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究竟是阻止了美國的對外軍事行動,還是正在促成戰爭的爆發?在這次針對限制總統宣戰權的投票中揭曉了答案。美國參議院試圖阻止對外爆發戰爭的行動失敗了,雖然投票結果以49票比44票勝出,但贊成票卻沒能超過三分之二,這意味着特朗普依舊擁有對外宣戰權。
值得一提的是參議院隸屬於共和黨,而特朗普的身份同樣代表着共和黨。即便是在共和黨內部,依舊有超過半數的議員希望能對總統的宣戰權加以限制。從這一點來看,特朗普在黨內依舊存在很大的爭議,哪怕是像美國這樣極度強調“政治正確”的國家,依舊沒辦法掩蓋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各種任性所引發的分歧。
而這場針對剝奪總統對外宣戰權的議案起因是蘇萊曼尼遇刺事件,美國兩院半數以上的議員真的擔心美伊戰爭會爆發,令戰爭的走向最終會完全失控。可惜的是,哪怕兩黨兩院破天荒的合作,最終也沒能剝奪特朗普的對外宣戰權,這也宣告了阻止特朗普發動戰爭的行動失敗了。從這一點上也暴露出美國當下所存在的嚴峻問題,那就是美國政體所強調的“各方制衡”已經開始“變味兒”了。尤其是美國的整體國力開始走下坡路時,總統的權力反而在無形的擴大。一旦總統想要做出危險的舉動時,而兩院又彼此制衡,最終反而導致美國正在變得越發危險。
當初蘇萊曼尼遇刺後美國上下極為震驚,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成了美國民眾搜索最多的熱詞。當時共和黨與民主黨分別統領的參議院與眾議院在限制總統對外宣戰權上意見格外統一,而最終投票結果分別是55:45票和227票比186票在參、眾兩院同時通過該議案。儘管兩院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但該議案在遞交白宮後需要總統本人簽署生效時,特朗普竟然直接拒絕簽字。
可若想繞開特朗普直接讓議案生效,兩院需重啓投票並且需要超過三分之二的贊同票才能讓該議案不需要特朗普同意也能通過。只可惜,一切沒能如願,勝利者還是特朗普。為什麼兩院明明超過半數議員贊成議案通過,最終還是有不少人選擇支持特朗普,允許他保留對外宣戰權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特朗普的上台不僅僅代表着共和黨在此次總統大選中力壓民主黨上台,更代表着美國鷹派勢力的崛起。在共和黨內部一直也存在着“温和派”,但特朗普的上台徹底將共和黨變成了鷹派的一言堂。其中的共和黨“温和派”遭到打壓,這也是為何共和黨掌控的參議院半數議員對特朗普“反水”卻依舊無法阻止戰爭的原因。
因為共和黨內部的鷹派實力已經成勢,這也是特朗普為何如此輕而易舉的做出刺殺蘇萊曼尼決定卻沒遭到阻止的原因。美國共和黨內部鷹派正試圖推動戰爭,而美國對於全世界而言也正在變得危險。
第二,戰爭的本質無論是正義還是邪惡,本身其實是利益。一方會守住利益,一方會試圖侵佔、剝奪別國的利益。而美國先後經歷了石油戰導致的股票多次熔斷、疫情導致的美國經濟消退、失業率僅次於幾十年前的美國大蕭條,這一切都讓美國經濟陷入了“大失血”狀態。想要“補血”談何容易,唯有從別國身上“抽血”來給自己“輸血”才是最快的辦法。想要做到這一點,唯有對外發動戰爭。
這樣一來不僅能刺激美國的內需,還能挽救美國無數企業並且挽回持續跌向深淵的失業率。所以説,戰爭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是災難,但對於美國而言卻是一劑令人上癮的“鎮痛劑”。美國上下對戰爭的態度也變得搖擺不定、曖昧不清,這也是為何參議院和眾議院哪怕聯手阻止戰爭,最終還是失敗的原因。因為人心即利益,美國上下期待戰爭的大有人在。
第三,參議院是共和黨的“地盤”,而今年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如果參議院成功阻止特朗普對外宣戰權,這意味着共和黨在總統大選上失掉了一張“王牌”。戰爭不僅能刺激美國當下萎靡的經濟,挽救失業率。更重要的是,戰爭能提振如今的美國人心,並且一旦開戰,特朗普作為總統將獲得很多“額外特權”,而這些特權對最終的總統競選有利。這也是為何參議院內部大部分議員明明想要阻止戰爭,但最終也未能説服超過三分之二議員達成統一意見的原因。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正在變得危險的美國,只要總統找一個“合理藉口”就可以刺殺別國的將軍而不會遭到制裁,就可以故意找藉口干預別國內政,就像是他們“通緝”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所做的那樣。就可以對海軍下令允許在波斯灣對伊朗隨時開火,不惜掀起戰爭。這一切都提醒着我們,這個世界的和平岌岌可危。為了確保安全,唯有增強軍事實力,依靠自己的軍隊、自己的人民以及自身的軍事實力去保一方乃至世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