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不聽話怎麼?父母跳出2個誤區,用5個方法教育孩子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綜合

家有神獸,很多父母都對家裏的神獸無可奈何,因為他們調皮搗蛋又不聽話。但其實要想讓孩子聽話並沒有父母想的那麼困難,之所以父母覺得很難是因為父母是站在成年人的視角看待孩子,因此導致出現偏差。

父母在看待孩子的行為時,會存在兩大誤區:

在判定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果斷的認為是孩子的問題,但是卻絲毫沒想過自身問題。其實生活的壓力是來自方方面面,父母想要孩子聽話於是就吼罵式,但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萌生叛逆。

同時父母之所以吼罵不僅僅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還因為父母的其他情緒得不到釋放,正是這樣致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很多父母所能想到的方式無非就是兩種:打罵和妥協。一味地妥協會讓孩子變得很霸道,想要父母順從自己,這樣就會致使孩子變得更加不聽話蠻橫;

而打罵方式無疑是父母處於上風,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批評孩子,但這樣的方式肯定是沒辦法讓孩子心服口服的。

父母要想讓孩子聽話,其實不只這兩種方式,還有千千萬萬種,但最為關鍵的是父母應該跳出誤區,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案。

因此父母可以採用5個小技巧,對孩子進行教育:

在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判斷的時候,不應該採用較為負面的評價詞眼,比如調皮、不聽話等,這會讓孩子感覺到不舒服,並且這些字眼也是非常含糊其辭的。

父母應該用具體行為來客觀對孩子進行評價,比如評價孩子調皮可以用具體事實説話,精準字眼對孩子進行描述。這樣就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也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影響。

在收集孩子行為數據的時候,不僅僅侷限在孩子的行為上,還應該對孩子的原因進行分析。比如孩子喜歡跳來跳去這個行為,父母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的這個行為是近期出現的還是這個年紀的普遍性行為。

此外,父母還應該對自身也進行評判,為什麼自己不喜歡孩子的這類行為,這是父母們普遍煩惱還是自己一個人才會存在的煩惱。只有更為全面的討論問題本質,才能切實找到可行性方案。

在找到原因之後,父母就應該探尋一些可行性方案。為了避免有疏漏,父母可以將其寫在紙上,這樣就能夠讓有針對性的找到每個方案的優缺點,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比如對於孩子活蹦亂跳這件事,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出去外面玩耍,也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多去跳繩,更加可以採用鼓勵機制鼓舞自己的孩子出去外面展現自己的跳動行為。

等到所有方案都羅列出來之後,父母需要甄別和篩選,因為並不是所有方法都適合孩子。最好的方案應該是讓孩子和父母都較為滿意,並且還不會對彼此造成特別嚴重的傷害。

所以父母可以對方案進行優缺點的判斷,從而選擇最優方案。

等到方案落實之後就開始進行實施,但在實施之後父母還需要對方案進行評估,對方案的成效進行記錄。

若是方案十分有效果,那麼説明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還可以採用相同的方式,但若是方案無效那麼父母還需要再對其進行探索。

其實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目的並不是控制孩子聽話,而是為了規範孩子的言行舉止,將其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