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美酒當前,人生在後,一切思量,皆在酒醒之後。沉溺於苦難過往,縱然再美的往後亦有所懈怠。李光耀便是如此,他知曉過往不可追憶,便勇敢向前。
當時新加坡七成是華人,但他還是堅持用英語作為國語。甚至坦言,除非打倒他,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這一切,又是為何呢?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呱呱墜地。雖然祖籍是中國廣東,但他自小生長在國外,接受的也是英氏教育。其實,對他而言,他的故鄉,一直都是新加坡,當然,當時的新加坡,還屬於馬來西亞。
待李光耀升學之時,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最為頂尖的學府之一。待其在就讀高中學業之際,日本軍入侵,他的學業不得已被中斷。幸好不久之後,戰爭結束,他也獲得赴英留學的獎學金。
在英國期間,李光耀先是在倫敦經濟學院內深造,後轉入劍橋大學攻讀法律學位。截止此時,他還沒有和新加坡的政治扯上關聯,直至1950年,他加入了名為“馬來亞論壇”的組織,此項組織的目標是爭取馬來亞的獨立。
1952年,李光耀因一次與政府的談判而名聲大噪。一個紮實的羣眾擁護基礎,便是其從政的最有利武器。次年,他便順利當選了當地立法議院的委員一職。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後來,李光耀一直在致力於促進馬來亞聯合邦合併成立馬來西亞。這一切的規劃,他儼然是已經提上行程,在一步步非常有計劃性的完成。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中。這種行為,無疑是難堪的。李光耀本人對於新加坡的獨立,是如此提及的,他直言新加坡的獨立並非自願,而是被強加的。他也未曾預料到,自己會在四十來歲的年紀去承擔獨立管理一個國家的責任。
李光耀奉命脱離了馬來西亞,要求自行摸索一條前行的道路。這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壓力。他的每一個舉措,可能都關係到新加坡所有人民的生計和安危。
當然,李光耀做到了,他帶領着新加坡走向了富強。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過世,新加坡舉國哀悼。一代國父的輝煌一生,就此終了,但他所帶來的話題熱度,並未有所消減。這其中,就包括了李光耀當時定英語為國語的舉措。
七成華人的新加坡,英語為國語
新加坡被提出馬來西亞聯邦之時,情況並不容樂觀。沒有有力的商業,沒有豐富的資源,一個彈丸之地,舉步維艱。但新加坡,硬生生便開闢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道路,令自己成為發達國家。
當時的新加坡,人口不過兩百萬,這對一個國家而言,無疑是一個十分微末的人口總量。放在現在,中國一個省份也不止這點人數,可在當時,就是如此局面。而在這些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皆是華人。
這樣的高數量佔比,無疑是在宣告華人在人數上的主導地位。而新加坡,又恰逢變革,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算盤和心思,多少人以為自己能夠撼動些什麼墨守成規的東西。其中便例如,國語。
當然,新加坡七成多的華人佔比,對當時的國情而言顯然不容樂觀。這個國家周遭的很多國家,都對華人滿含惡意。想要發展,必然會受到這些惡意的攻擊。李光耀的執政,很大程度上需要考慮到這個問題。
如何消減自己的弱項,而後發展自己的強項。更加糟糕的是,新加坡的淡水飲用都依託於進口,這樣的社會現狀,無疑是重重難題、座座高山,壓得李光耀無法喘氣。
當時,新加坡當地的中華總商會代表們組團前去遊説李光耀,旨在希望將國語定為漢語。其實,他們的主張,並不難以理解。畢竟佔據絕對主導人口,漢語定為國語必然是有利於治理和國內穩定的。
但李光耀,選擇了拒絕,他所想的,要來的更加深遠。他對那些代表們説,除非打倒他李光耀,否則漢語永遠不能成為國語。
李光耀清晰的知曉,新加坡經濟結構單一,作為一個轉口的貿易之地,這片土地所擁有的優勢,可謂十分不顯。而單純的依靠轉口貿易,必然就無法發展國內的工業基礎。這一切,都是一個連帶性的反應。雖然殘忍,卻是事實。
面對如此重重困境,李光耀政府首先做出的決定,是將英語定為國語。此舉一出,當時國人為之震動,畢竟當時許多人儼然是默認了漢語成為國語的可能性。但李光耀背道而馳,其意欲何為呢?
面對國內的一番議論之聲,李光耀並未給出任何回應,只是繼續着自己的治國之舉。他明確分析了新加坡的優劣,尋找到了一條生路——吸引外商投資。
新加坡所能依仗的,只有這些外來的商人來推動本國的經濟。於是,他前去多個發達國家遊説,吸引了許多大型企業前去新加坡發展或鋪設生產線。
有了基本運轉的工業,那麼,人才的重要性便提上日程。李光耀為了國家發展,開始以高薪吸引留學的學子們。他知道,出去容易回來難,真正有實力的人,渴望一個更加廣闊的舞台。
於是,他給錢給機會,就是為了讓那些吸收國外先進知識的學子們去往新加坡發展。並且,他還會定期選拔優秀的學生去往發達國家學習。
這樣的治理,很好的兼顧了多方發展。新加坡也開始騰飛,最終成為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世界提及這個國家,亦是豎起大拇指的誇讚。而關於將國語定為英語的問題,李光耀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了回應。
李光耀明確表示,將英語定為新加坡國語,是為了一個姿態,一個新加坡擁抱西方的標誌。這樣的姿態,有利於他之後的舉措實行,為新加坡的發展“大開方便之門”。當然,關於他直言的除非打倒他,不然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之類的語言,眾人不需多加揣測。
新加坡的英語推行十分順利,畢竟一度是被英國所統治的情況之下。用英語作為國語,和世界更好接軌,亦讓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這一切,便是李光耀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