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個價,什麼條件你會離開北上廣去二線城市?
中新經緯客户端10月13日電(閆淑鑫 李曉萱)最近,武漢市發佈的一系列鼓勵大學畢業生留漢的落户、住房和收入新政,讓在北京工作的湖北女孩婷婷(化名)產生了回鄉的念頭。
招聘會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4歲的婷婷一年前從武漢某高校畢業,目前在北京一家網站做編輯,月薪税後6K+。她在通州租了一間9平米左右的小次卧,月租1400。“每月能存下來2000就不錯了。”婷婷説道,“從我住的地方到公司,要轉3趟地鐵,外加一趟公交,每天在路上的時間都得3個多小時。”
“大城市儘管機會多、能學到的東西多,但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也很大,很容易感到疲憊。”婷婷説,“如果武漢那邊給我的薪資待遇還可以的話,我就回去了。況且我父母也希望我能陪在他們身邊。”
如今,不少在北上廣深工作的外地畢業生都有和婷婷類似的經歷――雖然在大城市工作,但每天都有面臨工作壓力大、房價高、競爭激烈、難以落户等一系列現狀。而為了爭奪人才及減輕一線城市的就業壓力,不少二線城市紛紛伸出橄欖枝,把畢業生最關心的房子、票子、户口全部解決,“三管齊下”讓畢業生沒有了後顧之憂,得以安心留下工作生活。
不過,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家在外地的年輕人寧願選擇在一線城市埋頭打拼。對他們而言,能留在一線城市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逃離”北上廣,給錢給房給户口
10月11日,武漢市正式發佈留漢大學生畢業落户、住房、收入新政。其中,大學生落户條件再次放寬,博士、碩士畢業生不受年齡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學歷放寬至不滿40週歲,普通高校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放寬至不滿40週歲。
而在安居住房政策方面,武漢市更是放出“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於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於合租的可低於市場價的30%)”的大招。據瞭解,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其中,大學畢業生安居房85萬平方米,以60平方米的小户型為主;大學畢業生租賃房165萬平方米,以人均租住面積20平方米為主。
同時,上述新政還確定了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而武漢市目前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750元/月。
事實上,武漢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已經開啓了猛烈的“搶人”攻勢,“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大學生在讀期間可以個人名義繳存公積金等相關政策陸續出台。
而其他城市在“搶人”方面也不甘示弱,集中表現為“給錢給房給户口”。其中,“給錢”無疑是最直接的方式了。
今年6月份長沙市發佈“長沙人才新政22條”,對新落户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1.5萬元、1萬元、0.6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
公開數據顯示,8月21日到9月21日,一個月內長沙8544人辦理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户,首批74人領到補貼。
23歲的清華碩士郭為強(化名),是享受“長沙人才新政22條”中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户政策第一人,除了“零門檻”拿到長沙户口,還可申請享受兩年共計2萬元的租房和生活補貼。
“我是獨生子,在北京讀了七年書,回家鄉工作離家比較近,可以照顧到家人。另外,生活上更適應,購房、工作壓力也小很多。”郭為強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
一線城市的壓力,二線城市的機遇
除了上述提到的武漢和長沙,還有多個二線城市也為吸引人才提出了各種優惠政策。
如,南京頒佈的人才政策中也提到高校畢業生可直接申請落户。而取得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相應學位的國內外高校畢業生,畢業兩年內在南京就業且簽訂一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或在南京自主創業,繳納企業職工社會保險後,還可申請3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或600至1000元的租賃補貼。
成都新都區近日出台24條人才新政,提出將推行青年人才公屋,對落户新都區且在新都區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住房困難的未婚青年和青年家庭提供過渡性居住。
西安今年4月則出台政策,提出給與大學畢業生住房租住支持,將設置大學生安居試點12000套,改善畢業生居住環境。
二線城市的機遇來源於一線城市的壓力。
據第一財經,近年,北京、上海因身患人口爆棚、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開始收緊人才政策。比如北京,購房和申請小汽車牌照均需滿足連續繳納社保等條件,落户門檻也升級到了以博士學歷為主。更不用説京滬近年“高燒”的房價以及不夠方便的子女教育政策,這些讓不少高校畢業生打起了退堂鼓。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人力資本的競爭,這個人力資本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白領和藍領階層。
一線城市對人才湧入面露難色,讓二線城市看到了“逆襲”的機會。尤其伴隨二線城市地鐵、國際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漸與一線城市“看齊”,這更增加了它們叫板“北上廣深”的自信。
招聘會資料圖。 張斌 攝
二線城市吸引一線人才,並沒那麼簡單
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這些二線城市的人才政策讓不少漂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外地畢業生為之心動。但也有很多外地畢業生面對這些誘人條件,卻還是寧願選擇留在北上廣深這些等一線城市。
畢業於湖南大學的長沙人小韓(化名)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究生。他告訴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jwview),畢業後的工作地點,長沙會是他的第二選擇,首選仍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主要還是考慮到資源及城市發展。”
來自河北的應屆畢業生秦雪(化名)也表示,還是更願意留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些城市就業機會多,發展空間大,而且工資水平也很高。”秦雪提到,“我剛畢業,還是想在大城市多積累點經驗。”
據瞭解,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高工資水平目前仍是吸引外地人員前來就業的首要因素。智聯招聘7月份公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夏季求職期,全國37個主要城市中,北京的平均招聘月薪居於第一位,為9791 元,第二至第五名依次為上海(9337 元)、深圳(8866元)、杭州(7933元)和廣州(7754元)。
“二線城市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單靠優惠政策還不夠,同時還需同步改善就業環境及相關基礎設施,增加自身綜合吸引力,為前來就業的大學生等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有業內人士分析。
以武漢大學為例,根據武漢大學學生就業信息網上顯示的招聘信息來看,無論是專場招聘會還是一般招聘,相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來自湖北省,以及武漢當地的用人單位數量要少得多。
武漢大學就業網截圖
據新浪教育,2016年武漢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遍佈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73%的畢業生都選擇在湖北之外的省市就業,其中廣東佔23.48%,上海佔9.46%,北京佔8.7%。武漢另一所“985”高校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在湖北以外省市就業比率高達76%。
而像阿里巴巴等國內知名企業,也經常到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挖人”,這也是武漢名校畢業生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阿里巴巴前CEO衞哲8月份在2017中國招聘領袖峯會上分享了一則阿里招聘的故事。
“我們很少去清華招工程師……我跑到華中科技大學,一千多人的場子,擠進來兩千多人。阿里很多最優秀的工程師,都是武漢郵電、華中科技這些大學招聘過來的,並不是大家心目中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清華北大,永遠有比阿里更好的職位。那你到了武漢郵電,到了華中科技,阿里就是他們最好的機會。”
你願意離開北上廣去二線城市嗎?開個價吧!(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