小人作亂! ”,看來馮導真是氣炸了,對於造謠手下不留情。
這樣的心情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馮導的身份加上《戰狼2》的強勢熱度,很容易產生歧義的觀點和煙霧彈新聞,使得事件的真實性不被人知曉。網友們這次是穩站馮導這邊,還評論堅決抵制造謠。還馮小剛和吳京《戰狼2》一個清白。
魯桂林
馮小剛有一次受邀參加某選秀活動當評委。節目總導私下跟他商量説,給現場選手評論時能否不要那麼針鋒相對,有些意見不宜過於較真,差不多能過關就過去算了。特別是對於有背景的選手,請馮導多多包涵,網開一面,給予足夠的支持。
馮小剛還沒等總導説完,臉色瞬變:“讓我去顧別人的背景,沒有自己的主見,大老遠請我來當個‘假評委’,玩什麼把戲?老有人説,我是公眾人物,要注意社會影響,我想説的是我先是個人,得説人話,説我想要説的真話!我就是不想騙人……”隨後,馮小剛拿起帽子就要走人。主辦方最後只好尊重了馮小剛的選擇。
格局是一個人責任心、使命感、仁愛、真誠及智慧等各種品格的結晶。
馮小剛的格局,體現了他為人的正直和操守。他雷厲風行的格局,不僅為他的事業夯實了雄厚的基礎,也讓他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更為他贏得了無數的觀眾和榮譽。
(2017-08-07)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我説馮小剛是一名出色的導演,中國應該沒有幾個人會説不;但我要是説,馮小剛是一名出色的演員,那估計就是見仁見智。其實,在筆者看來,馮小剛是一名被導演事業耽誤的潛力派演員,依他在《老炮兒》中的本色表演,我覺得,他的個性和氣質,絕對能在黑幫、犯罪類型電影中成為中國的實力派演員之一。並且,他是無可取代的那一個。
為什麼這麼説?因為馮小剛有他特有的耿直個性,還有他正派而傳統的價值觀,加上他不苟言笑的神情,這幾樣因素集中於一人,是中國大陸任何一個男演員都不具備的。也許有人會説,他的演技還不夠,這也的確是,比起“真正”的演員,他確實戲路不夠寬,比如,你叫他去演青春劇和情感劇,恐怕就是強人所難。但是偉大如卓別林恐怕也駕馭不了青春偶像劇,東方卓別林——周星馳恐怕也演不了正劇,因為可愛的周星馳即使是演正劇,也會讓觀眾不自覺地笑出來。馮小剛想必也是如此,如果哪個導演偏偏要他演偶像劇的男一號,恐怕這個男一號就是天下最耿直最一本正經的男一號,那麼無數的偶像粉絲是無論如何也欣賞不了的。
説到這裏,我要特別強調一點,耿直和正派並不是馮小剛獨有,還要有才華,我想説的是,才華是從臉上看不出來的,你要從馮小剛的作品中去尋找。因為才華,馮小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即使是做演員,他也會成為知名演員,只是較為固定在黑幫和犯罪題材。
之所以説馮小剛導演耿直,主要是通過他的言論和行為,當然,筆者也只能從媒體上獲悉。你比如,馮導參加過一個某衞視的真人秀節目,他是評委之一,其中一場戲是一個二三十歲的男選手打扮成憨厚的農村大男孩,靠裝樸實與單純在舞台説些台詞,這個選手可能是以前是網紅,又或者他的表演很容易引起現場觀眾的同情,觀眾一直為他喝彩,要評委給他紅燈通過,但是馮導偏偏不,他認為這個選手的樸實是裝出來的,當時我對馮導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他説:這種人我見多了,都是裝出來的。言外之意,就是選手故意靠博觀眾同情來達到通過的目的。最終,馮導不懼現場觀眾的噓聲,硬是堅持反對通過,這個選手也因此沒有通過。
還有一件事也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同樣是某衞視的真人秀節目,評委當中還有成龍大哥,成龍是何許人也?香港的一哥,好萊塢巨星,在影視界是響噹噹的人物,那一期節目成龍大哥特別想要選手通過,其他評委都被他搞定了,唯獨馮導沒有給他通過,原因是馮導不喜歡選手的表演。成龍大哥當時很尷尬,其他評委也很尷尬,但是馮導在耿直之外,也有變通,他把自己的特權牌給了成龍,這樣選手就直接通過了。
這兩件事很有意思,第一件事説明了馮導敢講真話,也就是耿直BOY,有主見,堅持自己的價值判斷,不被現場觀眾所要挾,第二件事還是説明了馮導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也就是對錶演的優劣有自己的一套評價理念,可是成龍大哥喜歡,甚至都跟他求情了,馮導堅持按下反對按鈕,意思是我就是認為這名選手的表演不優秀,我要堅持我的價值判斷,好,我還是那個耿直BOY,但是,人在江湖,又得有所變通,也就是要給別人臉,特別是大人物的臉,不能得罪了,我把特權牌給你,你的目的達到了,我馮小剛的原則也堅持了,深一層的意思是:“我有我的原則,這個原則誰都不能破壞,但是我是講人情的,我不能不給你面子,特權牌給你,是你用掉了,不是我用掉的,這不破壞我的原則。”
寫到這裏,我無非要説明的是,導演管虎請馮小剛來演《老炮兒》那是真的沒錯,絕對是“火眼真睛”。馮小剛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炮兒!
