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代表委員熱議惠民保 “死亡螺旋”風險如何化解?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兩會開得如火如荼,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多位代表委員均對惠民保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過去兩年,惠民保出現井噴式發展,2021年全年,28省份122地開通177款惠民保,覆蓋1.4億人次,保費收入達140億元。

以上海的“滬惠保”為例,上線僅兩個月,參保人數累計超739萬,參保率達38.5%,相當於不到3人就有1人投保,“惠衢保”2021年的參保率更是高達70%。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惠民保之所以在過去兩年裏出現爆炸性增長,主要源於其具備三大特徵:首先,價格親民普惠,與商業保險的補充性相結合,實現了商保對社保的銜接,表現為低保費高保額和低門檻廣覆蓋。第二,城市地域的專屬性與可保可賠的靈活性相結合,實現了商保對社保的補充。作為城市地域專屬的保險產品非常符合當地參保人羣的需求,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第三,基本運作的商業性與產品設計的區域公共性相結合,雖然惠民保的商業保險本質使其具有很好的“下沉市場”觸達性,但運行機制有點像“小社保”,比如,在區域範圍內推行一個產品,實行統一價格,與社保的統一費率和統一報銷政策很相像。

不過,代表委員們認為,惠民保在蓬勃發展之時,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惠民保發展面臨“死亡螺旋”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副院長孫潔在提案中談到,惠民保發展面臨三大挑戰,包括逆向選擇、保險公司經營積極性及產品定位問題。

她表示,惠民保保障的主要是大額支付的風險,因此,通常設置較高免賠額。年輕的健康人在參保後很可能因得到賠付而降低續保的動力,反而是具有疾病和明確花費的帶病人羣會積極續保,使得這類產品面臨“死亡螺旋”的風險,賠付率不斷攀升。同時,部分城市政府對賠付率要求高,對保障責任要求高,而宣傳力度不足,或缺失對保險公司超賠的風險補償,使得部分險企面臨虧損風險,長期經營的積極性下降。

關於“死亡螺旋”的問題,鄭秉文也提到相似觀點,他表示,惠民保最大的潛在風險是“逆向選擇死亡螺旋”,惠民保本質是商業保險,可實行差別價格規避出現“死亡螺旋”,但其統一保費的特徵將會逐漸失去年輕參保人,並且價格提高後將會逐漸失去“惠民”的特徵。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則認為,惠民保在規範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當前的惠民保普遍採用“團險個做、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形式,與互聯網人身險監管規定、人身險銷售管理辦法等文件存在衝突,比如互聯網業務需要使用專屬條款,線上業務不得線下銷售等。

在管理流程上,她認為,目前各地惠民保牽頭落地的保險公司部門有政保部、大病部、團險部、電商部、個非部、健康險部等等,不盡相同,總公司對各地市在信息安全、互聯網合規、業務結算等方面沒有統一的管理,造成產品、合規等方面混亂。

此外,她認為,惠民保的理賠信息披露也沒有統一的規範,披露信息非常有限。

建議國家醫保局允許使用醫保個賬支付保費

針對這些問題,代表委員們也提出了建議,比如鄭秉文在提案中提到,為規避“死亡螺旋”的出現,在這兩年問世的惠民保中,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採取了用醫保個人賬户支付保費的辦法。實踐證明,凡是開通個人賬户支付的地區,其參保率(惠民保參保人數/基本醫保參保人數)就高,有的甚至超過50%,最高的達85%,而沒有開通個賬的就很低。

鄭秉文提出三點建議,包括國家醫保局出台相關政策支持惠民保;國家醫保局允許和鼓勵各地使用職工醫保個人賬户支付保費及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和制訂行業標準等。

孫潔建議完善惠民保相關制度機制,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經營參與主體的資質標準,完善准入和退出機制、盈虧平衡補貼機制等,確保項目的長期可持續經營。

她同時建議構建數據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推動中西部地區惠民保業務發展,引導保險機構開發面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的定向型產品。

張琳則建議從產品設計、銷售管理兩方面進一步出台惠民保業務的監管細則,出台政策指引,由省級公司統籌項目,授權分公司服務落地,以商業性定位為出發點,明確惠民保業務的渠道屬性,個團分開。

她同時建議,惠民保還應建立信息披露機制,以年度為單位,從費用、賠付、參保等方面向社會公眾披露數據,增強公眾知情感,提升惠民保的獲得感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