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的鮮明特點是講述人民羣眾身邊正風肅紀反腐的故事,通過講述16個近年來發生的真實案例,讓人民羣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紀檢監察工作就在身邊、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青海省原副省長、海西州委原書記文國棟在專題片中坦言,直到2020年8月事發之後,自己才第一次真正到非法開採現場查看,第一次目睹自己的行為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傷痕。(視頻截圖)
1月21日晚8點8分,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制作的四集電視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引發羣眾廣泛共鳴。
在傳播日益分眾化、差異化的新媒體時代,一部電視專題片緣何能集聚起如此廣泛的注意力,成為輿論熱議焦點?除了作品本身採訪紮實、案例典型、故事鮮活,呈現了多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領導幹部現身説法等因素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專題片揭示正風肅紀反腐給人民羣眾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契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順應了人民羣眾的訴求與期盼。
專題片三大看點:紀實披露腐敗案件,獨家揭秘辦案過程,正風反腐就在身邊
專題片第一集,青海木裏礦區非法採煤後留下的畫面,可謂觸目驚心:蔚藍天際線下,青藏高原羣山起伏,祁連山南麓海拔超過四千米的高寒草甸上,卻被多年濫挖濫採撕開了一條條裂口,形成了多個巨大的天坑。
木裏,藏語名,意思是燃燒的石頭,指當地優質的煤炭資源。木裏礦區地處祁連山南麓腹地,位於黃河重要支流大通河源頭,保護其生態意義重大。2014年8月、9月,黨中央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叫停木裏礦區的破壞式開採。然而,2015年初,就又有企業非法採煤。
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為什麼得不到貫徹執行?今年1月,青海省原副省長、海西州委原書記、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黨工委原書記文國棟被公佈“雙開”,通報直指其“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敷衍了事、另搞一套,甚至‘靠煤吃煤’,與不法私營企業主搞利益交換,充當非法採煤的‘保護傘’,致使祁連山南麓青海境內木裏礦區非法採煤問題整而未治、禁而不絕”。
在專題片中文國棟承認,自己跟煤老闆馬少偉就像“連體人”。案發時,文國棟累計收受馬少偉賄賂上千萬元,對其非法採煤包庇縱容。海西州相關幹部知道倆人關係,對愈演愈烈的問題睜隻眼閉隻眼。為防止被發現,他們甚至上下串通,設計了兩條所謂經典調研路線。其觀景台離非法採煤形成的天坑僅百餘米,數十次調研檢查竟從未發現。
這場黑金生意,帶來的是不可挽回的環境後果,侵蝕的是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連羊都會感染肺病,當地牧民被迫改放犛牛,人畜都不得不喝污染水……此番局面,在文國棟等人被查後才得以改觀。
“反腐敗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有多少‘大老虎’落馬了,有多少‘小蒼蠅’被拍了。‘打虎拍蠅’的背後,其實也是在給人民羣眾解決實際問題。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如何侵害了羣眾利益,正風反腐如何捍衞了羣眾利益,這在專題片中都有生動呈現。”中廣聯合會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知名導演閻建鋼説。
“專題片有三大看點:以紀實風格披露腐敗案件,觸目驚心的細節令人震撼;獨家揭秘辦案過程,比如紀檢監察機關如何開展政治監督,如何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如何嚴正家風,抽絲剝繭的過程引人入勝;正風反腐就在身邊,紀檢監察機關幫大家清除了蛀蟲,架起了一道防護網,為民情懷觸動心絃。”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説。
誰埋下了響水爆炸事故的“定時炸彈”?嚴查事故背後的失職失責和腐敗,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落細
專題片共分四集,分別為《政治監督》《守護民生》《堅守鐵規》《嚴正家風》。昨晚播出的第一集,呈現了江蘇響水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給死難者家屬帶來的巨大傷害,披露了紀檢監察機關對事故背後責任、腐敗、作風問題的調查過程和處置情況。
響水爆炸的“定時炸彈”是如何埋下的?專題片進行了抽絲剝繭地分析。首先是“涉事企業膨脹的逐利心”:明知生產中產生的硝化廢料應及時處置,卻為節省每月100萬元處理費違法儲存;其次是“執法者萎縮的責任心”:相關部門到企業檢查時走形式、不負責,監管形同虛設;再者是摻雜其中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被判刑的15名公職人員,都違規收受過化工企業現金、購物卡、禮品,時任縣環境保護局局長温勁松還收受了10萬元賄賂。
“嚴肅查處事故背後的失職失責和腐敗問題,能倒逼應急管理、環境保護、交通等職能部門主動作為各盡其責,消除羣眾生產生活相關領域潛在風險,避免重大責任事故的發生。”響水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剛説。
觀看專題片時,不少觀眾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紀檢監察機關查處事故的切入點是瀆職和腐敗問題,落腳點卻是地方黨委政府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打折扣、搞變通。