老炮兒是什麼?老炮兒就是爺們。這是老北京人的專屬名詞,也是目前形容馮小剛的最佳詞語。
電影《老炮兒》其實也有兩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六爺(馮小剛飾演)為騎三輪賣早點的兄弟出頭,“城管”打了他兄弟一巴掌,六爺看在眼裏,認為擺攤佔地確實不對,“城管”該管,佔理,六爺讓“城管”把三輪車扣走,但一碼歸一碼,違法佔道經營是不對,但你年紀輕輕的“城管”打人家大老爺們一巴掌失了理,六爺就幫兄弟扇了“城管”一巴掌,算是找回了理。你看,六爺是耿直BOY吧,所謂耿直,其實是認理,對的我認,錯的我要爭,如果是一個所謂的“高情商”人士,恐怕就不是這般處理這件事,應該是兩邊不得罪,滿臉堆笑,讓“城管”舒舒服服,説不定“城管”一高興,説一句“下不為例”就走了,豈不皆大歡喜。但要是不扣三輪車,也沒找回那一巴掌,豈不是兩頭不佔理?“城管”不扣車乃瀆職,不還一巴掌兄弟豈不是被人白打?臉還要不要了?
第二件是處理兒子曉波(李易峯飾演)被綁架的事,你看,六爺也是有事説事,曉波勾搭小飛(吳亦凡飾演)女友,不佔理,該被打,被打之後,理就還了,但曉波年輕氣盛不服氣,又把小飛車砸了,失理了(其實也違法了),然後小飛扣押曉波(這當然涉嫌非法拘禁,不合法,但我們今天主要探討的是電影中的理),本來一般的人肯定是報警啊,這事得警察管,但六爺是誰?老炮兒啊,耿直BOY,他要講理,他認為兒子曉波確實還欠人家一個理,於是決定把車錢賠了,兒子就不欠理了,不欠理小飛自然應該放人。
《老炮兒》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跟故事的精神內核是分不開的,撇開攝影、配樂、化妝等電影工藝,我認為“講理”才是該部電影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説,這部電影的故事很出彩,很有看頭,才是最重要的,所謂電影,其本質上就是講故事,古人是寫小説和劇本,現代社會進步了,聽書看戲都進化到了看電影和電視劇,載體雖然變了,但講故事的內核沒變,一部好的電影,首先要把故事講好,而經典的電影,一定是故事特別的好,而且還必須有特質。《老炮兒》故事很好,也有它的特質,它的特質就是“老炮兒”精神。當然,除了馮小剛的本色表演,其他角色演員也算演得比較到位,但是全片最出彩的角色,還是馮小剛,如果換做別人演,這依然會是一部出色的電影,但能否成為經典就值得商榷。大多數觀眾只看門道,筆者雖然也不是電影圈的專業人士,但我看電影,看的是內在的東西,我主要看的是故事,以及這個故事所表達出的精神,有了這兩樣好東西,一般這部電影不會差到哪兒去,如果演員的表演和攝影又極為出色,那麼我一般會認定它就是一部出色的電影。
《老炮兒》出色,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故事接地氣,不是臆想,我相信老北京還真的有“老炮兒”這樣的人物,只不過,他們不會碰到“兒子被綁架”這種較為奇葩的事,但是,生活中,他們認理,還在維護他們傳統的價值觀,認為人活在世上,得講個理,得活出個人樣來,這人樣兒不是金錢和權力所能綁架的,它必須是獨立的人格。這其實也是導演管虎所要表達的主題:人到底要為什麼而活着?該怎樣活着?怎樣活着才算爺們。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方面的疑問,在如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不時要面對是為了錢和權而放棄人格,還是為了人格而放棄金錢和地位?這是個兩難的選擇。但導演管虎,其實通過六爺的精彩演繹,給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答案。
這才是這部電影值得喝彩的地方,《老炮兒》絕對不是一部輕鬆的片子,它應該算是嚴肅題材,觸及的是當下中國人集體的焦慮與不安,特別是在時代鉅變中落於下風的中老年人,他們該如何面對眼前這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他們的堅持能獲得勝利嗎?
