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論:拜登勝選無法消弭美政治對立

外媒稱,大選後的美國,左右派民粹主義拉扯加劇。同時美國的經濟分裂正在繼續反映其政治分裂,這不是換個總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27日報道,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輸掉了本次大選,但其得票率達47.2%,比上次(2016年)選舉高出1.1個百分點。作為反建制的代表人物,特朗普今後仍將對美國政治產生一定影響力。他主張大選並非“失敗”而是“被盜”,堅持到法庭抗爭的姿態,此事本身可能已經是“特朗普劇場”的第二幕。

報道稱,特朗普在大選中自始至終堅持了煽動性姿態。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州。在新登記的選民中,特朗普總體而言比拜登佔據優勢。

報道認為,這是一場超出預想難分勝負的較量,而且雙方還在法庭繼續論戰,特朗普支持者認為特朗普才是美國民主主義的救世主,對選舉結果充滿怨氣。兩年後有中期選舉,之後將打響2024年選舉戰。在美國,黨派對立已激化30年,這種趨勢不會輕易好轉。

報道稱,民主共和兩黨內部對建制派的不信任情緒加劇,左派和右派各自的民粹主義上升。兩派正試圖將美國向相反的方向拉扯。

對建制派的不信任情緒根底裏是中間階層瓦解、差距拉大和人種構成變化等結構性因素。這與以技術革新為核心的產業結構和信息環境變化密切相關。另外,在美國還存在始於殖民地時代對原住民和黑人的歧視現象。這不是換個總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報道分析,從實現拜登競選綱領的角度看,他將追加實施鉅額經濟援助計劃,擴充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可以想象,這些會在參議院遭到來自共和黨的猛烈抨擊。

關於外交,拜登將回歸奧巴馬路線。在“美國不再是世界警察”這一點上,特朗普和奧巴馬是相同的。不過,奧巴馬在重視多邊框架、國際機構和同盟關係這一點上與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

在對華強硬和重視日本這一點上,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沒有太大差別。但在中國對美國造成的所謂“威脅”這一點上,兩者認識存在較大偏差。民主黨支持者重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氣候變化和人種不平等問題,而共和黨支持者關注的是中國、國際恐怖組織、移民和難民問題。兩者眼中看到的是平行世界。

報道稱,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每當政權更迭,對優先課題的調整幅度較大,國家戰略意志難以傳承。美國分化情況不是單純的內政問題,而正成為國際社會不穩定因素。

經濟分裂反映政治分裂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4日報道,美國的經濟分裂正在繼續反映其政治分裂,而這兩種分裂都在擴大。

報道稱,特朗普總統希望能推動他連任的就業和工資增長在美國大城市中尤其強勁。然而,生活在經濟最繁榮地區——城市及其周邊社區——的美國人卻沒有把票投給特朗普。

特朗普贏得了得克薩斯州,但失去了沃思堡所在的縣——這是他的政黨自1964年以來首次失去這個地區。他拿下了佛羅里達州,但該州最大城市傑克遜維爾及其周邊地區的選民自1976年以來首次投票支持民主黨。

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中總共失去了按人口計算美國100個最大縣中的91個,比2016年的時候多了4個。

報道認為,這一轉變和其他一些變化顯示,美國的經濟分裂正在繼續反映其政治分裂,而這兩種分裂都在擴大。受教育程度較高、白領工作崗位集中的美國大都市正越來越多地支持民主黨,共和黨則加強了對美國增長較慢、城市化程度較低地區的控制。

布魯金斯學會分析家馬克·穆羅説,當選總統拜登贏得了全國17%的縣,但這些縣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1%。特朗普今年拿下了83%的縣,佔GDP的比例卻不到30%。

拜登提高了民主黨在全國大城市中的支持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郊區選民的支持。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支持共和黨人進入國會,這表明,政治聯盟關係依然相當不穩定。

總體而言,2020年大選延續了始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種趨勢。

報道稱,自里根時代以來,實際上兩黨的核心支持者已經發生了交換。民主黨曾是美國工人階級的政黨,現在它囊括了美國大部分專業階層人士。共和黨人曾經是擁有四年大學學歷的美國人的政黨,現在卻日益成為白人工人階級的政黨,而且2020年大選顯示,它還在日益成為拉美裔美國人的政黨。

在2020年選舉中從一個政黨向另一個政黨發生快速翻轉的縣顯示,增長較快的美國白領社羣和增長較慢、更多依賴藍領崗位的社羣之間有着一條明顯的分水嶺。

這種不斷擴大的分裂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美國的政治中心正在收縮。專家認為,美國人對機遇和福利的體驗正在日益分化。只要這些趨勢繼續下去,它們將不斷推動美國政治的兩極分化。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9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評論:拜登勝選無法消弭美政治對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