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迎檢、迎檢,對上“標準答案”才保險?
入户調查時,檢查組問村民“每週能吃幾次肉”,回答“一週一次”不合格,必須回答“想吃就吃”才算通過……不少基層幹部向半月談記者吐槽,迎檢時會碰到一些教條主義的考核方式和檢查細則,為此他們要費盡心思琢磨上級心目中的“標準答案”,不僅消耗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還容易滋生“只看表面,不顧實效”的歪風,導致考核形式主義。
上面要“標準答案”,下面備好樣板模範
中部地區某鄉鎮迎來一次上級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一個星期可以吃幾次肉”,有位村民回答“一個禮拜吃一次”。後來反饋情況時,當地基層幹部被告知這個問題答得不合格。
這位幹部很納悶,鄉村治理的水平並不能通過吃肉的頻率來體現,再者説,農村有些年紀大的人,平時口味就比較清淡,一個禮拜吃一次肉並不稀奇。但為了檢查能過關,他們還是專門研究了一下,讓村民再遇到這類問題時回答“想什麼時候吃肉就什麼時候吃”。果不其然,複查時這個問題通過了。
檢查不看實際情況,只看能不能套得上“標準答案”,這讓基層很難辦。在東北的農村地區,村民習慣在院子裏堆放柴火垛,當地一位村民告訴半月談記者,為了應付上級的環境檢查,幹部要求每家每户門前的柴火垛必須整齊碼放,為此還特意聘請了工人來村裏整理柴火垛:“必須碼得整整齊齊,排成一條線,不然檢查通不過,還得重新碼。”
更為誇張的是,有的院子因為靠近村裏的主幹道,是上級領導檢查的必經之地,因此要求格外嚴格,有一次甚至前前後後整理了8次才過關。“為了擺得整齊,把我們的柴火搬來搬去,都折騰得沒法燒了。”這位村民説。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由於一些考核內容刻板,基層幹部只能對照“標準答案”硬着頭皮幹。中部地區一位副縣長説,之前接待過省裏一個檢查組,再三盤問一產業項目為何沒走招投標程序,而實際上按有關政策,該項目可以走簡易程序,不必招投標。然而,基層幹部怎麼解釋都沒用,檢查組還是要求馬上整改,他們只好編一份招投標材料補上。
無奈之下,許多地方的回應之道是:你想要標準答案,我給你看樣板模範。中部地區一位焦化企業負責人説,疫情期間他們抓住“無接觸經濟”和5G新基建的機遇,在當地率先建成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廠區內5G信號覆蓋,廠區環保標準也明顯提升。結果,換來的是企業成了迎檢專業户。
“上面只要有檢查組來,縣裏就把人帶來,有時還專門叮囑,儘量多留領導們一會兒,壓縮他們去別處的時間。”這位企業負責人説。
類似現象並不少見。中部地區一座智能化礦井的負責人表示,作為當地安全保障最好的礦井,幾乎每週都有安全檢查組上門,同一個部門不同處室、科室的人輪流來……原來,基層監管部門最怕檢查組現場檢查過的企業再出事,那樣他們肯定會遭問責,為求穩妥,就安排檢查組每次都去當地模範企業,把檢查變成“回訪”。
檢查考核是指揮棒,一旦亂揮就變樣
不少基層幹部表示,上級的檢查考核是必要的監督手段,有助於推進相關工作在基層落實,但如果檢查考核的形式過於機械,會導致基層幹部的精力用錯了地方,也讓考核檢查嚴重變味走板。
——辛辛苦苦務“虛功”。一些基層幹部表示,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給基層減負,現在的檢查也確實比過去少了,但是一些檢查過分強調硬性指標“不打折扣”,仍使得基層幹部把相當多的精力投入到並無實質意義的工作中。
中部地區一位村支部書記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們村裏有一條兩年前修建的水泥路,原本能夠滿足村民的通行需求。然而,上級要求路寬必須達到3.5米,他們不得不花一個月時間加班加點進行拓寬,以迎接省裏的檢查。另一方面,村裏還有一條老百姓急需修通的路,卻遲遲沒有動工。“不想動的逼着修,想要修的沒人管。”這位村支書説。
——只看“面子”不看“裏子”。有基層幹部反映,僵化死板的考核會讓基層在工作中只顧“面子”,不管“裏子”,從而形成迎檢“套路”,只要對照上級部門的“標準答案”,檢查就能“拿高分”,不僅滋生形式主義的不良風氣,更嚴重的是掩蓋了工作本身存在的問題。“把台賬做好,把資料準備齊,就能在上級面前留下好印象,那麼誰還會願意把功夫用在平時?”一位基層幹部説。
——“另闢蹊徑”應付檢查。去年11月,鄭州市鄭東新區的環衞工人為了完成上級部門設定的“不見一片落葉”的目標,用高壓水槍打落樹上的黃葉,促使樹葉加速落下,以便集中清掃,如此苛刻悖理的考核一度引發輿論熱議。部分基層幹部説,不合常理、不接地氣的檢查考核會讓基層無所適從,最後只得“另闢蹊徑”,琢磨出一些令人咂舌的“對策”強行“對標”上級要求,導致最後結果與檢查的初衷背道而馳。
上級“接地氣”,基層才更有幹勁
迎檢“標準答案”實際上折射出上級部門在檢查考核中的形式主義,不僅查不出問題,還讓基層有苦難言。基層幹部期盼,在檢查考核中多一些實事求是,少一點機械教條。
一是上級部門要立足一線實際,多到基層“接地氣”。湖南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陸福興認為,上級部門要多到基層走一走,多渠道傾聽基層聲音,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台考核辦法,少一點“拍腦袋”決策,讓考核指揮棒更加科學嚴謹、實事求是。
二是把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注重事中評價。不少基層幹部表示,考核是為了推動工作,以考核的尺子檢驗工作成效無可厚非,但一些基層工作不能簡單從考核指標中得到體現,因此上級在檢查時也要從“看做了什麼”轉向“看解決了什麼”,注重成效提升,突出過程考核,加強常態化了解,避免考核結果以偏概全、脱離實際,也避免基層臨時抱佛腳,做表面文章。
三是改進檢查考核方式,堅持明察與暗訪相結合。檢查考核要督在關鍵、查在要害、考在實處,專家建議上級部門要改進督查方式,要明察也要暗訪,多開展隨機抽查和暗訪督查,多到現場看、多見具體事、多聽羣眾説,從而瞭解基層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