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户端9月30日電(羅琨)9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採取定向降準、減税等舉措,加大對小微企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支持力度。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對於後續全面降準的討論又開始升温。不過,多名接受中新經緯客户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採訪的專家均認為,當下央行對於採用降準這一手段仍有諸多顧慮,定向降準並不意味着全面降準即將開啓,更不意味着全面寬鬆的時代重返。
中國人民銀行總部資料圖。中新社發 李慧思 攝
全面降準討論升温
事實上,此前對於降準市場已經出現較大分歧。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此前便向中新經緯客户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整個市場利率水平偏高,降準必要性大,而且之前擔憂的人民幣貶值壓力已不復存在,因此在他看來,後期降準還是有可能的。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户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採訪時也表示,降準肯定是有空間的,但是降準的問題是M2的規模會越來越大,會帶來新的壓力。他認為經濟增長和人民幣長期信用的平衡很重要,而降準側重於短期經濟增長。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指出,從歷史上看,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提出“定向將準”之後,央行執行時間均不超過2星期,國務院的“喊話”從來都是“立竿見影”,而非“空頭支票”;隨着“定向降準”的大概率落地,2016年8月底以來的“貨幣緊縮期”結束將成為必然事件。
因此,不少專家和市場人士均對後期央行的動作拭目以待。
定向降準並非貨幣政策轉向
多名分析人士指出,定向降準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的轉向。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向中新經緯客户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定向降準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即使央行後期頒佈相應的政策,也只是結構性的信貸政策,當前穩健中性的政策基調和金融監管趨勢不會改變。
河北銀行貨幣市場部負責人龍紅亮認為,降準的好處就是將短期不穩定資金替換成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穩定市場流動性,減少資金供給波動給市場造成的干擾,為經濟復甦創造條件。
“此前央行遲遲不肯動用降準這一工具主要是考慮到匯率貶值壓力。其次,當下貨幣政策偏向謹慎,而降準降息的動作信號意義很強,與降準比,定向工具的資金期限較短,收放自如,靈活度高,主動權在央行手裏。”因此他認為,後期央行降不降準其實都在意料之中。
不少市場觀點認為,降准將意味着貨幣政策重回寬鬆,這將會導致金融體系再次加高槓杆、經濟重回過剩投資,這些老路將使得中國經濟、金融錯失改革良機。對此,鄧海清表示並不認同。
“新降準必須疊加公開市場回籠,在保證總量中性的情況下,實現結構的優化、緩解市場預期。因此,市場對於降準不應該過度’臉譜化’,降準不等於再寬鬆,僅是結構性貨幣政策。”鄧海清強調稱。(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