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你: 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09億元
[億邦動力網訊]10月26日消息,億邦動力網獲悉,10月25日晚,好想你發佈2017年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09億元,同比增長196.50%;淨利潤為8811.38萬元,同比增長494.80%。
除了以上數據,你還需掌握的相關信息有:
· 8月23日,好想你發佈2017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43億元,同比增長342.7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870.71萬元,同比增長371.87%。(2017-08-23)
· 還記得《三生三世》裏“四海八荒第一食品總監”百草味嗎?如果你以為它只是一個胡亂穿越的電商品牌,那可就看低了它。(2017-05-06)
· 與百草味結“百年之好”後,好想你2017年一季度業績大幅改善,協同效應逐漸顯現。(2017-04-05)
昨晚,堅持15年匿名捐款30萬元,成為城市道德偶像的“蘭小草”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帶着他深深眷戀的慈善事業和公益項目“星雨心願”。彌留之際,他附耳妻兒:“一定要多做公益事……”
“蘭小草”的弟弟王瑜當晚聯繫上追蹤報道“蘭小草”16年的《温州晚報》記者。王瑜説,“蘭小草”是他二哥王珏,今年48歲,在老家温州洞頭開小診所,是一名鄉村醫生,妻子無業在家,兒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經濟條件不能算好,但家屬還是想克服困難,繼續完成“蘭小草”的心願。
“蘭小草”的照片(家人提供)圖自温州晚報
2002年開始,每年11月中下旬,温州男子“蘭小草”總會捐出2萬元。
他要實踐一個馬拉松式的善舉:連續捐款33年,每年2萬元。
“蘭小草”捐款很神秘,來去匆匆,不留名,聯繫都是用公用電話。 送來的袋子上的一行字格外醒目:“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農民的兒子蘭小草。”
“蘭小草”歷年來捐款的收據和每年留下的“心願卡”。圖自温州晚報
他曾榮獲“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動温州十大人物”,不過都沒現身。
人們曾試圖揭開這位“蘭小草”的身份,但陷入了謎局:“蘭小草”另有其人。
中年男子在公用電話裏説,他是受“蘭小草”委託來捐款的。“蘭小草”其實是一對40多歲的夫妻,家庭並不富裕。
“蘭小草”説,他只想把辛苦掙來的錢,捐獻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
今年7月27日,“蘭小草”突然覺得身體不適,上海醫院診斷髮現是肝癌晚期。“蘭小草”回到家後,與往常一樣,熱心村裏的公益事業,還為一些老人辦了一個公益中秋節。
王瑜説,他也是在5年前偶然得知温州人家喻户曉的“蘭小草”,就是他的二哥,但他的二哥説,他更願意默默做點善事。家人也尊重和贊同二哥意願。
家人也曾問為何以“蘭小草”的名字行善。“蘭小草”當時説,平凡、善良的奶奶特愛畫蘭花,並且在村裏很受尊重,因此,取名時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合,以“蘭小草”善行温州。
今天下午,快報記者趕到了“蘭小草”王醫生的診所。診所在大門島上的岙面村,3個月前已搬空。
1990年,王醫生帶着自己家人從元覺移居到大門,來到這個海島鎮,開始他們的工作生活。
當時,鄉村交通閉塞,醫務人員緊缺,百姓看病難問題一直是王醫生的心中事。他人很好,也很細心的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村民都會去找他。醫生是一份艱鉅和讓他自豪的職業,老百姓稱他為小島上“生命守護神”。在這個小島上,他默默堅守着,一守就是28年,28年如一日堅守海島上,每天全天候為病人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有點小毛病,小問題,大夥就説去找王醫生。
兒子王子震身受父親王珏影響,在學校時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熱心幫助同學,獻血獻愛心。
王醫生捐款15年,其中13年是讓小舅子阿國去送的錢。當時阿國也不理解,因為他家條件一般。
為什麼承諾捐款33年,阿國説他也不知道,只是每年快到日子的時候,提前一天,王醫生會到樂清阿國開的理髮店裏去找他,託他送錢。有幾次阿國把錢送過去後,怕對方沒收到,就打了電話去問。王醫生知道後就不高興了,説沒必要去聯繫,沒必要讓別人知道。
護士阿靜説,王醫生沒有車,平時都是騎電瓶車,但是承諾了病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比如有些病人離得太遠,來不了診所,問他能不能過去,只要王醫生答應了,第二天無論颳風下雨,他都會過去。
岙面村婦聯主席陳蘭平説,王醫生平時常參加公益活動,做公益,從2002年至今,王醫生夫婦每年都會去敬老院獻愛心,王醫生負責義診,妻子每年除夕前就準備分歲酒請敬老院的老人們品嚐,連續十年來都給十五位老人每人送上200元、100元等年終慰問金。
78歲的鄰居林奶奶説,她有次頭痛,王醫生把藥送了過來,100元的藥只收了80元。還有位鄰居盧女士説,有次她因為血糖有問題,去診所買了70元的藥,因為家裏困難,問王醫生能不能便宜些,王醫生最後就收了20元。
王醫生髮在朋友圈的感悟,看得出他是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
2010年,快報曾做過報道《蘭小草許了一個33年的心願》——
他總是低着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捐款信封放在慈善總會的辦公桌上,然後悄然離開。怕工作人員沒看到,他會打電話告知,用的是公用電話。
2009年揭曉的“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蘭小草”是唯一沒有真實身份,也沒去領獎的獲獎人。
11月17日,“蘭小草”又一次出現,把2萬元交給温州市慈善總會。這是他2002年以來第9次捐款。
卡片上寫着:“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農民的兒子蘭小草。”
第一次捐款,“蘭小草”在裝着2萬元的盒子裏,附上兩張字條,一張説:“這2萬元是我們夫妻辛苦掙來的,捐獻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另一張説:“我們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願’善款,以報答國家對我們的培養之恩,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育之情……”
每一年,“蘭小草”都在踐行自己的承諾,累計捐款18萬元。
“蘭小草”是誰?慈善總會的人只知道,他是一個30多歲的男青年,很面善,幾乎每次都穿件茄克。
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他留下的隻言片語,總讓人覺得他身上有個動人的故事:每年11月17日,“蘭小草”都會捐款,每次都有一張自制卡片,卡片左下角寫上中文和阿拉伯數字的“2”和“5”。
蘭小草説,等時候到了,他會説出自己的故事。
也許“蘭小草”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善款幫助了那些急需幫助的人。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個熱情似火的-男人 ”:好人不長命?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神。
網友“祖琳”:願好人在天堂安好
網友“遵義用户66xxxx658”:願好人一生平安!
網友“汕頭用户66xxxx658”:請收下我的膝蓋!最可愛的人!
網友“007”: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好人怎麼就這麼不長命,那些貪官污吏怎麼不早死
網友“愛爾蘭咖啡”:做喜歡的事,是一種美德願你天國一樣幸福!
網友“開封用户66xxxx658”:這個普通大眾英雄比權貴們還高,在人格和道德上。敬佩
網友“廣州用户03xxxx359”:什麼林婊?