對此,湖北省黃石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楊軍分析:“黨中央決策部署是為了造福人民,如果沒有落實到位,最終傷害的是人民利益。這表明,紀檢監察機關開展政治監督,檢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不堅決,就是在維護羣眾切身利益。”
“年度反腐大片突出‘在身邊’,不單單指整治發生在羣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浙江省台州市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方泱説,從幾個責任事故處置後羣眾反映看,正風反腐成效關係羣眾獲得感,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關係羣眾幸福感,生命財產關係羣眾安全感。
“正風反腐,基礎在人民,也是為了人民。”莊德水説,政治監督、守護民生、堅守鐵規、嚴正家風,正風反腐各項工作都是在給羣眾解決實際問題。
孫小果黑惡團伙保護傘是如何破除的?重拳出擊涉黑涉惡腐敗,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專題片第一集披露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假修路一案,引發觀眾關注。
古丈,位於武陵山區的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修路,承載着山區羣眾儘早走出大山、勤勞致富的夢想。在古丈縣,有一條路卻修了3年一直沒通。原來,項目資金被縣交通局長的司機套走了。交通局相關領導未按要求現場查看,就簽字同意撥付了全款。
微腐敗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交織,啃食羣眾獲得感。案發後,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資金被追回,村民盼望已久的路終於修好了。針對案件暴露的問題,湘西州紀委監委在全州開展了一條路、一口井、一盞燈、一棟房“四個一”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我對其中一句解説詞印象很深:‘既嚴查腐敗問題,又注重問題整改,讓羣眾真正享受扶貧政策的實惠’。”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李莉説,基層羣眾最痛恨政策“走在路上”,實惠卻沒有“落在身上”。看完專題片後可以直觀感受到,紀檢監察機關集中整治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提供了堅強保障。
“反腐大片之所以能引發共鳴,正因為它順應了人民羣眾對正風反腐的期待。”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特聘研究員呂德文分析説,正風反腐力度越強、品質越高,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越強。
比如專題片中的孫小果,三番五次橫行鄉里、魚肉百姓涉案領刑,卻一再超脱法律之外,甚至被判死刑都能“死而復生”,繼續對老百姓實施傷害,羣眾膽戰心寒、敢怒不敢言。如果僅僅對孫小果黑惡團伙進行懲處,而不打掉其背後的保護傘,誰能保證孫小果不會再次走出牢房?誰能預料會不會出現其他更多的“孫小果”?
“掃黑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個根就是黑惡勢力背後的‘關係網’‘保護傘’。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紀檢監察機關把重點對準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既是職責定位使然,更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楊軍説。
“世界各國反腐經驗表明,反腐敗與國家治理能力密切相關。只有有效治理腐敗,才能保障公共服務供給,促進長期範圍內的經濟發展。”李莉認為,全面從嚴治黨與羣眾命運息息相關,正風反腐最終受益的是普通羣眾。
從羣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抓起,讓羣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完專題片,結合近年來工作,切實感受到加強政治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楊軍分析,片中的木裏礦區破壞案、響水化工園區爆炸案,看似是地方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失職瀆職造成的,但深層次原因還是黨委政府政績觀發展觀嚴重錯位,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我們必須聚焦‘國之大者’,如影隨形開展監督,增強政治監督的針對性有效性,確保政策紅利真正普惠於民。”
“專題片深刻揭示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害。比如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件中,多個主管部門、49名公職人員集體失守,哪怕守住其中一個環節,都不至於造成29人遇難的人間慘劇。”浙江省仙居縣紀委書記、監委代主任徐佩華認為,紀檢監察機關必須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效,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作風保障。
專題片中選取的案例,涉及醫療衞生、傷殘賠償、脱貧扶貧、疫情防控等羣眾利益攸關的領域。如浙江省玉環市吳福康案,當事人利用擔任勞動仲裁的職務之便,採取欺騙、隱瞞等伎倆截留受傷工人傷殘賠償款31次,侵吞傷殘補助金29.54萬元。吳福康被查處後,截留的工傷賠償款被追回,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困難。
“一次掛號、一紙證明、一個手術看似不起眼,但無不是羣眾時刻面臨的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玉環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曹英姬説,必須立足於人的現代化,更加突出整治羣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讓羣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