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中國應提升引領全球化的信心和能力

近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八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舉行。6月21日,在以“21世紀的中國與全球化”為主題的全球化30人圓桌論壇上,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提出,美國對全球化有着非常矛盾的心態,美國已不可能再為多邊貿易體系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應提升引領全球化的信心和能力。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中國應提升引領全球化的信心和能力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 屠新泉

屠新泉認為,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兩個制度支柱,一是美元貨幣體系,二是多元貿易體系;一個供血,一個供肉。一直以來,這兩個體系最重要的引領者是美國,現在美國的意願和能力都在下降,尤其在貿易體系上。由於美國經濟產業空心化、國內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以及中美戰略博弈加劇,引發美國霸權衰落焦慮,使得美國支持多邊貿易體系的興趣大幅度下降。

“實際上,美國的貿易政策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發生了轉變,特別是從特朗普總統上台之後,這突出反映在美國對WTO的態度上。比如美國公然違反WTO基本原則,加徵單邊關税,惡意阻撓WTO上訴機構法官的任命。拜登上台以後,對WTO的態度稍有好轉,尤其是這次剛剛結束的WTO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美國的態度比較友好,在知識產權問題上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屠新泉説。

屠新泉認為,這反映了美國對全球化非常矛盾的心態。一方面是不滿意,覺得這輪超級全球化中美國是受損或相對受損的,而中國受益最大。另一方面,美國又離不開全球化,需要全球化這個體系的支撐。

屠新泉斷言,從大趨勢來看,美國已不可能再為多邊貿易體系作出更大的貢獻,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和意願進一步開放美國市場,尤其是在美國最近發佈的“印太經濟框架”中,美國沒有作出實質性的讓步和貢獻。

另一方面,屠新泉指出,中國在產業結構上確實存在短板。如何提升引領全球化的信心和能力,以及如何在開放和自主中尋找平衡是非常困難的一個課題,這也對未來全球化的發展起到非常關鍵的影響,中國需要思考未來應該如何在全球化建設上發揮更大的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北京報道

編輯 譚王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3 字。

轉載請註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中國應提升引領全球化的信心和能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