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都沒有,也不想交朋友的人,往往是以下幾種心態
有人説:“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失敗的時候,只有父母是不離不棄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往往是互相利用的。如果你沒有利用價值,往往是沒有朋友的。能夠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人,真的很少。
雖然真心的朋友很少,但是我們始終相信會遇到這樣的朋友,也願意和朋友一起奮鬥。人是需要朋友的,就像花朵需要雨露、小草需要泥土一樣。
可是,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人,習慣了獨來獨往,一個朋友都沒有,也不想交朋友。這樣的人,往往是以下幾種心態。
01
“求人不如求己”的心態,根本就沒有想依靠朋友。
你有沒有向別人借錢的經歷?如果有的話,你會覺得借錢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甚至是不堪回首的記憶。
為什麼借錢很難?因為別人不願意幫助你,尤其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根本就看不起你。落難才知真心,借錢才知真情!
曾經,你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關鍵時候,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真的令人寒心。
如果你經歷過“求人不成”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想去依靠朋友了。既然誰都靠不住,還去交朋友幹嘛?連親戚都懶得交往了。
02
“獨來獨往”的心態,喜歡追求獨立自由。
總有一些人,活得非常獨立,也向往自由。他認為,朋友多了,是累贅。天天有朋友請客吃飯,去了就是浪費時間,不去就是“不給面子”;如果要回請別人吃飯,那就是更大的麻煩。
朋友交往,不可能白吃白喝,大家都講究禮尚往來。可是,繁雜的禮儀,讓你不堪重負,覺得朋友交往,是累贅,而不是開心的事情。
有人説:“一個人變得強大,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
事實上,獨來獨往的人,不一定很強大,只是很堅強而已。他拼命讓自己活得自由自在,真的很累了、受傷了,就一個人獨處,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振旗鼓,再出發。
03
“害怕被人傷害”的心態,不太信任別人。
俗話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如果你被朋友欺騙了,你還會相信朋友嗎?事實上,吃過大苦的人,不會再隨便相信別人了。他無形之中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在人與人之間,建立了一堵無形的高牆。
互相信任是朋友交往的重要基礎,失去信任的朋友,就不能再稱之為朋友了。
我的同事李靜,在來我們單位上班之前,和朋友一起開酒吧。因為酒吧生意不好,朋友就悄悄把自己的錢拿走了,所有的虧損,就再也沒有過問,也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
李靜在我們單位上班幾個月,一直顯得“格格不入”,和同事交往,僅僅停留在工作層面,下班之後,就是在路上遇見了同事,也不會打招呼。
如果你對別人不信任,那麼你就寧願沒有朋友,也不會去交朋友,如果有人主動和你交往,你反而會“後退”。
04
“封閉自己”的心態,越來越不想社交,有社交恐懼症。
我的同學水泉,他在上學的時候,總是很安靜,一個人坐在最後一排,什麼時候進了教室,什麼時候出去了,都沒有人知道。
水泉的成績很差,但是他不願意請教別人,也不會問老師。水泉高中畢業後,就再也沒有和同學們聯繫了。
去年夏天同學聚會,水泉也沒有來。班長阿豪説:“我好不容易找到水泉的聯繫方式,可是他只接了我一個電話,然後就再也不願意接電話了。”
當一個人主動逃避社交,遇到熟人都故意繞道而行,那麼他一個朋友都沒有,反而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要是朋友和他一起同行,他反而覺得很不自然,似乎別人都在監督他,在用奇怪的眼神打量他。
05
“自命清高”的心態,打心眼裏瞧不起別人。
有一種人,自己很普通,但自以為是“千里馬”,以後會“大展宏圖”。因此,他看不起身邊的人,更看不起比他窮的人。
有一種人,看到富人,就説一句“哼,有什麼了不起”。他的仇富心理特別強,認為自己沒有遇到好機會,要是遇到了,肯定也會變成富得流油的人。
有一種人,對身邊的熟人,是一種愛理不理的態度,覺得別人和他在一起,就是高攀了他,就是想從他身上撈好處。
其實,以上幾種人,都是“自不量力”,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不知反省。
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很高,把別人當成“螻蟻”,那麼你會顯得非常不合羣,哪怕你想交朋友,也找不到合適的朋友。
06
“看淡一切”的心態,和任何人交往,都沒有熱情。
在人際交往中,有一種人,對別人總是“愛理不理”的樣子,還常常説一些“不冷不熱”的話。
説實話,人與人交往,都是平起平坐,如果你對別人不冷不熱,那麼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你。並且,別人還會主動疏遠你。
如果你對交友沒有熱情,那麼你自然就沒有了朋友。
俗話説:“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實朋友之間的感情,不管多麼平淡,還是會有人情來往的,並不是好幾年都不聯繫、不打擾。如果把友情看淡了,長時間不聯繫朋友,那麼朋友就會變成陌生人。
人與人交往,會形成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就像我們的網絡系統一樣。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也不想交朋友,就是開啓了“物理隔離”模式,主動斷網了。
亦舒説:“做朋友,是論功過的,相識的日子中,如果加起來,功多於過,這個朋友還是可以維持下去。”
對於交友,你不必追求盡善盡美,只要對方人品不壞,就值得交往。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