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即將併網發電

  海上風電進入規模化開發期

中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即將併網發電

  福清興化灣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現場。 本報記者 王軼辰攝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目前,我國大容量風機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具備產業發展條件,一個高起點、大容量、全產業鏈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正在福建形成,標誌着我國海上風電正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近日,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獲悉,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項目一期首批機組將於9月中旬正式併網發電。作為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金風、GE、海裝、太重等8家國內外廠商的14台大型風機將在此同場競技,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海況風況的最優機型。這意味着從福建海上風電基地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創新提升製造水平

  “一晚都沒敢睡覺,事實證明我們的施工和風機質量都非常可靠。”在剛吊裝完不久的兩台大型風機成功經受住颱風考驗後,三峽集團福建能投公司執行董事孫強欣慰地説。

  福建不僅是我國海上風電資源稟賦最好的省份,更是亞洲海上風電資源最好的地區,年利用小時數甚至超過4000小時,內蒙古的陸上風電年利用小時數也僅2000多小時。基於此,截至目前,我國已在福建海域規劃了上千萬千瓦風電裝機。

  為順利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快速開發,2016年11月份,三峽集團啓動了福清興化灣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樣機試驗風場)建設,投資總額約18億元,成為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場。

  《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江陰半島東南側興化灣海面上採訪時看到,兩台大型風機已經吊裝完畢,周邊數個施工平台旁,大型打樁船、浮吊正在緊張作業。

  福建能投公司副總經理雷增卷告訴記者,去年底福建省新一代海上風電一體化作業移動平台“福船三峽號”在廈船重工出塢,其起吊能力、甲板工作面積及載荷為國內最大。得益於此,海上風機吊裝時間大大縮短,僅需兩天半,有效提高了海上風電工程施工效率,降低了海上風電場建設成本。

  在興化灣北岸的福州江陰工業集中區,佔地千畝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也在同步建設中。“樣機試驗風場將借鑑三峽工程經驗,讓各廠家同台競技,綜合評判,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的最優機型,並選取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風機廠家進入產業園,通過創新提升我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水平。”該產業園運營公司副總經理陳永明説。

  據悉,項目2019年12月份達成後,將年產5兆瓦以上風電機組150萬千瓦,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目前金風科技、江蘇中車、西安風電、LM公司和GE公司已簽署入園協議或意向協議。

  “大容量風機關鍵技術在我國已取得突破,產業發展條件已經具備,一個高起點、大容量、全產業鏈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正在福建形成。”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説。

  我國獨具發展優勢

  海上風電雖然起步較晚,但憑藉海風資源的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特點,近年來正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風能發電佔全球可再生資源發電量的16%,僅次於水力發電。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統計,2016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21.9萬千瓦,全球14個市場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累計1438.4萬千瓦。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裝機容量約佔全球的36%;其次是德國,佔29%。2016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量佔全球的11%,取代了丹麥,躍居第三位。

  “我國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孫強表示,根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我國5米至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範圍內,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時。由此顯示出,海上風電是我國發電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6年,我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有所回落;同時,海上風電裝機實現大幅度增長。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6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吊裝量)154台,容量達5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4%;累計裝機量達163萬千瓦,居全球第三位。

  雷增卷表示,我國陸上風電主要位於西北部地區,當地消納能力有限,對外輸送依賴於特高壓輸電線路。海上風電可發展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不僅可以滿足東部用電需求,陸、海風電相結合,將加快我國綠色發電步伐。

  記者瞭解到,按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海上風電1500萬千瓦(包括建成500萬千瓦,在建1000萬千瓦)。在此基礎上,國家還明確了海上風電場0.85元/千瓦時以及潮間帶風電場0.75元/千瓦時的電價政策。同時,一批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陸續建成,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仍處於初期,勘測設計、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技術創新、產業融資等方面還不太成熟。”三峽集團副總經理畢亞雄認為,產業鏈上下游要聯合起來,共同促進海上風電產業鏈全面融合發展。

  “海上風電開發涉及軍事、環保、旅遊、漁業、生態和航運等眾多部門。”孫強説,由於規劃制定過程中缺乏有效溝通,導致規劃之間的不同步、不配套現象日益嚴重,有些因素或導致企業前期投入浪費,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海上風電項目電價回收週期長,經營成本壓力較大。以三峽集團響水近海風電場為例,截至2017年5月31日,累計上網電量3.91億千瓦時,應收電費3.32億元;但目前只收回標杆電價部分的1.48億元,補貼電費部分正在申報國家第七批補貼名錄,由於補貼電費金額大、回收週期長,造成企業經營壓力。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後期運維成本也要高出不少。歐洲海上風電場運營維護歷經近20年發展,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但目前國內海上風電尚無長期運營經驗和成本數據積累,運維成本僅靠預估,有很大不確定性。

  此外,當風機大部件發生故障需要更換或維修時,須租賃大型專業作業船舶,不僅費用高,而且受海況、天氣影響較大,導致海上風電場運維週期長、成本不可控的特點明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即將併網發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