我想,即使他們最終被時代所拋棄,但是他們敢於爭取,敢於面對,敢於抗爭,那麼他們就戰勝了自我,就是勝利者,值得我們尊重。
説到這裏,我不得不再補充一下我對現實中馮小剛的看法。為什麼馮導還要拍《我不是潘金蓮》、《一九四二》這種“傳統”的片子?難道是他真的不知道市場(也就是年輕人的口味)現在需要怎樣的片子嗎?我想未必,我個人推測,馮小剛不僅飾演過《老炮兒》,實際上,他就是電影界的老炮兒,他有自己的價值觀,並且他一定會堅持下去,他除了商業追求,其實也有價值觀上的追求,也就是他的作品所表達的東西,那麼《我不是潘金蓮》、《一九四二》兩部看起來“傳統老套”的作品到底要表達什麼?筆者先不説,我們來看看兩部電影的原著是誰,他是劉震雲。劉震雲是“老一代”的大作家,跟我們八零後九零後不搭架,是有代溝的,他寫出來的小説肯定是有他特定的時代背景,也有他寫這些作品時候的價值觀在裏面。但是,《一九四二》表達的東西肯定不是娛樂,也不是“快餐”,它表達的是寫實,是承載歷史的一個斷片,是要觀眾銘記那段艱難的歲月,馮導主要是表達“寫史”,是嚴肅的,所以票房慘淡是可以預料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他後來趕緊拍了一部《私人訂製》,算是給華誼兄弟補償一下商業利益。我們再看《我不是潘金蓮》,故事的背景是幾十年前,一個農村婦女鬧離婚繼而打官司的“鬧劇”,雖然由范冰冰主演,其他角色演員也個個都是實力派,陣容不可謂不強大,但是年輕人會喜歡嗎?年輕人沒經歷過那個時代,也看不出來電影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即使大多數人看出來了,但覺得太過無聊沉重,這種主題我見的多了,為什麼要花幾十塊錢去電影院去接受你馮導的“思想品德教育”?不管如何,《一九四二》是一部出色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也較為出彩,可惜的是,《我不是潘金蓮》還是沒有達到一個較高的藝術水準,撇開商業因素,我們單看故事,也是較為平庸,雖然有點黑色幽默,但不足於引起觀眾的震撼和興趣,因為這個故事大家見得多了,新聞上有比這更離奇的故事,而且還是現實版,説到底,這個故事缺少特質,而表演的形式又沒有創新和技術突破(當然銀幕獨特的圓孔和方形算是活久見),所以,對於尋找樂子的年輕人來説,《我不是潘金蓮》只能是淪為少數派,或許它算一步不錯的電影,但不會是一部出色的電影。
我相信,隨着年紀的增大,馮導在導演方面的追求是一如既往的耿直和較真,但是,與他較為年輕時的作品想比,還是顯得有點“江郎才盡”,這個恐怕是所有導演都會遇到的問題,畢竟做電影就是做藝術,需要靈感,光有才華也是不行的,靈感這東西,可遇不可求,需要生活經驗的累積,更需要自我痛苦的掙扎,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都是經歷了痛苦的沉澱,珍珠不是一天長成的。
無論如何,對於馮小剛導演,我是帶着敬佩的,他有很多作品帶給了我們“馮氏幽默”的快感,也有像《一九四二》、《集結號》這樣寫實的作品帶給我們心靈的衝擊。
他依然是電影界的老炮兒,如果他不去做導演,我堅持認為,他一定會成為一名飾演黑幫、犯罪類型電影的出色演員!
