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17日,哈醫大一院40歲心內科醫生陳彥東猝死,留下了同是醫生的妻子和不滿一歲的孩子,消息驚動了整個哈爾濱朋友圈。
16日晚11點多,正在醫院值夜班的趙繼義接到電話後,第一個趕到陳彥東家,他接過120醫護人員遞來的心電圖,看到了一條直線,“彥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他的嘴角有兩道食物噴射留下的痕跡,可能是因為窒息。”趙繼義很後悔,陳彥東反流性食道炎已經有半年了,如果再多勸勸他去做個胃鏡,他可能就不會……
他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
陳彥東的妻子也是一位醫生,她回憶,當天晚上10點多,二人睡覺前,陳彥東還好好的。半個小時後,她發現陳彥東不對勁,“面色青紫,彷彿斷了氣。”心肺復甦、人工呼吸、撥打120,她盡一切努力搶救愛人,卻失敗了。
雖然在醫院天天面對生死,可她從沒想過這一刻會發生到自己和愛人身上,他才40歲,他們的孩子還不到一歲。“你救了那麼多人的命,卻沒救活自己。”從肇東老家趕來的陳彥東的父母趴在兒子牀頭啜泣。
儒雅醫生對誰都好 偏偏疏忽了自己
陳彥東出事後,哈醫大一院的醫生們在微信羣裏悼念,在大家心中,他是個敬業、儒雅,最適合做醫生的人。
“陳哥性格內斂謙恭,從不對人大聲説話,這麼多年從沒見過他對病人或者同事發過脾氣,哪怕別人説的做的再過分,他也沒有説一句狠話瞪一次眼的時候。”“其他科室都喜歡讓他來會診。”
“印象裏,陳彥東對誰都好,就是疏忽了自己。”趙繼義説,科里人都知道陳彥東的胃不好,醫生總是吃飯不規律,這是醫生的通病,但陳彥東在這半年病情加重,經常反酸、噯氣、打嗝。趙繼義説:“上半年我們去三亞醫院支援,那邊沒有這邊工作忙,誰都胖了幾斤,就他整個人瘦了一圈,特別明顯。”
因為陳彥東發作時胸口有燒灼樣的疼痛感,他自己診斷為反流性食道炎。“有幾次他讓我替他做台手術,他輕易不求人,那時候他一定是特別難受了。”趙繼義曾勸過陳彥東去做個胃鏡查查,可他天天忙,一直沒去過。
趙繼義和同事推斷,陳彥東是過勞,“他之前沒有心臟病,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往往是因為身體疲憊、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大造成的。而陳彥東如果是因為反流性食道炎窒息而死,病情的惡化也與他近期工作、心理的多重壓力不無關係”。
醫生工作強度有多大?
網絡圖
2005年,陳彥東來到哈醫大一院心內科,每天他都要在7點前到達醫院,因為8點進入導管室前,他要查房。除了自己的患者,他還要擔心下級醫生的患者,加起來30多人他都要親自看一遍。
8點之後,導管室內,陳彥東作為主刀醫生,每天平均要為十幾位冠心病患者做心臟支架手術,一個手術1個小時。手術間隙,他還要抽時間去其他科室會診。
“每天連軸轉,沒有喘息時間,午飯經常被省略掉,最常吃的就是冰涼的飯。”趙繼義和陳彥東是同一個博導,同學外加同事,每天的手術、吃飯幾乎同步進行。趙繼義説,陳彥東與主任一組,接診的通常都是危重病人,他們的病情變化快,壓力更大。每一天手術後,陳彥東都不回家,要在醫院整理病歷到九十點鐘,“就算回到家,吃口飯,還得學習”。
據一項調查顯示:80%的醫生工作中沒時間喝水;67%曾連續工作36小時以上;60%黃金週休不到3天;37%的人周圍有同事猝死。有人這樣描述在三甲醫院中和醫生偶遇的情景,“只見一片白影在你的眼前瞬間飄過,還沒看清他的面貌,就只看到10米開外的後腦勺了。”
83%的醫生表示身邊有同事患了癌症。醫生是晝夜節律最紊亂的職業之一,其特殊的工作方式和人體的生理在進行對抗,醫生每天都要面對死亡和病痛,心理衝擊比普通人多很多。家庭、醫患關係等壓力,也給醫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
經常熬夜的人,是猝死的高發人羣
醫生介紹,心腦血管堵塞是猝死最常見的疾病,而且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
現在,白領、IT從業者、經常熬夜的人已經成為猝死的高危人羣。久坐、抽煙、喝酒、應酬、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這些不良生活方式,使發生猝死的風險越來越大。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