網友“見聞講述”:這狠狠打了林婊的臉了
網友“黑河焊工—楊”:社會責任心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淚目,感動
(2017-10-21)
十五年匿名捐款三十萬元的“温州之謎”王珏,被找到時卻已經病逝。一個鄉村醫生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也同時打開更多社會之問。主流輿論裏永遠不缺乏泡沫般的讚譽,但卻很少能看得見真正熱衷慈善的人們去助力。慈善好不好,肯定好;慈善需不需要,肯定需要;只是,當社會真正需要慈善補位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就開始退卻。並且還振振有詞:“都顧不了自己,還怎麼顧別人”。
在這種帶有弱勢情緒的語境裏,同時又湧現出逼捐的尷尬邏輯。儘管人們標榜捐一元錢和捐一個億性質一樣,但在具體慈善行為中,還是會被比較。這也讓“慈善”變成劫富濟貧的一種遊戲,錢多就得多捐,捐的少還會遭人鄙視,這種怪誕的邏輯竟然還成為一種主流認知,真是讓人尷尬。
從這個層面而言,匿名捐款反倒變的安全起來,“不管貧富”有心就好。只是,慈善作為一種很正當的行為,本應該光明正大的運行在太陽底下,但卻被那些怪誕的道德綁架和無聊的陰謀質疑搞的難以見光,這着實是一個時代的困局。
人性有好有壞,不會完美也不會爛掉。歷史與現實一次次的實證,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人性中高貴與善的萌發,即使慈善者只是一個鄉村醫生,亦如“温州之謎”王珏先生。同時也不要低估人性中的惡與醜陋的蔓延,比如那些打着慈善的幌子去騙人的機構。
於是,我們發現,當所有質疑撲面而來的時候,最委屈的當屬那些“孤獨的慈善者”。他們本不應該處在孤零零的境遇裏,獨自前行。但現實就是如此,卻又要行使慈善,於是註定孤獨。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慈善難以全面生根的階段,這些“王珏們”都早已明白。所以他們才會活在自己的信念裏不願意出來,但他們註定是值得被敬重的一撥人。
慈善既然是好東西,卻總是難以全面生長。這裏面當然有機制的問題,監管的問題,但我們也躲不過骨子裏的問題。依照熊培雲先生的看法,這些都是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遺留問題”,內心產生的“相對剝奪感”,將一切捐贈和慈善認為是遲到的正義。於是,理所當然霸佔道德高地,“捐贈”的變成“被剝奪的”或“失而復得的”,感恩的邏輯自然就被殺死。
另外,“功利化”的捐贈和“形式化”的感恩也讓慈善本身失去應有的光輝。利用慈善搞名頭的不在少數,利用感謝信維護輿論的不再少數,這些浮在慈善表面的泡沫,非但不能引領真正的慈善潮流,反倒成為一種封閉式的墮落儀式。
這種難有可持續的邏輯,在我們所能觸及到的學生捐款中也有很強的體現,誰捐得多,誰就上牆(捐款榜),誰捐的多,誰就有面,誰捐的多,誰就三好學生,整個邏輯裏絲毫沒有慈善的延伸,有的只是局域性情緒對慈善的消費,這種時候從娃娃抓起的慈善到底能走向何方,真是一個未知的問題。
於此,那些真正做慈善的人也會被殃及。説到底,一個社會中,大多數人不信仰慈善,自然信仰慈善的人就會被誤解,被揣測,甚至被潑墨。就如王珏而言,如果非匿名捐贈,而且年年如此,總會有人投去質疑的目光,認為王珏有什麼目的。這種孤獨慈善者的內心感受,不做慈善的人或許永遠不會理解,更不會明白。
大多數人即使會投去讚譽的目光,但依舊不會行動起來,因為慈善者必孤獨,慈善者必隱忍,這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幾乎是一種“潛規則”。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專職吐槽”:杯米養恩,鬥米養仇
(2017-10-22)
中秋節將至,又到了公司發福利的時候了。有人歡喜有人愁,我們先來看看別人發了哪些福利吧!
這才叫福利呀有木有,不愧是黃老闆!
不就是蘋果嘛,其實人家也有發的~
中秋發月餅是再普通不過的啦~有總比沒有強啦~看看各種月餅還挺有創意的呢
除了普通的月餅,還有很多其他的奇葩福利,只有你想不到~看看廣大網友的中秋福利吧!
其實麻將也蠻好的呢~回去可以摟寶哦~
準備這麼多紙巾,不知道是每個人發幾包啊~難不成是一箱子?
這一定時純天然的小笨雞~不然怎麼可能作為中秋福利~
哇哦,這張彩票很有可能會中五百萬哪~
怎麼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快來曬曬你的中秋福利吧!有沒有這麼驚喜,這麼意外?
(2017-09-30)
15年來,他每年匿名捐款2萬元。他承諾,要這樣堅持33年。沒人知道他是誰,只有一個捐款的代號“蘭小草”。直到他因癌症不幸去世,身份才被揭開:洞頭年僅48歲的鄉村醫生王珏。
是什麼支撐他隱姓埋名捐款15年?其中又有怎樣的艱辛和波折?昨天,我去了趟洞頭區元覺街道王珏的老家。
臨終前他説要陪陪老母親
在洞頭狀元岙國際碼頭附近,有幾排落地房。王珏的祖屋是其中的一間。不過,他早就舉家搬遷到了大門島,洞頭這裏只有老母親獨居。
昨天,不斷有人前來悼念。因為風浪太大,從大門島過來的輪渡停航了。近200人繞道樂清和温州市區,坐車3個多小時趕來,其中不少是王珏生前醫治過的病人。
大門島是他行醫28年的地方,記錄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弟弟王瓚説,哥哥病重期間,家人曾問過他要回哪裏,他卻明確説不願去大門島。“怕鄉親們來看望,打擾到大家。”更重要的,是想在人生的最後時刻,陪陪70歲的老母親。
10月25日(本週三),王珏將在老家出殯,落葉歸根。
七代行醫
醫德是受爺爺影響
王家七代行醫。王珏小的時候,父親在元覺老家開診所,爺爺的診所開在大門島。
王珏兄弟五個,他排行老二。因為從小話少,顯木訥,他的外號叫“老黑”,當地土話憨厚的意思。
“二哥做事慢,從小被打得最多,爸爸説笨鳥要先飛。”王瓚記得,二哥身上經常被竹鞭打得一條條的。
但最後,憨厚的王珏卻繼承了衣缽。他跟在父親身邊,學了幾年,又去了浙江中醫學院進修,1990年到爺爺開在大門島的診所工作。
王瓚説,其實哥哥做的很多善事,爺爺一直在做。“我經常去爺爺那,不收醫藥費,留病人在家裏吃飯,爺爺經常這麼做。二哥的醫德是跟爺爺學的。”
2013年,父親去世。哥哥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幾天沒睡覺。父親對他最兇,但父親的離去,他的反應異常強烈。
有一天,他突然提議,要開個慈善醫院,不收錢。“我説怎麼可能,慈善要量力而為。你畢竟有家庭,不具備這樣的經濟條件。”王瓚説,經過兄弟們的極力勸阻,二哥説的慈善醫院沒開成。
家風嚴謹樸實
王珏兄弟幾個取名“璋、珏、琛、瑜、瓚”
父輩希望他們都有如玉般的高潔品格
王珏的爺爺醉心醫術,奶奶出身於書香世家,心腸好,最喜歡畫高潔的蘭花。
父親不僅是個鄉村醫生,還愛好書法、中國象棋等傳統文化。他為幾個兒子取名“璋、珏、琛、瑜、瓚”,都喻義美玉,希望兒子們都具有如玉般的高潔品格。
“家教很嚴。吃飯的時候,爸爸沒動筷子,我們就不敢動。我小時候調皮跟別人吵架,無論對錯,都要畫個圓站在裏面2個小時。別人拉我,我也不敢出來。”王瓚回憶説。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父親給了五六歲的王瓚5元錢,看他怎麼花。他買了把玩具火藥槍亂打。父親知道後,讓兄弟5個全部罰跪。雖然是一人的過錯,但弟弟犯錯,説明哥哥沒做好表率。
父親經常告誡兒子們,人要做得正,言行一致。
2010年,父親已經年邁,他根據幾個兒子的性格特點,給每人寫了個家訓。
王瓚説,家教是潛移默化的。長大後,二哥每天早上五六點起來清掃診所,晚上10點前必須睡覺。“而我到這麼大,從不敢在外面過夜。”
這麼多年來,每逢除夕、清明等傳統節日,王珏幾兄弟都必然帶全家到祖屋團聚,無一缺席。
以身作則教育孩子
知恩圖報將心比心
王子震是王珏的獨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他學的是聲樂,原本已經在廈門的培訓機構上班,但爸爸患病後,他辭職回家陪在爸爸身邊。“百善孝為先。”有時,他會坐在病牀前唱歌給爸爸聽,希望爸爸的心情能好些。
“但爸爸總是在笑,説沒事的。”王子震説,剛去上海的醫院,醫生不解地問誰是病人,因為他從沒見過癌症病人如此樂觀。“10月19日晚上,爸爸吐血了,他依然笑笑説沒事。”
王珏對兒子沒有那麼嚴厲,隻身教不言傳。
王子震記得,有一次,他還小,在書店亂踢瓶子玩。“爸爸什麼也沒説,把瓶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過斑馬線時,無論有沒有車輛經過,別人看沒車走過去了,他一定要等到綠燈才舉步。
十幾年來,王珏每年都要給村裏的老人送藥、送紅包。“爸爸説我小時候生病,下雨打雷的,是老人們幫忙送我到醫院的,要知恩圖報。”
有一次,病人家屬凌晨兩三點來敲門,王子震很生氣,説這麼吵。王珏只説了一句,“如果你是病人家屬,孩子發高燒了,你急不急?”
