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立功創模,軍營升起閃亮的星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立功創模,軍營升起閃亮的星

編者按 創先爭優,邁向一流。隨着《軍隊功勳榮譽表彰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印發,全軍部隊迅速掀起新時代立功創模活動熱潮,廣大官兵聚焦備戰打仗,矢志精武強能,奮力崗位建功,湧現出一大批先進單位和模範人物。他們,是軍營裏最亮的星。請看——

3月2日,新疆軍區某團開展要點奪控演練。裝甲步兵二連官兵表現突出,揮舞連旗慶祝勝利。解放軍報記者 欒 鋮攝

讓謀戰者感受無上榮耀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鄧東睿 通訊員 孫 波 胡 耀

“先鋒先行,敢闖敢拼,善於攻堅,能打硬仗!”2月下旬,南國腹地某訓練場上,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發射二營官兵整齊列隊,口號震天。隊伍前方,營長江俊鵬手拿獎章和獎盃,為近期演訓中創破紀錄的“先鋒發射架”“金牌指揮長”“金牌操作號手”頒獎。

該旅領導介紹,作為兩度榮立集體一等功的我軍第一支地地常規導彈部隊,組建20餘年來,他們始終把打贏當作使命,將榮譽視為生命,通過各種手段激勵官兵向戰謀戰、崗位建功、精武強能、爭創一流。無論日常演練、比武競賽,還是紅藍對抗、實彈發射,他們都會按時組織表彰獎勵。

一級軍士長左小山,曾3次參加國慶閲兵,他駕駛的發射車車頭鑲嵌着7顆紅色五角星。據他介紹,這些紅五星是戰車的“榮譽標識”,每一顆代表執行過一次實彈發射或閲兵任務。因此,自打官兵一入營,該旅就引導大家爭當“追星族”,為自己所在的發射單元贏得一顆紅五星。

在該旅史館一樓大廳內,矗立着幾面“號手牆”,只有打過實彈的官兵,才有資格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上面。“‘號手牆’好像有一種魔力,新兵看了躍躍欲試,老兵見了熱血沸騰。”發射一營戰士周文芳告訴記者,他先後6次榮登“號手牆”,但總覺得遠遠不夠,“作為軍人,誰不想獲得更多榮譽、爭取更大榮光呢?”

前不久,《軍隊功勳榮譽表彰條例》印發後,該旅詳細收集整理“紅星車”“號手牆”背後的故事。在此過程中,發射四連新兵陳章斌聽到這樣一個細節——

那年,修理營一級軍士長肖長明幹滿30年光榮退役。離隊前,為了讓這位一直在幕後保障導彈發射的老兵一圓“發射夢”,旅領導專門把他請到史館裏的導彈模擬發射區。當肖長明按下紅色“發射”按鈕,看到導彈刺向蒼穹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英雄不問出處,建功就在軍營。聽完肖長明的故事,此前還在為自己的將來發展糾結的陳章斌深受觸動,幾度落淚。他暗下決心:一定以老班長為榜樣,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書寫屬於自己的軍旅榮光!

給幹事者提供用武之地

■張大鵬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少波

一場送喜報活動,讓孫詩東從部隊“火”到了家鄉。

3月6日,河南省信陽市城陽開發區馬營村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在軍地領導和鄰里鄉親的簇擁下,一份二等功喜報送到了某信息通信基地高級工程師孫詩東父母的手中。

入選某專項人才庫、獲評高級職稱、享受軍隊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去年一年,孫詩東榮獲5項殊榮,讓這位埋頭苦幹的“技術大拿”成了單位的紅人和官兵學習的榜樣。

“你有多大成績,我們就給多大榮譽。”該基地某中心政治工作部主任張能華介紹,跨越千里把喜報送到立功官兵家中,就是要立起崇尚榮譽、創先爭優的導向,激發官兵練兵備戰、幹事創業熱情。

前段時間,該基地一級軍士長高玉華第3次申請延期服役,希望繼續留在部隊工作。為何一再選擇延期?高玉華坦言:他捨不得自己的工作室。

作為專業技術骨幹,高玉華精通50餘種裝備操作維修,多次立功受獎。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該基地專門成立了“高玉華工作室”,由他牽頭組織開展課題攻關,先後孵化出20多種專用器械、10餘種故障排查法,培養專業技術骨幹500餘名。

讓立功者再立新功,給模範者委以重任。該基地有一份“紅名單”,平時表現突出、具有發展潛力的官兵都會被記錄在案,每逢執行重大任務、晉職晉銜、評功評獎時予以優先考慮。被上級評為“優秀共產黨員”的翁春芳,就是其中的一員。

4年前,他因長期紮根高原,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一等功,被破格提拔為營長。談到再次喜獲殊榮,翁春芳話語中充滿對組織的感恩:“只要想幹、願幹、能幹,部隊就會提供建功立業的廣闊舞台。”

正確的導向激勵人,實幹的氛圍鼓舞人。該基地還通過定期舉辦先進事蹟報告會、強軍故事會等形式,把不同崗位的先進典型請上講台,激勵大家爭做行業先鋒、崗位標兵、技術能手。

近期,該基地出台一系列措施,將立功創模與羣眾性練兵比武有機結合起來,廣泛開展課題攻關和創破紀錄活動,官兵們鬥志昂揚,掀起新的練兵備戰熱潮。

“我們渴望建立真正的戰功”

——對話第八十三集團軍某旅“紅一連”指導員鄭紀文

■陶 然 解放軍報記者 周 遠

最近兩年,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隊指導員鄭紀文被評為陸軍第四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人們這樣評價“紅一連”:新時代立功創模活動的一面旗幟。請看記者對鄭紀文的專訪。

問:連隊取得這麼多榮譽,有什麼秘訣嗎?

