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民檢測計劃順利收官,超過178萬香港市民參加找出26個隱性患者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14日是香港普及小區檢測計劃(普檢)最後一天,全港18區共57間小區檢測中心一直運作到晚上8時。經過14天的奮戰,共有超過178萬香港市民參加,找出26個隱性患者。有港媒14日稱,普檢已展示了抗疫成效,絕對可以反駁反對派所謂的“無用論”與“勞民傷財論”,“更重要的是普檢帶動大批市民對抗疫行動的向心力,把公眾焦點由政治轉回民生,並出現久違的齊心合力氣氛,而這正是反對派最不願見的”。

普檢自9月1日開始以來,截至13日累計已有171.9萬人進行了檢測,其中166.7萬個樣本完成化驗,並發現26名確診患者。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社交網站發文,感謝市民對計劃的支持以及醫護團隊和支持人員的付出。他説,參與人數已超過香港6歲以上人口組羣的兩成,而普檢加上衞生署、醫管局及高危羣組檢測,檢測數字共有300萬人次,認為“得到中央支持才能達到如此大的檢測數量”,對了解疫情有幫助。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普檢計劃提升了香港進行大規模檢測的能力,日後再遇到小型地區暴發,便可進行“閃電圍堵戰”,避免疫情反彈。

香港專業人士也認同普檢的效果。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普檢找出26個確診病例並非小數目,如果政府什麼也不做,相關個案或許會有第三代、第四代傳播,形成更多傳播鏈,疫情便沒有可能歸零。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稱,普檢找出的隱性患者數量符合統計學估算,“約20至50人”,而隨着疫情放緩,隱性患者數字會相對低,推算小區可能仍有四五十名隱性患者,估計香港需要4至6周才有機會“零確診”。至於未來防疫,孔繁毅認為香港要繼續提升本地檢測能力,包括增購檢測儀器、增聘技術人員等,將本地檢測能力提高至1.5萬-2萬個,同時建議所有入境人士必須做檢測。

13日,知名藝人汪明荃慰問內地赴港的核酸檢測支援團隊。她説,內地來港支持隊有600多人,他們為香港抗疫承擔了繁重的工作,有些年輕人一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很感謝國家給了我們一支這麼好的隊伍”。華升診斷中心董事長鬍定旭稱,普檢計劃成功截斷最少6個傳播鏈,以一個確診者可傳播4人計算,單是普檢發現20多名確診患者就已經阻止了160多人受感染的機會,也減少了二代、三代傳播的出現。他表示,在實施普檢的日子裏,中央派遣的內地支持隊、特區政府及私營機構緊密合作,這是一個良好的三方合作模式。

至於未來防疫,香港正做着多手準備。創新及科技局長薛永恆14日表示,政府當天起將派發第二輪銅芯抗疫口罩。他説,在170多萬人接受採樣後,找出20多例確診個案,顯示基本上疫情開始可控。香港《星島日報》14日透露,政府將於本週公佈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安排,除了資助受第三波疫情及政府社交距離措施影響的行業外,也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訂購疫苗。消息稱,政府將“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入世界衞生組織領頭的“COVAX全球疫苗開發計劃”採購,同時從私人藥廠訂購“疫苗期貨”,待藥廠成功研發便可實時取得疫苗。許樹昌稱,估計部分今年年底完成第三期臨牀研究的疫苗有望投產,預計香港可在明年4月至6月取得疫苗,2021年年底至2022年年初會為六七成市民接種。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建議,如果健康碼可以與檢測結果掛鈎,既能為市民帶來更大的檢測誘因,又能降低健康碼成本,迅速恢復兩地商貿往來。工聯會議員陸頌雄認為,檢測工作的機制已經成熟,若不趁現在將普檢工作常態化,以後重新組織便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

在普檢計劃開始前,香港檢測量每天只有兩三千,其後增加到七八千,已到了極限。當時一些屋邨出現小區暴發,部分高危行業未能為每個從業人員做檢測。中央眼見形勢緊急,力促港府火速展開大規模檢測,並協調幾家化驗機構馳援,更由國家衞健委派遣幾百人的支持隊到香港相助,與香港6000多名醫護人員合力打這場普檢硬仗,做到了為170多萬市民檢測。然而,一些政治搞手和醫療界人士大潑冷水,高唱所謂的“無用論”,但避而不談英國同樣展開擴大檢測計劃,採樣方法與香港相同。還有人誣稱港人基因會送內地,繼而鼓動市民阻撓。《星島日報》14日發表社論稱,這些舉動背後皆有政治盤算,一來不想政府成功推行有效抗疫政策,阻撓其重新凝聚民心;二來不想見到普檢帶動社會上下齊心合力,特別是醫護人員、公務員與學生被動員投入由政府主導的民生戰役。但客觀結果是:170多萬市民參與了這次計劃,近萬醫護和公務員投入普檢,中央的鼎力支持獲得許多港人認同,而社會的焦點也因此離開政治,重新回到抗疫政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7 字。

轉載請註明: 香港全民檢測計劃順利收官,超過178萬香港市民參加找出26個隱性患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