今年7月,有一次親戚送他去上海看病,漏買1張汽車票。王珏得知後,説一定要還錢給汽車站。“去汽車站的路費都比車票貴。”王子震説,家人拗不過,後來去還了150元的車票錢。“怕我爸不信,還讓車站寫了收據。”
臨終的前幾天
他仍在問妻子,今年的錢準備好了沒有?
孝順、守信、堅韌、樂觀……父輩給了他難能可貴的品質。
2002年,王珏33歲。他對着流星許下“星雨心願”:接下來的33年,他要每年捐款2萬元回報社會。
而在2002年的洞頭,2萬元不是小數目,買房付個首付綽綽有餘。
他為什麼這樣許願,沒有人知道。但洞頭衞計局局長陳後春清楚地記得,“2002年前後,因為口碑好,他的診所生意好得不得了,比整個大門衞生院的生意還要好。誰如果去大門島看病,肯定找他。”
為什麼生意這麼好,因為“老人去做腳部按摩,一般腳放凳子上,他卻把老人的腳放在自己膝蓋上。”
後來診所的生意淡下來了,收入也少了很多。
據陳後春估算,近幾年王珏的診所一年大約只有四五萬元收入,而這是他全家所有的收入來源。
有一年,小舅子侯海國覺得姐夫自己家的條件也不好,就沒把2萬元錢送出去。沒想到王珏提前訂了報紙,看到報紙上沒登出“蘭小草”的消息,立即讓老婆給小舅子打電話。這一年,2萬元善款因此晚到了2天。
就在臨終的前幾天,他仍在問妻子,今年的錢準備好了沒有?
王子震説,他們説出爸爸是“蘭小草”的身份,其中一個原因,是怕有一天捐款突然斷了,失信於人。今年11月17日,他們一定會替爸爸把最後一筆2萬元捐出去,因為這是爸爸的諾言。“但以後會用行動來行善,默默地做點事。”
“我也要工作了,會養這個家。不會拿社會上熱心人的一分錢。”王子震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成都用户24xxxx487”:屬我輩楷模。向您學習。大醫精誠!
網友“✎﹏雕刻時光”:一路走好
網友“肇慶用户66xxxx658”:品格好雖是好事,但是如果全國人民都品格好,國家被侵略的時候,如何做到殺敵自衞!
(2017-10-23)
[最感人]
男子15年匿名捐款30萬 因病去世遺囑曝光令人落淚
都市快報微信公眾號消息,10月20日晚,堅持15年匿名捐款30萬元,成為城市道德偶像的“蘭小草”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帶着他深深眷戀的慈善事業和公益項目“星雨心願”。彌留之際,他附耳妻兒:“一定要多做公益事……”
“蘭小草”的弟弟王瑜當晚聯繫上追蹤報道“蘭小草”16年的《温州晚報》記者。王瑜説,“蘭小草”是他二哥王珏,今年48歲,在老家温州洞頭開小診所,是一名鄉村醫生,妻子無業在家,兒子今年剛從廈門大學畢業,經濟條件不能算好,但家屬還是想克服困難,繼續完成“蘭小草”的心願。
“蘭小草”的照片(家人提供)圖自温州晚報
2002年開始,每年11月中下旬,温州男子“蘭小草”總會捐出2萬元。
他要實踐一個馬拉松式的善舉:連續捐款33年,每年2萬元。
“蘭小草”捐款很神秘,來去匆匆,不留名,聯繫都是用公用電話。 送來的袋子上的一行字格外醒目:“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農民的兒子蘭小草。”
“蘭小草”歷年來捐款的收據和每年留下的“心願卡”。圖自温州晚報
他曾榮獲“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感動温州十大人物”,不過都沒現身。
人們曾試圖揭開這位“蘭小草”的身份,但陷入了謎局:“蘭小草”另有其人。
中年男子在公用電話裏説,他是受“蘭小草”委託來捐款的。“蘭小草”其實是一對40多歲的夫妻,家庭並不富裕。
“蘭小草”説,他只想把辛苦掙來的錢,捐獻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
今年7月27日,“蘭小草”突然覺得身體不適,上海醫院診斷髮現是肝癌晚期。“蘭小草”回到家後,與往常一樣,熱心村裏的公益事業,還為一些老人辦了一個公益中秋節。
王瑜説,他也是在5年前偶然得知温州人家喻户曉的“蘭小草”,就是他的二哥,但他的二哥説,他更願意默默做點善事。家人也尊重和贊同二哥意願。
家人也曾問為何以“蘭小草”的名字行善。“蘭小草”當時説,平凡、善良的奶奶特愛畫蘭花,並且在村裏很受尊重,因此,取名時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合,以“蘭小草”善行温州。
今天下午,快報記者趕到了“蘭小草”王醫生的診所。診所在大門島上的岙面村,3個月前已搬空。
1990年,王醫生帶着自己家人從元覺移居到大門,來到這個海島鎮,開始他們的工作生活。
當時,鄉村交通閉塞,醫務人員緊缺,百姓看病難問題一直是王醫生的心中事。他人很好,也很細心的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村民都會去找他。醫生是一份艱鉅和讓他自豪的職業,老百姓稱他為小島上“生命守護神”。在這個小島上,他默默堅守着,一守就是28年,28年如一日堅守海島上,每天全天候為病人服務,為患者排憂解難,有點小毛病,小問題,大夥就説去找王醫生。
兒子王子震身受父親王珏影響,在學校時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熱心幫助同學,獻血獻愛心。
王醫生捐款15年,其中13年是讓小舅子阿國去送的錢。當時阿國也不理解,因為他家條件一般。
為什麼承諾捐款33年,阿國説他也不知道,只是每年快到日子的時候,提前一天,王醫生會到樂清阿國開的理髮店裏去找他,託他送錢。有幾次阿國把錢送過去後,怕對方沒收到,就打了電話去問。王醫生知道後就不高興了,説沒必要去聯繫,沒必要讓別人知道。
護士阿靜説,王醫生沒有車,平時都是騎電瓶車,但是承諾了病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比如有些病人離得太遠,來不了診所,問他能不能過去,只要王醫生答應了,第二天無論颳風下雨,他都會過去。
岙面村婦聯主席陳蘭平説,王醫生平時常參加公益活動,做公益,從2002年至今,王醫生夫婦每年都會去敬老院獻愛心,王醫生負責義診,妻子每年除夕前就準備分歲酒請敬老院的老人們品嚐,連續十年來都給十五位老人每人送上200元、100元等年終慰問金。
78歲的鄰居林奶奶説,她有次頭痛,王醫生把藥送了過來,100元的藥只收了80元。還有位鄰居盧女士説,有次她因為血糖有問題,去診所買了70元的藥,因為家裏困難,問王醫生能不能便宜些,王醫生最後就收了20元。
王醫生髮在朋友圈的感悟,看得出他是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