聲 明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關於電影的一切,影評、影訊一網打盡。
關注:聚焦影院
公眾號
(2017-07-29)
原創\崔牧
作為一個導演,人家給你幾千萬幾個億讓你拍,你拍不好説觀眾垃圾,覺得自己混蛋嗎?
前幾天在上海電影節上,導演馮小剛不改“小鋼炮”的本性,怒罵中國垃圾觀眾助長了爛片的盛行,還抨擊有些人説“觀眾是導演的上帝,這他媽多操蛋啊!觀眾應該是導演的對手”。此言一出引起強烈騷動,褒貶聲此起彼伏,有人説他説的對,有買有賣是根本,不能只怪垃圾片,因為觀眾審美本身就不高,也有人説他在為自己拍的爛片撿回脱掉的衣服,一時間各方媒體陷入討論的熱潮中,鳳凰衞視鏘鏘三人行還專門做了一期節目評論此事,頓時譁然。
評論,討伐,倒戈,默許,將馮小剛推到了風口浪尖。
那是什麼讓知名導演馮小剛陷入如此境地?又是誰給了他罵觀眾“垃圾”的嘴臉呢?那要從我不是潘金蓮遭遇滑鐵盧説起。
我不是潘金蓮兩個月前已經下檔,這是馮小剛排除萬難人近六旬最固執的一次人生突破,他不僅啓用了全世界迄今為止為數不多導演不敢用的圓畫幅拍攝,也讓他摘掉低級商業片的帽子,往藝術片進發的一次執念之作。
當時華誼兄弟公司上下都不同意他拍這種題材這個規格的電影,擔心市場接受不了,流量喪失,甚至一度要撤資,但他執意要拍,與公司產生劇烈分歧,最後幾經周折電影上映,雖然范冰冰在國外拿了影后,片子拿了最佳攝影獎,但票房慘淡。那時候他就曾説中國的觀眾不會看電影,審美差等言論。而如今在上海電影節上他罵觀眾是垃圾也符合了他一貫對觀眾的認知。
談到觀眾是導演的對手,這點我倒是有點認同,但也不完全贊同,觀影環境決定了觀眾能不能成為導演的對手,這個環境指的是電影體系是否高級,完善的,健全的,如果這些都是否定的,那觀眾就永遠審美上不去,就狗一樣,你一直讓它吃屎,猛的讓它吃回肉,還讓它評價肉的事,縱使再使勁評價,出來的話也帶着糞坑味兒。
這叫啥,這就叫眼界不夠。
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甭管你是打雜的,還是科學家,首先做事要有個基本的態度,作為導演,人家投資方給你幾千萬幾億讓你拍,給你最好的資源讓你玩兒,你拍出一堆屎,反過頭來罵觀眾就愛看這個,這不也是種混蛋行為嗎?
現在的觀眾雖然刻薄,但寬容心還是很大的,你拍成什麼屎樣都進場捧你,如果沒有這些人,你那有閒心翹着二郎腿在這裏罵觀眾啊?説觀眾應該是對手,不是上帝,你見過對手把你慣的跟爺一樣的嗎?能力不行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但德性不行就是天生劣根了。
老輩兒的人都説三歲看八十,一個人舉手投足帶着的習氣決定着自己的教養,馮小剛是面鏡子,他映射出了人性扭曲的嘴臉和你永遠無法跨越的那副塔羅。
(2017-07-13)
本文來自觸物,俺的另一個號,主要倡導中式香薰。其中也會講些很意思的筆記小故事,分享些全球好物。
馮導又一次引發爭議了。
在上海國際電影論壇上,他説:中國有那麼多垃圾觀眾才有那麼多垃圾電影!