答:我們連是誕生於秋收起義的紅軍連隊,開創了我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革命戰爭年代,連隊參加了300餘場戰役戰鬥,屢屢進攻當主力、阻擊當前衞。可以説,爭創榮譽、爭立軍功早已成為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連大力開展新時代立功創模活動,樹立起這樣一種觀念:榮譽不是憑資格等來的,也不是評比時爭來的,而是靠奮力拼搏、腳踏實地幹出來的。官兵們把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見紅旗就扛、有第一就爭,創先爭優氛圍非常濃厚。

我們連有一項沿用數十年的制度——月評6名優秀共產黨員。表面上看,大家爭的是這項榮譽,其實爭的是在學習上、訓練上、工作上、生活上、打仗上的模範帶頭。一句話,就是看誰的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好。

問:聽説有一次你們把“慶功會”開成了“揭短會”?

答:是的。我們連隊有句話:不在榮譽旗下沾沾自喜,為連旗再添新風采;不在“紅菜盤”前坐享美味,為連隊再立新功勞;不在功勞簿上酣然入睡,為連史再譜新篇章。前不久,旅裏組織“紅一連”集體一等功授牌儀式,有些戰士開始飄飄然,建議好好慶祝慶祝。黨支部否決了這個建議,及時組織官兵開展“面對榮譽怎麼看、保持先進怎麼辦”討論,查擺差距和不足,為新年度連隊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讓大家明白:輝煌屬於過去,每一項榮譽都是新的起點。

問:前段時間,《軍隊功勳榮譽表彰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出台,對官兵有什麼觸動?

答:我們第一時間組織官兵進行了認真學習,並展開“學習紅一連、批評紅一連、超越紅一連”活動,引導大家進一步練強基層建設內功、練硬備戰打仗本領。全連官兵深受鼓舞,紛紛表示儘管連隊獲得了很多榮譽,但與革命先輩的卓越功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我們渴望建立真正的戰功。

奮飛強軍征途

■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副部隊長 袁 偉

我小時候最喜歡英雄人物、最愛聽戰鬥故事,並立志長大後從軍報國。2005年,我參軍入伍,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軍旅最初的日子平淡無奇,真正激勵我勇攀高峯的是大國重器的橫空出世。那年,我從電視上見證殲-15戰機首次在遼寧艦上降落,腦海裏突然冒出飛艦載機的念頭。當“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來我部招收艦載機飛行員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記得戴明盟當時問我:“知不知道飛艦載機風險很大?”我語氣堅定地回答:“知道,但就是想飛,做夢都想上航母!”

就這樣,2015年,我如願加入“飛鯊”戰隊。我知道,這是新時代提供的人生機遇,也是強軍事業搭建的廣闊舞台。

當時,我和張超都是“插班生”。為儘快趕進度,我倆把一天當成兩天用,模擬飛行和實裝飛行均超過正常值的3倍,僅用6個月就追上了同班的戰友。

然而,一次陸基模擬着艦訓練,張超卻不幸倒下了,倒在了離夢想最近的地方……戰友的英逝讓我悲痛不已,也讓我深深懂得:要奮鬥就會有犧牲!

2017年,在一次訓練中,我駕駛殲-15飛機突遇空中撞鳥特情。電光火石間,經過上百次的準確操縱,我將“飛鯊”安全帶了回來。

近年來,隨着軍事鬥爭準備深入推進,高難課目訓練已成常態,我和戰友們都保持着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狀態,抓緊練就制勝本領。其間,我兩次榮立一等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偉大時代對我們這個團隊的褒獎。

站在航母甲板上眺望14°仰角,那正是艦載機飛行員放飛夢想的支點。我們惟有苦練精飛、向戰奮飛,才能不負韶華、不負強軍。

(王盟、解放軍報記者錢曉虎整理)

建功國際賽場

■第80集團軍某旅副連長 牛 明

作為第80集團軍某旅一名基層指揮員,早在2013年,我就隨隊參加全軍特種部隊比武,取得傘降滲透課目第一名,榮立一等功。去年8月,我再次出征參加國際軍事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登上領獎台,看着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支瞄準一流的軍隊,必須具有世界眼光;一名矢志打贏的軍人,必須具備與各國強手一較高下的能力。“在全軍比武中斬獲桂冠,走出國門,我還能續寫輝煌嗎?”備戰國際軍事比賽的日子裏,我不斷給自己鼓勁。每天起牀號還沒吹響,我就早早來到訓練場,練據槍穩度、練瞄準精度、練射擊速度,有時在潮濕冰冷的地上,一趴就是好幾個小時。到了晚上,我繼續挑燈夜戰,熟悉比賽規則,組織兵棋推演,研究制訂訓練方案,甚至精算到每一秒、每一步、每一發子彈。

出征的日子到了。在誓師大會上,我和戰友們高舉右拳莊嚴宣誓:為祖國爭光,為軍旗添彩,一定要比出中國軍人的威風來!

比賽開始後,15個國家的參賽隊員按照資格賽、個人賽、團體賽、對決4個階段展開激烈角逐。

軍旅無處不衝鋒,建功就要在沙場。經過幾天的奮力拼搏,我和戰友們最終奪得“戰術射手”項目應用射擊比賽總評第二名。

“中國軍人,好樣的!”面對他國選手的稱讚,我既自豪又有些遺憾—沒拿到冠軍,只能説明自己還不夠優秀。

也正是這次出國比賽,使我有機會將自己置於世界軍隊的座標系內,開闊了視野,看到了不足,也學習到外軍很多先進訓練理念。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在國際賽場上斬獲金牌,將五星紅旗升到最高處。

(王欣、解放軍報特約記者王寧、記者宋子洵整理)

作者:鄧東睿、孫 波、胡 耀等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