2010年,快報曾做過報道《蘭小草許了一個33年的心願》——
他總是低着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捐款信封放在慈善總會的辦公桌上,然後悄然離開。怕工作人員沒看到,他會打電話告知,用的是公用電話。
2009年揭曉的“温州改革開放三十年十大慈善人物”,“蘭小草”是唯一沒有真實身份,也沒去領獎的獲獎人。
11月17日,“蘭小草”又一次出現,把2萬元交給温州市慈善總會。這是他2002年以來第9次捐款。
卡片上寫着:“祝天下善良的人們,平安幸福!農民的兒子蘭小草。”
第一次捐款,“蘭小草”在裝着2萬元的盒子裏,附上兩張字條,一張説:“這2萬元是我們夫妻辛苦掙來的,捐獻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另一張説:“我們希望用33年時間,每年捐獻2萬元‘星雨心願’善款,以報答國家對我們的培養之恩,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育之情……”
每一年,“蘭小草”都在踐行自己的承諾,累計捐款18萬元。
“蘭小草”是誰?慈善總會的人只知道,他是一個30多歲的男青年,很面善,幾乎每次都穿件茄克。
沒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他留下的隻言片語,總讓人覺得他身上有個動人的故事:每年11月17日,“蘭小草”都會捐款,每次都有一張自制卡片,卡片左下角寫上中文和阿拉伯數字的“2”和“5”。
蘭小草説,等時候到了,他會説出自己的故事。
也許“蘭小草”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善款幫助了那些急需幫助的人。
[有話説]
陪娃做作業“心梗” 媽媽吐槽陪讀辛酸史
商報圖形 秦剛 制
重慶商報-上游財經消息,“晚上10點多,從樓上傳來一個女人的咆哮聲:‘什麼關係?什麼關係?説!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瘋狂地跳躍起來,趴到窗台上支起耳朵認真地聽着下文。女人繼續氣憤地喊道:‘互為反數啊……’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户。”
這是最近媽媽圈流行的段子“什麼關係”,陪娃做作業到咆哮,引發陪讀媽媽們的集體吐槽,媽媽們的遭遇引人發笑的同時,很多甚至成為經典語句在朋友圈流傳。心酸的背後,如何正確打開輔導孩子作業的方式,也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
陪做作業到心梗搭支架
“陪兒子做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這份網絡上流傳甚廣的特殊“病歷”,來自一位媽媽的評論,不少爸媽對他們的“遭遇”感到同情,更多家長表示找到了組織:
媽媽A:找到組織了,感動!每次做作業,整個小區都是我的咆哮聲。
媽媽B:我已經在上小學的兩個孩子的家庭作業中淪陷了,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請不要找我,實在是撐不住了。
媽媽C:兒子語文課都要讀課文五遍並簽字,有次我在看他讀課文,前面讀的啥沒記住只聽見:秋天來了,掛花開了……我一愣問啥花開了?他説掛花!我火一躥,大吼:掛花?掛花?掛哪呢花?他弱弱的説:掛樹上……
甚至還有一份推薦給陪讀家長的“專業”書單在網絡上流傳,其中包括《莫生氣》《論持久戰》《強迫症的自我恢復》……最後一階段則推薦了一本《活着》。
多數家長選擇陪做作業
“我不在旁邊看着他做作業,他可以玩筆到天黑。”劉女士的兒子今年10歲,念小學五年級,從有家庭作業開始,她就習慣坐在旁邊監督兒子,她把這一切都歸結為“兒子好動,太調皮。”劉女士説,並不是學校作業多,可是孩子天性好動愛玩,家長不陪他做作業,一支筆、一塊橡皮都可以讓他分心,“不談做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記者隨機調查了10多位小學家長,幾乎都有過陪伴孩子做作業的經歷,大多數家長表示“頭疼”。有家長稱,小孩子“腦洞太大”,有時候性子急起來分分鐘就來氣。
聲音
如何陪讀?聽聽他們怎麼説
母親“四月天”:陪孩子寫作業有秘笈,孩子各種開小差、磨蹭、東玩西玩是正常的,同一個問題,你在短期內反覆和孩子説,第二遍開始已經沒有什麼效果了。如果一開始你就説:“寶貝,這個問題媽媽今天只説一遍,你要好好聽哦!”收到的效果要好很多。
有外企工作經驗的尚女士:尊重孩子,培養他們的興趣很重要。在陪伴7歲兒子果果學英語時做過很多嘗試,曾在網上報過英語課程,讓孩子和外教一起學,自己就陪伴旁聽。等果果對英語有興趣之後,自己就會融入進去,把學習當成遊戲,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36歲的初中語文老師譚女士: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她説,低年級的作業不多也不難,大多口頭完成。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扮演角色互換的遊戲,讓孩子用學到的知識來“抽問”家長,一來可以增加趣味性,再者可以讓孩子獲得肯定和自信。
建議
家長角色淡化 少教多問少做多看
親子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家庭教育學會顧問劉勇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陪讀也算是親子陪伴中的一種,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現在很多家長讓這種陪伴的形式有些變味,其原因在於,他們將這種陪伴看作是自己的任務,看重的是孩子的習慣或者説“成績”。他表示,習慣和成績固然重要,不過親子陪伴的本質是增進親子間情感,提升孩子的全方位能力與社會交往經驗。
劉勇赫建議家長,“少教多問,少做多看。”也就是説逐漸淡化領導者的角色,並由領導者向組織者、陪伴者過渡,而最好的狀態則是協助者角色。比如,少教多問,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減少説教,通過溝通的方式瞭解孩子、發現孩子。少做多看,家長做得越多,孩子越笨,家長管得越多,孩子越懶。家長更多的時候扮演一個觀察者與協助者的身份。
[熬雞湯]
你見過最上進的人是怎麼樣的?