在微博裏,他説:給各位經紀人提個醒,如果你為了向電影導演推薦演員,最好是拍自然樸素本真多生活照,我們不需要看修過圖的照片。
原本話也沒錯,可惜觀眾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扒出了馮導最新電影《芳華》海報,掀起了全民考究是否腿替的熱潮。
點贊很高的一位網友説:我們可不是垃圾觀眾,有認真研究海報的!馮導沒想到吧。
這分明是對“垃圾觀眾”耿耿於懷的回應。如果刷一遍微博下來,就會發現,很少有人直接罵髒話,大家在有理有據地研究這張海報是否真的造假。
腿不腿替,也不是這場爭論的真正焦點,人們真正在乎的是,能否以客觀的考究,讓馮導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網友專門畫了圖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馬薇薇在微博開炮薑絲達,黃執中不由分説地站隊所引發的眾議。在留言裏,幾乎沒有噴子的身影,也沒有大V們口中的腦殘粉。無論是路人還是粉絲,都在用自己的邏輯和乾淨的語句回應。
沒有人謾罵,即便是失望,也失望得理智和剋制,或許多少都帶點自己的小情緒,但也在情理之中。
微博,這個過去深陷網絡暴力泥潭的戰場似乎變得不一樣了。我們似乎能從此中看到一個社交媒體變革的縮影。
人們在逐漸變得理性,或者説,那些理性的人願意發聲了。
大約是三年以前,我曾在微博上為袁姍姍説了句話。彼時正是這姑娘最招黑的時候,到處都是“袁姍姍滾出娛樂圈”的謾罵,我向來不追星,也不是袁姍姍的粉絲,只是覺得,一個年輕的姑娘,即便戲演得不好,還可以再努力。她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何至於要承受這樣的屈辱。
我當時也是個火氣旺盛的姑娘,在微博上回擊了一個罵得最兇的人。回完就忘了,沒想到有一天有人加了我的QQ,説我是袁姍姍的水軍,已經人肉到了我,一定會找我麻煩。
當我再次打開微博的時候,我被一羣人圍毆了,他們堅稱我是袁姍姍的走狗,詛咒我即將遭到報應。
那時候我很驚恐,此後我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數,再也未在社交媒體上説過話。
我總是會想起那段時間,社交媒體對我的衝擊力,你不能明白,一個人為什麼會僅僅隔着一個屏幕,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用言語攻擊和傷害另一個人。不僅如此,他不是單獨的一個人,他可以聯合一個羣體,他們會頻繁地發聲,聲音可以很大很大。
我後來遇到過許多人,和我一樣,他們也曾在微博剛剛興起的時候,從博客或是貼吧上轉移陣線,迎接新的社交媒體,來表達自我。但幾乎所有人都失敗了,他們會被圍攻,會説不清理,會感到恐懼,會失望。
到最後,他們會沉默。就像王小波所説的,他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我此後很少再關注微博,我知道微信起來後,它落敗了好一陣子,淪為資訊工具。直到2015年,它逐漸復甦。
過去一年,微博二度崛起,總營收及廣告營銷收入的同比增長區間保持在40%——70%。新浪CEO曹國偉曾在微博可能存在得多種商業模式中不斷試錯,最終重新定義了微博的發展方向:社交媒體。
媒體,過去意味着權威,意味着輿論的領袖。但如果加上社交二字,就變得扁平,大眾化。這意味着,人人皆可成媒體。
理論上,在社交媒體中,沒有權威,沒有精英,更沒有所謂的意見領袖。但不思考的人總是會靠向他們以為在思考的人。尤其是,那些所謂思考的人,擁有偏激的思想和煽動的能力。從《烏合之眾》裏,我們意識到,真正客觀温和的人是沒有辦法成為意見領袖的。
這些人只能繼續沉默。
直到限韓令出現,娛樂圈的一些人被雪藏,毒舌,嚴肅八卦等一些大號被徹底封殺,言論的自由度越來越緊縮,人們快喘不過氣了,社交媒體成為一個抒發口,沉默的人們開始覺得,他們需要表達。
那些無關痛癢的娛樂八卦,是唯一不出界的話題。那就説吧,説了總比不説強。
許多人覺得,為什麼一定要表達?
因為越是緊縮的環境,我們越需要用語言去重複思想裏曾經有過的東西。
《1984》裏的政府,每年印發的詞典都比上一年少了很多詞彙,政府通過逐漸刪除“自由”“民主”“愛”等詞彙,使這些詞逐漸從社會流通中消失,詞上附着等概念也逐漸為公眾遺忘,公眾的思想就被控制住了。語言的邊界就是思想的邊界。
無論在什麼樣的話題裏,表達都是重要的。
每當沉默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沉默的大多數》裏那段話:
傍晚時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裏寂寞而淒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
END
.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