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煙台小區安裝核酸採樣亭,構建城市15分鐘“核酸採樣圈”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國家衞健委6月9日通報稱,6月8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53例,其中內蒙古37例,遼寧11例,上海4例,北京1例,含10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包括遼寧9例,北京1例;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11例,其中內蒙古93例,吉林5例,上海5例,遼寧3例,福建2例,河南1例,廣西1例,雲南1例。
個別邊境口岸城市
出現聚集性疫情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6月9日下午3時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衞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在發佈會上介紹,近幾日,全國疫情形勢整體保持平穩,但個別邊境口岸城市出現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要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防”的措施上,在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上下功夫,繼續堅持人、物、環境同防,落實入境人員和直接接觸入境人員、物品和相關環境的高風險崗位人員閉環管理。要加強公共場所戴口罩、測體温、查驗健康碼等工作,落實個人、家庭等日常防護措施,堅持良好的衞生習慣,儘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和加強免疫接種,築牢羣防羣控防線。
是否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
專家:不能“一刀切”
發佈會上,國家衞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聚集性疫情發生後,要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科學制定核酸檢測策略,劃定核酸檢測範圍和頻次,避免盲目擴大全員核酸檢測的範圍,將受檢人員按風險等級由高到低開展檢測。封控區一定是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全員核酸檢測,管控區要在48小時內完成第一次全員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人員不外出,疫情發生地的低風險地區和防範區人員確需出行的要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各地可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進行調整。沒有疫情發生,也沒有輸入風險的地區,查驗核酸不應成為一種常態。
賀青華表示,目前,國內疫情總體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是提高監測系統的敏感性,確保疫情早發現、早處置。核酸檢測是早發現的最科學、最有效手段。低風險地區、低風險人羣、長期居家人羣沒有必要頻繁進行核酸檢測。
國家衞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也表示,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感染者、切斷傳播途徑的最重要措施。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速度更快、傳染性更強,必須堅持以核酸檢測為中心,擴大預防的策略,才能更早更快控制住疫情。在口岸城市、省會城市、千萬級人口城市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有利於提升疫情監測敏感性,築牢疫情發現體系,更早發現潛在風險,更快實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現大規模、暴發式疫情。是否需要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要根據當地疫情發生發展情況和防控工作需要確定,不能“一刀切”。
有核酸檢測機構人為稀釋樣本?
專家:存在陽性漏檢的風險
針對部分核酸檢測機構被曝出存在人為稀釋樣本的情況,國家衞生健康委臨牀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在會上介紹,混採是將5個、10個或20個拭子樣本放入一個採樣管中,這些分別經過理論論證、實驗室驗證以及疫情地區真實樣本的現場驗證,其陽性檢出率與單採樣本是沒有明顯差異的,結果準確可靠。
但如果在實驗室中再將10合1混採管進一步多管混檢,如3管或5管混,相當於實行30混1或50混1,這種混樣檢測方式加大了樣本稀釋,尚未進行實驗室和臨牀驗證其與單採樣本之間陽性檢出率的差異,存在陽性漏檢的風險。
文/本報記者 屈暢 統籌/蔣朔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