1
集團某下屬科研所的負責人,非常厲害。單位裏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過去,至少我進單位後,所有人提起他都是三句話:博士畢業,專業帶頭人,前途遠大的青年領導骨幹。直到去年年中,有機會接觸到他的個人履歷,我震驚了。
這個現在閃閃發光到大部分人只能仰望的“專家型青年領導”,最初的第一學歷是:中專。我當時覺得,我一定是看了一份假履歷。
比這還過分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寫着: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縣某某村某某小學數學老師——也就是鄉村教師。我查了一下,那個地方在中部省份山區,出了名的窮。
一個家境普通、學歷很低、工作起點也很低的普通村小老師,你能想象到的,最上進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或許是努力教書,努力跳出村小,去鎮上、縣裏教書?照他的自身條件來看,要做到這些已經非常非常難了。而他在好好當村小老師的同時,還函授了大專,然後自考了大學本科。
幾年後,拿到大學學歷證書的他再次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繼續考。然後,考上了一所211高校的研究生。三年後,他考上了博士。然後,畢業進了我們單位,做出了很多成果,獲得了很多榮譽。
再然後,就成了現在這樣。所有人都知道他現在很牛,但沒有幾個人知道,和現在比起來,他的過去更牛。
2
你以為這是很遙遠的勵志故事嗎?NO!他是個75後,現在也才40出頭。他讀完博士到我們單位的時候,超女們都才剛出道。
我所在的單位裏,不乏名校畢業的學生,甚至還有不少高考狀元,多的是勤奮刻苦、努力上進的人。他們的基礎都比他要好,而且不是好一點兩點,但大部分人都沒能在這個年齡段,做到這個程度。
然而,我只能描述他的履歷和他的成就,卻描述不出他在這過程中究竟付出了什麼。説真的,我也無法想象,他當年的那些“村小同事”們,現在看他是不是就像在看一個活的奇蹟?
當我看完他那厚實複雜的履歷,曾第一次對“天賦”這個東西產生了懷疑。我甚至還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法:這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開竅這種東西啊?
所以,我對那些起點很低、基礎很差,卻能走上高位的人,都會心存敬畏。我所思考的是,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現在這樣的?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直到去年下半年,我參加了單位裏的招聘面試。
3
當時,遇到一個應聘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是因為他表現太優秀,也不是因為他學歷多好、履歷多華麗,而是,他表現出了與他的學歷和履歷絕不相稱的平庸。
他的本科是985名校,研究生讀的是另一所985名校。讀書期間,獲得過國家級的獎學金、校級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畢業生;參加了很多志願者活動,當過學生會幹部,研究生階段還在核心期刊發過好幾篇論文……總之,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一定是學校裏很上進很優秀的學生。至少,比當年讀大學時的我要上進優秀得多。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地方公務員,第二份工作去了某專科學校教書,第三份工作去了一家企業做項目,每一份工作都幹得不算差,總有很多獎勵和榮譽,什麼徵文比賽獲獎啊,單位活動拿第一啊……但是,在三十多歲的年紀,他的這種“優秀”早已不符合我們的期望了。
因為,有太多沒他基礎好的人,在這個年紀,不管是個人素質、專業能力,或是取得的工作成績,都早已超越了他。
他不是不上進,也不是不努力,他只是在不自知的狀態下,一步步地滑向了平庸。
4
我們總是覺得,一個人擁有上進心,一個人一直向前奮鬥,就一定能取得還不錯的成功——如果他起點低,能夠憑此逆襲;如果基礎好,能飛得更高。但是我們忽略了,當你在向前邁步的時候,時間也一直在無情地、一刻不停地流逝。
上進,當然是一種值得肯定的不斷向前的狀態。而人生,更應該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要麼廣泛撒網,尋找突破的機會;要麼做到極致,每一次堅持都是為了跨上一個新台階。
我們單位的那位青年領導,從中專、村小老師到大專、自考、碩士、博士,每一步都是人生的巨大跨越,跨到最後,已經沒人知道他最初的起點了。而後面的那個應聘者,雖然也在不斷地努力,但每一次都像是在原地高抬腿。
你如果每一次都沒有突破,那所謂的“不斷上進”,看上去,也不過是徒費精力而已。這才是我在這個問題下真正想説的話:沒有去試圖突破人生的人,談上進總會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這幾年裏,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觀察,去總結,去思考,就是為了求得一個答案:到底是什麼決定了我們這一生?家境?天賦?努力?機遇?説實話,我至今沒有得到最完美的回答。
但在這過程中,卻發現,有很多特質,比如努力,比如堅持,比如不斷設立新的更高的目標,比如不斷超越自我,雖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影響我們的一生,但對一個人的成長髮展卻真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7-10-21)
想在更衣室裏活下來?在門口就把節操丟乾淨吧!——本文作者(譯註:本文內容較為粗俗,如有不適,深表歉意)
15年間,這名球員在英格蘭四個級別的足球聯賽都效力過。他踢過英超,也曾為國家隊奔走效勞過。本文配圖由斯賓塞-威爾遜(Spencer Wilson)提供。
我們專欄每週更新一次,請您盡情享受
玻璃心在我們的更衣室裏可是呆不下去的,我們職業球員在更衣室裏可是什麼都説的——管它是種族歧視的、性別歧視的還是同性戀歧視的。就算是我們得了癌症的隊友,也逃不過我們惡意的玩笑。一天晚上,他拒絕跟我們出去high,一個哥們兒就跟他説:“為啥不去呢?你活不過一個月了!”
甚至還有人問他選好棺材和個他送葬的人沒有。但他心胸還算開闊,就笑着聽下了這個玩笑。
想起來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訓練完,隊長指着10升冒着泡的碳酸飲料,問我:“你媽的尿長這樣嗎?”
我當時就懵了。
“我是説真的!”他接着説道,“她上完廁所你去看過嗎?她的尿是長這樣嗎?”
更衣室裏發生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開玩笑要有個度
其實愛開玩笑的不止是球員,有的教練為了活躍訓練的氣氛也會開開玩笑。有一次訓練的時候,教練就説道:“好了,現在我們來一場帥哥(白人)和醜逼(黑人)的訓練賽吧!長得跟大家很不一樣的小夥子們,你們一隊哦!”
