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4月份的車企銷量還沒有出爐,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車企銷量,已經值得我們認真的解讀一下。與往年無異,第一季度的銷量冠軍依舊被大眾汽車包攬,總銷量為559456台(不含奧迪、斯柯達品牌),緊隨其後的是豐田汽車,總銷量為407675台,兩個品牌之間的銷量差距僅為151781台,我用了一個“僅”字,因為在中國市場,15萬台的差距對於一線品牌而言,並非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只是一步之遙。
我們都無需接着看下面的排名,僅僅是大眾和豐田的銷量,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了。當然,今天辣哥不是來黑誰或者捧誰的,而是從這兩個品牌作為出發點,説説國內汽車市場的一些變化。從歷史數據來看,豐田在國內的銷量正在逐步逼近大眾汽車,前者目前最大的障礙是產能沒有完全釋放,一汽豐田產能約為72萬台左右,廣汽豐田產能約為68萬台左右,不過目前正在不斷擴充中。
而大眾的產能已經處在一個全面開放的階段,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產能雙雙超過了200萬台(不含奧迪和斯柯達品牌)。從單車型來看,大眾主流車型在第一季度的銷量還是保持穩定,如朗逸、寶來、速騰、邁騰、途觀L等車型,並沒有明顯下滑,反之豐田汽車的主流車型銷量有明顯上升,如卡羅拉、雷凌、亞洲龍、凱美瑞、RAV4榮放和威蘭達,一個原地踏步一個不斷上升,差距其實越來越小。
事實上,大眾和豐田之間的差距縮小,從2019年開始就逐漸顯露出來,特別是在2019年和2020年的前三個季度表現的非常明顯,第四個季度其實進入到了拼產能的衝刺階段,此時豐田後繼乏力,大眾則是產能充盈。而從另一個方面再看,大眾目前執行着比較大的新車優惠政策,反之,豐田汽車沒有或者小幅優惠,在單車利潤上反超大眾。
原因在哪裏呢,是大眾弱了,還是豐田強了?
這不是一句話就能説清的問題。首先大眾之所以能遙遙領先於其他車企,始發原因在於合資時間早、政策扶持多,以一汽大眾為例,當年紅旗停產之後,時任一汽集團總經理的呂福源和廠長耿紹傑,決定先購買克萊斯勒的488型發動機,隨後再次準備大規模引進克萊斯勒,用道奇600的生產線來取代紅旗汽車的生產,但是克萊斯勒掌門人艾柯卡開出了1760萬美金的報價,在當時這是“天價”。
此時大眾看準機會,以1000萬馬克的價格向一汽出售了3萬台奧迪100,以及年產能15萬台的大眾生產線,大眾方還減免了1900萬馬克的技術轉讓費。其後的故事對於90前來説就比較熟悉了,從此大眾捷達開啓了一個時代,從官方首選用車再到民間購買,大眾捷達的保有量呈現幾何式上漲,也給大眾樹立了深厚的品牌基礎,直至本世紀初辣哥還在北京求學的時候,街頭的捷達有如過江之鯽,再加上桑塔納在更高端市場的表現,給大眾打下了一個鐵桶一般的江山。
隨後中國特供車型大眾寶來、朗逸進入私家車市場,最早一批玩車的車評人,誰沒有、或者不希望自己有一台大眾寶來呢!辣哥人生第一台車就是第一代大眾寶來,那真是一台好車。再往後的故事就越來越清晰了,大眾的雙品牌雙車型戰略不斷取得成功,但是與之而來的是種種負面新聞,減配、斷軸、DSG變速箱失速、EA系列發動機燒機油等等,一邊是銷量不斷驟增,一邊是口碑不斷下滑。
於此同時,豐田包括所有日系車品牌,在12年-15年期間受到某島之爭的影響,經歷了較長時期的低谷期,豐田、本田、日產從年銷量150萬台左右,最低跌到過70-80萬台之間,錯過了最佳的市場發展期,一度被上汽通用和北京現代遠遠甩在了身後。近幾年憑藉着全新升級的外觀、動力以及安全表現,又逐漸回到了一線市場。
其中豐田則是憑藉着質量口碑一路飆紅,甚至紅到了車主不在乎是否有優惠,成為成功車企的一個典範,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沒有感覺到豐田究竟做了多少營銷工作。19年大眾全球營銷費用為1759億人民幣,豐田的營銷費用為154億人民幣,很顯然,豐田依靠的是民間和車主口碑取勝,恰恰是大眾在上世紀和本世紀初的成功模式。
此一時彼一時,説透了,就是從市場和消費者層面贏取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縱觀世界各大車企,最終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用户口碑之上,最終的失敗也同樣是輸在口碑之上,不管是汽車市場成熟的歐美,還是正處在發展期的亞非拉,消費者的心態是高度一致——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我需要買一台省心的車!
性能配置不輸BBA的阿爾法羅密歐,就是一個口碑崩塌的典型案例,大眾用優惠換取銷量的背後,確實存在成本下降的現象,這原本沒有錯,成本和利潤之間的比例,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恪守的底線,錯在大眾在降低成本和產品品質之後,並沒有直接降低品牌定位和車型指導價格,雖然實際成交價格比豐田低,但是在車主和消費者眼中,它依舊是和豐田比肩的一線合資品牌,那麼汽車品質下降就必然導致消費者認知上的落差,最終形成負面口碑繼而影響到了消費者的選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