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選票分散反映了德國人無所適從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26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的社會民主黨總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中)向支持者致意。 新華社發

  ■本報駐柏林記者 王蓓華

  歷時一年多,跌宕起伏的德國大選在26日終於落下帷幕。長期陷於低谷的社民黨先後反超異軍突起的綠黨、德國多年來的第一大黨聯盟黨(由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最後以微弱優勢領先,取得理論上的優先組閣權。

  據德國DW電視台27日報道,據統計,在參加選舉的47個政黨中,中左翼的德國社民黨獲25.7%的選票,中右翼的聯盟黨得票率為24.1%,社民黨已宣佈勝出。綠黨的得票率約為14.8%,自民黨的得票率約為11.5%,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的得票率約為10.3%。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選民們用選票説明,他們希望由他出任下屆總理。同時,默克爾所在聯盟黨的候選人拉舍特也表示,聯盟黨仍有權牽頭組閣。基於德國複雜的選舉和組閣制度,兩位候選總理各有依據,説的都沒錯。正因如此,下屆德國政府的組成乃至政策走向目前依然有着多種可能性。

  目前看來,由社民黨牽頭,綠黨和自民黨作為執政夥伴參與的“紅綠燈組合”概率相對較大。同時,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組合談判擱淺的可能。此種情況下,更善於妥協的拉舍特仍有機會帶領聯盟黨與自民黨和綠黨組成“牙買加”執政聯盟。

  由於不同的組閣組合將決定未來德國不同的發展方向,而最大的兩黨比分如此接近,因此各方台下的較量仍在繼續。同時,三方談判的難度顯然更高。因此完成組閣實際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德國此次投票率高達76.6%。計票結果顯示,與2017年大選得票率相比,社民黨漲了5.2%(與最低谷時的15%左右相比,漲幅達10個點以上);聯盟黨則大跌8.9%。此外,綠黨得票率也較上一屆選舉大漲5.9%;自民黨則略漲0.8個點;選擇黨獲得10.3%的選票,跌了2.3個點;左翼黨得票率4.9%,大幅下滑4.3個點。投票給其他各黨的比例則升了3.7個點,達8.7%。

  枯燥的數據背後,清晰顯示的是德國民眾對於主要大黨的不滿和無所適從。

  首先,聯盟黨和社民黨的歷史支持率都曾高達50%左右。近年來先是社民黨,這次是聯盟黨得票率一路下滑,跌進歷史最低點。社民黨此次雖有所回升,但仍未回到30%。對於這兩個歷史悠久的大黨而言,這不能説是正常的。

  其次,投票率在幾個主要政黨之間較前更加分散,説明德國社會面臨的問題更多、更緊迫。記者在柏林一處投票點採訪了兩名投票給社民黨的青年男子,兩人表示聯盟黨執政期間對國家的管理不夠好,有很多問題。比如疫情控制問題、移民問題、數字技術和基礎建設發展緩慢等,“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現在停滯不前,需要改變”。

  第三,數據背後的拋物線也反映出德國民眾關注點的變化,比如,社民黨和綠黨的選情大漲,表明目前民眾更關注社會公平以及氣候變化。記者在柏林市政廳投票點採訪時,一位中年女性就表示,她投給了綠黨,但綠黨勝出的幾率太小,社民黨可能性更大一些。希望社民黨和綠黨聯合執政的新政府能更關注和改善氣候問題。

  由此可見,選情的此消彼長雖有候選人個人魅力和選舉策略等因素,但更深層的是德國一些民眾長期、逐步積累的對現狀的不滿和有所改變的期望。另一方面,雙方支持率如此接近,又顯示出一部分德國人希望保持現狀,另一部分雖期待改變,但對於變化朝向何處、是否可控、將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又頗感忐忑。這種不確定性正是導致此次得票率分散,且所有政黨得票率都偏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看來,德國很可能將出現自1960年代以來的第一個三黨聯合政府。這對於期待改變的德國民眾而言並非福音。此前的大聯盟政府就因為需要彼此妥協,導致很多政策無法順利出台或及時實施。一個三黨聯合,且在關鍵的財政、氣候等政策方向上南轅北轍的政府,執政時可能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掣肘。正因如此,很多柏林選民在選舉結束後都表示出對結果的不滿。(本報柏林9月27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