隊內黑人和白人的熱身賽對我來説,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大部分球隊的更衣室裏黑人和白人的比例都是1:1,對這種訓練賽我們都只是覺得好玩。這種比賽會由一名黑白混血的球員擔任裁判,一把情況下都是黑人球員那隊會贏。但這次我們的新球員(黑人)對這就很不買單了。
他加入了“帥哥隊”。
“你想幹嘛?”教練問道,“你長得和他們都不一樣,你是黑人。”
但這個身為一線國腳的球員可開不起這種玩笑,他氣紅了臉,罵教練種族歧視。然後他們幾個月都沒有説過一句話。
英格蘭隊的訓練照,對此作者不想評論
女票問題
職業球員還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來自於妻子或女友。有時候我們男人們出去high的時候,有的球員就會把球員之間發生的事告訴他們的妻子我女友——我們圈內的人可是不會用“太太團”這個詞的。
當時我們隊裏一個已婚的哥們兒特別好色,喜歡到處跳舞,勾搭妹子搞豔遇。有一次他跳舞傷到了背,只好回家了,到家後就跟他的老婆説自己太老了,已經hold不住酒吧和夜店了。
一個年輕隊友把那天晚上發生的事告訴了他女友,這個妹子比較單純,就告訴了傷到背那哥的老婆,把每一個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的。老婆很生氣,抓住那哥就問他還編不編了。
第二天訓練的時候,這個哥們兒一氣之下,把那個向女友“告密”的小年輕給臭罵了一頓。那個孩子也就學到了更衣室一大潛規則——不要告密。那個跳舞的哥們兒呢?被我們叫了幾個月的“約翰-屈伏塔”。
作者的隊友正在努力摘掉被貼上的標籤
真-惡作劇
一支球隊裏邊有倆大牌都不太看得下對方。當時,在聖誕晚會上送禮物在我們隊裏是條不成文的規矩。有一年聖誕節的時候,其中一位就買了個人造*河蟹*,在上面掛上一件印着另一位球員名字的小球衣,準備送給那個哥們兒。
“拿去吧!”他説道,“因為你是我們隊裏最大的*河蟹*。”
然後氣氛就變得很尷尬了。有人覺得他只是開個玩笑,也有其他人覺得他是有意為之。然後他的受害者決定還擊。他拿巧克力蛋糕上的奶油把他的嘴和鼻子都塗了一圈,然後假裝氣喘吁吁地説:“好,我是誰?我告訴你,我從教練辦公室裏出來,鼻子就變成棕色的了(在英語中“brown nose”有“馬屁精”之意)。”
其他球員就更討厭他了,然後那天晚上我們就沒説話了。
有一天晚上,我們教練在訓練場放詹姆斯-邦德的電影,然後把他的鄰居都請來看了 ,但我們有一個人把他的電影盤換成了一張小*河蟹*。第二天訓練的時候,教練就怒了。
“我和鄰居、我老婆還有一箇中國人坐在家裏,喝着紅酒。”他吼道,“我放了一部邦德的電影,但我看到的卻是一個該死的屁股!該死的屁股!”
然後,他就罰了幹壞事的哥們兒一週的工資。
作者的教練可沒看成《007》
環境問題
我們隊裏一年輕小夥被一個當地女孩搞到了——這個女孩呢,在我們這兒也是小有名氣,因為我們很多人都睡過她。這個小夥子有點笨笨的——他可是能把夏多布里昂牛排醬當成紅酒的人——但卻是個受人關注的潛力新星。眼看他跟那妹子談了三個月了,我們的隊長就開始在更衣室裏拷問他了。
“你喜歡你的新妹子嗎?”隊長問道。“喜歡!”“她是你心中的另一半嗎?”“當然!”
“那我要問你了,如果我告訴你,她和他、他、他還有他都睡過,你覺得怎麼樣?”隊長繼續一邊説,一邊指着我們幾個跟那個妹子睡過的男人。然後這小夥子就崩潰了,當着我們就眼淚汪汪地哭了出來。
當然我們是不會同情他的!要想在更衣室裏活下來,你就要有一張夠厚的臉皮——比犀牛背上的皮還厚就最好了。
不錯,很厚嘛!
(2017-10-22)
獵雲注:8月份,VIPKID 宣佈融資 2 億美金,估值漲了不少,經緯創投張穎對話米雯娟,談論了這一年米雯娟個人和公司的成長。談及融資,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成長,如何拒絕投資人的一些要求。米雯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給到創業者,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格局,判斷清楚什麼對公司更重要,讓自己變得更堅信、更簡單、更直接。同時,她也透露了今後的一年裏公司的重點打法。文章轉自: 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最近,經緯公號新簽約了一位非常牛X的訪問者,這是他的開山之作(主頁君OS:不管了,硬算作開山之作,畢竟他自己起草了採訪提綱)。
這次,他訪問了一位經緯系的、極具魅力的明星創始人——VIPKID 創始人兼 CEO 米雯娟,他們交流了不少犀利的話題。以下是訪談實錄,Enjoy:
△VIPKID團隊與老師們在美國辦公室合影,最右為米雯娟
張穎:去年八月我們一起去了火人節,我記得那個時候你是剛融了 C 輪一億多美金;恰好一年後的八月你又完成了兩億美金的 D 輪融資。這一年 VIPKID 的估值漲了非常多,各方面數據增長也非常好。
我明顯能感覺到,這一年你個人和公司的成長都在加速。你覺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是不是到了一個爆發點?還是説有可能之前的一年多你鋪墊了一些關鍵點,然後迎來了爆發?
米雯娟:首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VIPKID 的學生數量和口碑都積累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量級,市場對在線教育的接受程度也到了一個爆發點。
第二個原因,公司的管理團隊在這一年中的成長和變化都非常大。一方面,每個人都非常渴望和主動地學習新東西,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我們也吸引到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團隊,幫助公司更快地成長。
△訪問者本人
張穎:去年去火人節的時候,我觀察到你在那段時間是進入角色最快、玩得最嗨、心態也最好的 Burner。那裏有非常多的國外創業者、藝術家和投資人,你在很積極地享受跟很多人的交流。
能不能解釋下當初你在火人節的那種狀態,以及為什麼會跟這種國外頂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在火人節的時候交流那麼順暢?
米雯娟:我自己一直覺得世界是一個大教室,我們創立 VIPKID 也是想讓孩子們更加快樂的學習成長,瞭解全球的文化,讓他們成為合格的世界公民。正是有這種心態,我會覺得不管在哪都會遇到值得學習的人,跟他們進行交流非常有趣。其實在火人節的白天晚上都在經歷不同的變化和場景。
白天的火人節好像迪士尼樂園,晚上又燒掉 Temple (注:火人節標誌性建築,用於紀念失去的親朋摯愛,在火人節最後一天放火燒掉以象徵告別過去)的儀式,同時火人節本身又帶着烏托邦的色彩,在這樣的場景下,人和人的溝通變得更加好玩、有趣,比如白天大家一起滑旱冰,一起唱迪士尼的經典歌曲……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把自己完全打開,完全融入到那個環境裏面去,讓大家看到真誠。在這樣的狀態,我覺得可以吸收很多的養分,交流也就很暢快。
張穎:我當時覺得你的狀態是越來越進入角色。我後來還開了一個玩笑,我説那些在火人節堅持到最後的創始人,一年之後來看公司的發展比(創業公司)平均發展速度快非常多。這個可能有一定的巧合,但是我覺得真的還是有一定的邏輯在裏面。
你覺得這個邏輯是什麼呢?你覺得真的是碰巧嗎?就是留到最後的,玩得比較嗨的,然後真正享受這個過程的創業者,為什麼就是發展得最好的呢?
米雯娟:我認為,創業是一個很長的旅程,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天都很重要。火人節是一個濃縮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大家朝夕相處,人與人之間更容易彼此走近。這個時候如果你像小孩一樣充滿好奇,很單純地享受快樂每一刻,你就可以感受一種很不同的氛圍。
如果你內心有很堅守的夢想,比如燒掉 Temple 給人的那種感覺,就會很容易去跟自己的內心對話。在火人節,我還和大家一起在漫天風沙中做瑜伽。最後瑜伽師説大家應該去親吻大地,感謝全世界給我們的關愛的時候,好多人都哭了。那一刻我也哭得稀里嘩啦的,那是一種徹底釋放去找尋自己內心的感覺。
火人節是一個烏托邦,其中每個人之間都是很好的關係,互相幫助,隨時可以和別人成為好朋友。而這種感覺挺像創業中那種去凝聚身邊所有人的力量,去實現共同的夢想,這讓自己每一刻都很開心。不管是風沙,還是下雨,把自己放下和打開,最重要的是真實地去面對,我覺得這個有可能是相關的邏輯。
△2016年8月,米雯娟在火人節
張穎:有可能這也是跟創業很多要領是貫通的,所以有些人可能在公司發展上面會更加穩健,更加快一點點。
米雯娟:對,我覺得穩健和快是一個結果吧,如果一個人能夠放下自己,任何學習成長的過程就會變得更快。如果是公司有這種包容性,就能夠聚合更多元的文化和力量。
張穎:我一直覺得 VIPKID 的凝聚力和工作氛圍非常非常好,你個人也是非常有魅力及激情去管理團隊。我想問一下,你覺得在團隊管理方面,你自己一些獨特的見解跟一些比較有利的方法會是什麼?
