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媒體報道,前日德媒刊登的一份採訪候任外長貝爾伯格的記錄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面對記者的各種“挖坑”拿着美國的態度來要求她明確表態對華關係,這位準外長几乎是沒有猶豫回答德政府將會把對華關係調整為“競爭”,且未來對中國走強硬路線。除此之外,自民黨、綠黨、社民黨的組閣協議中,也提到了未來必須改變對中國的態度,這意味着已經在德國政府中成為了一條“共識”內容。
德媒《經濟週刊》提到,目前很多人擔心的是一旦對華政策改變,即所謂的傾向美國路線後,德國能拿到多少利益,又會損失多少好處?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從去年開始就超越美國成為德國出口最大國,其銷售的工業機械、車輛零件、有機化學物品等在中國頗受歡迎;如果這條貿易線路受損的話,他們的損失將會“不限於一個天文數字”;而美國到底能為其補貼多少?從美國對烏克蘭反俄、立陶宛和中國對抗等支持態度上來看,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嘴上,實際援助很少。但即使如此,組閣的三個黨派中自民黨和綠黨仍然多次主張必須對華改變政策。
昨天上午,即將上任的德國候任總理奧拉夫·朔爾茨通過歐盟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向中方傳話。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傳話中朔爾茨沒有再用模糊的言論,而是直接表態他將會“延續默克爾總理的對華路線。” 但馬上德媒就提出質疑:既然上個月的這份三黨組閣協議中,對華系統性競爭政策已經變成了他們的“共識”,那麼朔爾茨單方面繼續走默克爾路線,必然會偏離這份組閣協議,而引起其他兩個黨派的不滿;這意味着他會和同僚們發生爭議,這位新總理會如何處理爭議?
朔爾茨則表態稱,他將會盡最大努力牽制其他兩個黨派,推行自己的政策。報道這則消息的同時德媒還註明,一個多月前政府還在過渡時期時,朔爾茨就對受到阻礙的中歐投資協定(CAI)表示了支持,儘管這份協定岌岌可危通過困難;且上個月朔爾茨和默克爾有過多次會晤交談,其中中國話題一直是熱點。所以他們相信現總理會如自己所説的延續默克爾政策,即使這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目前有一個比較良好的信號是兩國的貿易仍在自由進行,沒有受到外來阻力。上月末朔爾茨上台後第三天德國聯邦鐵路還投資了中歐18國貿易專列建設的子公司,種種跡象表明,至少在一開始時朔爾茨並沒有打算改變默克爾的對華路線,但在後續過程尤其是對其他兩黨的政策權衡中,能否改變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