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上世紀50到70年代,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湧現出很多優秀青年,在這些優秀青年中,董加耕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因為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中表現出色,董加耕也被譽為“知識青年的好榜樣”。那麼,董加耕都有哪些故事呢?在“上山下鄉”運動結束後他的結局怎麼樣呢?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董加耕出生於1940年,他是江蘇鹽城人,1961年,21歲的董加耕中學畢業。當時擺在董加耕面前的路有兩條:第一,他是學校的預備黨員與團支部書記,並且品學兼優,每門功課都96分以上,因此上大學是十拿九穩的事,包括他的老師也希望他考取大學。第二,回鄉務農,紮根農村,建設新農村。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最終董加耕在他的升學志願書上填寫了回鄉務農。十幾天後,當地縣政府批准董加耕的志願,董加耕用扁擔挑着自己的書來到鄉下。作為那個年代不多的知青,董加耕正式開啓了自己的下鄉之路。

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下鄉還是一件比較稀罕的事,董加耕下鄉後,他身邊很多人開始嘲笑他,甚至有人罵他傻。不過,董加耕卻毫不在乎別人的議論,一心一意在田邊地頭紮實苦幹,學習農村勞作技能。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下鄉插隊後,董加耕不怕髒不怕累,他經常跟鄉親們一起割稻子,一起拉梨,他的女友忍受不了他紮根農村,跟他提出分手,董加耕也毫不動搖,一門心思撲在農村,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鄉親們提高農業生產技術。經過實踐,董加耕提出改良土壤、輪作等農業種植技術,使得當地的糧食大豐收,他也很快成為知青下鄉插隊的好榜樣。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1963年,《新華日報》報道了董加耕的先進事蹟。不久後,《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等輪番宣傳董加耕,董加耕一下成為全國知識青年的榜樣,並多次受到領導人接見。在董加耕的影響下,全國大量的知識青年開始“上山下鄉”,“上山下鄉”運動也在1964年達到高潮。

不久後,董加耕擔任了生產隊隊長,之後又擔任共青團九大代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董加耕因為特殊的經歷受到不公平對待,甚至被平白無故關押三年之久。不過,好在組織及時為他平反,董加耕也順利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同時兼任了鹽城地委副書記。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1982年,董加耕被任命為江蘇鹽城市郭猛鄉副鄉長,他的任務是主抓鄉鎮企業生產。董加耕不忘苦、不怕累,繼續發揚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吃苦精神,親力親為走基層,調研企業生產難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他的努力下,他主管的鄉鎮企業總產值突破一百億元,並在全國百強鄉鎮中名列第55位。晚年的董加耕被任命為江蘇鹽都縣政協主席,2000年,六十歲的董加耕退休,之後他一直生活在江蘇,享受全國勞動模範待遇。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客觀來説,董加耕的一生無疑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人生經歷的種種都是特殊時代造成的。不過,站在勞動者角度,董加耕無疑是令人敬佩的,他不怕吃苦、勤勞踏實的品格正是我們奔向新時代的指路明燈。

參考資料:

《新式農民董加耕》劉朝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7 字。

轉載請註明: 知青的好榜樣董加耕,放棄上大學下鄉務農,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