米雯娟:第一我們招人的時候很看重初心,對候選人在這方面的觀察和溝通會非常多;第二管理團隊要陪伴大家成長,幫助每一個人,給他們提供更多機會;最後,在我們公司,大家在很多溝通上也比較真誠,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聚集在一起很直接地討論遇到的問題和挑戰,並且給出解決方案,不會推卸責任和不好意思,大家在一起只有一個目標如何更好的幫助孩子學習。
有一次,我們邀請外部公司幫我門做了一個團隊調查問“你為什麼來 VIPKID?你期待的工作有什麼?你覺得 VIPKID 有什麼?”然後大家關注的排名前三分別是:願景、對世界的影響力和挑戰。
這個特別好玩,問卷調查者説:“我們頭一次碰到這樣的調查結果,以前這樣的結果更多是出現在非盈利組織裏。”我覺得之所以有這樣的答案,是因為我們的團隊真心認可教育這件事情,大家都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長。
張穎:在線教育這個大領域,現在爆發趨勢非常明顯。你在行業裏面是佼佼者,也融了這麼多錢,未來也會有更多的競爭對手進入這個跑道。你覺得除了品牌、服務質量、教師資源領先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護城河是別人沒有聽過的?
米雯娟:除了剛剛你提到的外教資源、自主研發的課程和優質服務外之外,還有就是對互聯網技術的深刻認知和應用。我們創業時,就有意識的將所有的學生上課數據都留存下來了,今年 VIPKID 會有 2000 多萬節課,明年會更多。我們會採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分析這些數據得到很好洞察,進而構建更好的上課體驗和效果。
其次,在美國我們形成非常好的外教社羣生態。VIPKID 的老師們自發組織了好多社羣,凝聚力非常強,且經常在美國各個地方線下聚會。50 人或者 300 人聚起來,分享教學經驗,交流感情,形成了一種大家庭的氛圍。此外,外教們在 Youtube 上自發地創建了接近 18500 條視頻內容,大家都是在分享怎麼教課,怎麼成長,怎麼幫助孩子學習。
張穎:在創業的過程中,從剛開始的創新工場、經緯,然後是紅杉、真格、雲鋒、騰訊……你這個投資人陣營,大概是所有創業者都夢寐以求的組合。許多人融資也不是都這麼一帆風順,在跟頂級的投資人打交道方面,你有什麼建議和反思,分享給更多的創業者呢?
米雯娟:第一,是用户的口碑,第二個是速度和規模,第三個是持續提升自己的格局——這三個點我都覺得非常重要。比如第一點,從B輪融資開始,我會發現,投資人的小孩會作為用户先來我們平台學習,然後投資人再來投資。事實上,我們的用户覆蓋了非常多專業人士,每一輪融資之前,都會有一堆人跑來找我説“我家孩子用 VIPKID 用得非常好“或者“同事的小孩在用,讓我們來看一看 VIPKID 這個項目”。我們一般都是有好幾個感興趣的投資人之後,才考慮開始做下一輪融資,所以用户口碑一定要做好。
另外在產品體驗有問題的時候,我覺得作為公司負責人,一定要第一時間衝出去解決問題,直接跟用户溝通。你要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在持續改進,爭取做到最好。這在我們 K12 教育領域是比較適用的,其他產品同理。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在用都説好,就會產生很好的口碑效應。
張穎:還有其他的建議嗎?融資對大家來説是一個很關心的話題,你做過那麼多輪融資,而且非常高效,在融資的過程中也成長很多。比如説我記得過去兩輪你非常顧忌每個人,想安撫好每一個投資者的情緒,滿足他們。但是到後來,在班夫山地電影節我們一起吃中飯的時候,你就非常的堅決,只做對公司好的事情,然後非常懂怎麼去堅決,怎麼去拒絕有些投資人的有些要求。這種成長的過程,還有什麼建議能給到創業者嗎?
米雯娟:我覺得是提升自己的格局。一方面體現在選擇投資人的時候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真正好的投資人對於公司發展的有利的決策都是非常支持的。另外一方面不要什麼都要、什麼都不想放棄,這種狀態你反而不能遇到最好的投資人。這不是簡單能夠達到的狀態,而是一種心態上的成熟和錘鍊。
張穎:是什麼東西讓你之前很顧及每一個投資人的感受,不想得罪人;然後到這一輪非常堅決,輕重緩急和細節都拿捏得很好,知道哪一些東西是堅決不能做的——這個轉變是怎麼達到的?
這個轉變對很多創始人來説,也會讓他們融資加分很多。因為這説明你會跟人周旋,知道什麼東西對公司重要,你是怎麼達到這個點的?
米雯娟:我自己也沒有特別總結過,但是我覺得可能需要很快判斷清楚什麼對公司更重要。
前期,可能會思考和諮詢很多人的意見,判斷過程會比較長,浪費了很多時間,後面您給過我一些意見,要讓自己變得更堅信、更簡單、更直接,明確表達訴求,我覺得這是個成長的過程,創始人很多時候不得不把很多事情排好優先級,去做一些權衡和割捨。
還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悟,原來我們去跟投資人講教育領域都是相對來講更小的格局。後來我們會講在線 K12 的市場有多大,然後到某一個點我們會看到全球的 K12 教育市場的規模。如果説能一直不停地提升公司的格局,相對應的空間就會大很多,對公司的融資是更好的幫助。
曾經也有人建議我,去請教十億美金估值公司的創始人和 CEO,看看他們會怎麼想問題,怎麼看問題,怎麼看待這個格局。去請教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來提升自己的格局,這種做法也是有效的。
張穎:要把自己的市場空間想得更大,要敢於去想,敢於去挑戰。隨着市場越來越大,然後你自己的底氣,你自己周旋的態度,思考的問題的角度都會不一樣,這樣也會導致你在交流過程中更加有底氣,提升融資的成功可能,對嗎?
米雯娟:對,而且對應市場規模的不同,公司的佈局也會很不同。還有,我覺得需要 “under promise,over deliver(少承諾多做事)”,這一點我覺得也特別重要。比如投資人回頭還會看我們前兩年的BP,然後對我説“你永遠都是做到的比説到的要多很多”。那接下來你作預測和判斷的時候,就會獲得更多信任,而且覺得你一定能做得到。這個信任越到後面越重要,所以一定不要過度承諾。
張穎:我會確保我們的新媒體團隊把這句英文也放進去,“under promise,over deliver(少承諾多做事)”。懂,非常好。你也是一個非常努力工作拼命生活的人。現在公司發展得很好,又融了那麼多錢,然後大家都在關注你和商業模式。
但是在未來的這幾年,我想問一問你有什麼特別想去,或者是家人,或者是帶團隊想去的地方嗎?因為總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努力工作的這個時候還是要拼命生活。
米雯娟:一個是去澳洲跳傘,因為在那裏,我體會到了天空才是人的極限,人不要給自己設限。第二個是去沙漠徒步,我和另外的聯合創始人陳媛都是走完沙漠後創業的,我特別希望跟團隊一起再去突破自我,能夠去創造更多不一樣的東西,把這個作為我們新的起點,去尋找方向。
張穎:在今天子彈那麼充足的情況下,其實很多 CEO 手會松,然後營銷費用猛增,導致很多非常低效的、最後算不回 ROI 的投放。大多數情況,當公司融完幾個億美金之後,10 家公司裏面我覺得有 8 家公司都在揮霍錢。
你有沒有想過在今天這個世界裏,怎麼再去拉高客户轉化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有什麼創新的思考嗎?雖然這個問題有可能是應該問你的市場總監,但是我通常認為只有創始人想清楚、有態度,對這個東西比較介意,然後投放才會極其高效。
米雯娟:我們做兩件事情,首先是持續提高我們老用户口碑介紹的比例,我們給自己的要求是每個月新增的用户有超過 70% 是通過老用户的口碑轉介紹而來。這一點就對我們的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內驅的方式上去做增長。
其次是,我們會基於內容和產品本身做營銷。如經營深度的直播課”家長V課堂“”,邀請好教育的大咖來給家長們做講座,通過這種方式讓家長們接觸更新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隨着我們自己的品牌提升,怎麼做更好玩的傳播,這方面我們還會持續思考。
張穎:我覺得這方面也是蠻重要的,我也是每天都在想,創新和創意是營銷的一切。不管是一個創業公司,還是投資公司,當你有了好的成績之後,就是有了這個 1 之後,就應該去想怎麼給後面加 0 了。加兩個 0?三個 0?四個 0?這是非常大的區別。
那個 0 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驅動因素,就來自於公司品牌提升跟創始人的個人品牌管理,包括高效的市場投放。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未來 VIPKID 能做多大?在今後的一年裏面,公司的重點打法是怎麼?
米雯娟:我覺得在線教育這個領域一定會有千億美金的公司出現。原因特別簡單,全球零售市場規模差不多是 23 萬億美金,線上零售僅僅佔據 10%,就已經誕生了亞馬遜、阿里巴巴這樣千億級的大公司。且像出行、旅遊領域都有大幾百億美金的公司產生。
教育這個領域全球市場規模差不多有 5 萬億美金左右,目前在線教育佔比不足 5%,我們覺得在線教育的市場佔比相對比其他領域更高,一定是高於零售業。目前線上旅遊業佔比超過 60%,所以預估在線教育將佔整個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三四十。
中國的英語市場是一千億的市場,全球的英語市場是一個萬億的市場。這裏面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如果我們是一個成功的國際化公司,能夠在未來 5 到 10 年,讓全球的千萬小朋友在平台上學習的話,公司實現千億美金的市值是非常有可能的。
關於策略和打法的話,兩件事——一個是我們做了中文平台教育 “Lingo Bus”,未來一年會在全球推廣這個平台,重點是美國和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讓更多人去學習中文,瞭解中國文化。
第二個是國際化,就是我們在看海外國家的市場,很可能會全力進入這些市場。
(2017-10-10)
你19歲的時候在幹什麼?英國19歲的印度裔小夥Akshay Ruparelia已經成為英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之一。他的網上房地產經紀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被估價為1200萬英鎊(約合1億人民幣)。來源:印度時報
19歲的Akshay Ruparelia在學校的成績都是A,他建立了一個在線房地產經紀人網站,最初把公司建立起來,是因為他認為房地產佣金太高了。他目前以99英鎊的中介費出售房產。他的公司目前的估值為1200萬英鎊(約合1億人民幣),是英國排行第18的房地產經紀公司。
Ruparelia的公司最初起步是從親戚那裏借了7000英鎊(6萬人民幣),現在他已經僱傭了12個人。在他生意的最初階段,他還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他僱傭了一個呼叫中心來接聽他的工作電話,然後下課後再回電話給顧客。
Ruparelia對商業內幕人士説:“英國的房產中介收費是不公平的。”因此,他提出了一個想法,以公平的價格向銷售自己房屋的人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務。據Ruparelia説,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有1500個家庭,售出了1.2億美元的房產,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為客户節省了100多萬美元的費用。
Ruparelia還説,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都是失聰的,但他們都各有兩份工作,這讓他很有動力。“我一直都有創業精神和雄心,不管是在12歲還是13歲的時候在學校賣糖果,還是別的什麼,”他説。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紅塵與你同行”:19歲?,老成那逼樣樣,
(2017-10-22)
公司年會小品劇本年會開場頒獎視頻電子相冊製作製作服務
----做年會創意開場視頻,就找歐凱傳媒
公司年會小品劇本;妻子的生日
地點:家中
人物:妻子、丈夫
道具:沙發(大、小)圓桌或茶几 生日蛋糕 凳子 衣架 **秘籍 高腳杯 飲料
音樂:《生日歌》 《為了誰》
劇情梗概:
妻子滿心歡喜的在家中等待老公回來共進生日晚餐,可丈夫因為工作忙晚歸,並忘記了妻子的生日。妻子生氣的同時吐出了滿腹苦水。
丈夫悔恨難當,經過再三解釋,二人擺出了蛋糕,插上蠟燭,準備許願,就在這時,丈夫的手機響了……
中心目的:
該小品反映了企業員工大公無私,忘我工作的優秀作風。小品劇本
通過實例闡明瞭小家庭與大集體之間的利益關係。
開場道具:沙發、茶几、衣架(爆笑小品劇本《審死官》)
(妻子手持兩個高腳杯上台,嘴哼“今天是你的生日”的旋律走到台中與觀眾交流)
妻子: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等老公回來,我們共進“燭光晚餐”!他呀,可會給我驚喜了,去年我過生日,他送我一個白色的揹包,上面寫這四個字“銷售能手”(轉為生氣),拍一下塵土滿屋子飛,你説氣人不氣人?但是當我打開一看,咦!裏面裝着一隻特別可愛的沙皮狗,哈哈……驚喜吧!我想今天他一定還會我驚喜的,不信?就等着瞧好吧。(將手中東西放下,看時間)早下班了,該回來了呀,唔,再拿瓶飲料。(下台)
(丈夫上台,肩挎一包,看上去很累的樣子)
丈夫:同樣是工作,人家六點下班,我九點到家,有的人就是不看工作光看錶,一到點就往家跑,不管生產是否正,只想去陪孩子他娘,有人説這是單位養的白眼狼,我看純屬大流氓,大家説對不對呀?(轉身意識到家)叮咚!
妻子:誰呀?
丈夫:流氓!
妻子:啊?!
丈夫:開門吧,你老公!
妻子:(欲生氣,轉念一想不可,喜迎丈夫開門)老公你回來了。(接過手中揹包,掛到衣架上)
丈夫:回來了(進門直奔沙發,半躺上去)累死了。(妻子先是環視了一下,又看了一眼揹包,沒有發現驚喜,於是坐到丈夫前凝視着他,丈夫感到很詫異)看什麼看,沒有見過這麼帥的老公?
妻子:你……就沒有帶點什麼回來?
丈夫:查點忘了,還真帶好東西回來了,(起身從包裏拿,妻子興奮的等待)我要給你一個難以置信的驚喜。
妻子:(與觀眾交流)我沒説錯吧,還是難以置信的驚喜,猜猜是什麼?(口氣中帶着激動和自豪,站起)
丈夫:(舉起一本書)老婆請看!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