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7日,延慶賽區迎來今冬第一場強降雪。這次寒潮天氣出現了雨轉雨夾雪再轉雪的複雜降水過程,降雪時間持續達20個小時,累積降雪量達到暴雪。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啓動應急預案,保障國際雪橇聯合會雪橇訓練周正常運行。
6日下午16時30分,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開始降雪。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建設在海陀山腳下,賽道全長1975米,垂直落差超過121米,場館道路坡度大、轉彎多,並且運送運動員和雪橇的運輸車需要頻繁往返於出發區和結束區之間,雨雪天氣對道路運行造成極大影響。
為確保7日的訓練正常進行,場館運行團隊啓動掃雪鏟冰應急作業。清廢業務領域和場館業主後勤團隊第一時間響應,啓動2個備勤點的儲備車輛,連夜奮戰對場館道路和場地進行除雪。3輛多功能除雪車、2輛雪鏟車、2輛融雪劑撒佈車和3輛皮卡車輪番上陣,對於車輛清掃不到的平台、廣場、道路和其他露天區域,派出80餘名保潔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和小型機械作業。儘管降雪一直持續,但經過作業人員的努力,清晨5時,場館道路已具備雙向通行條件,除淨率達到75%以上。
國際雪橇聯合會雪橇訓練週期間,運動員住在延慶城區的指定酒店。保障交通安全是首要任務。凌晨5點,天還是漆黑的,早已裝好防滑鏈的19輛場館接駁車整裝待發。駕駛員們一邊為車輛預熱,一邊冒雪清理車上厚厚的積雪。透過車燈照出的光束,能看見紛紛飄落的雪花。5點30分,第一輛運動員班車從酒店出發,按照運行時刻表,6點30分,運動員抵達場館。
由於海陀山地區海拔高、氣温低,雪後路面非常容易結冰,場館運行團隊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隨時對場館內道路進行清掃。80餘名清廢和業主工作人員,70餘名交通保障人員一刻都沒有停歇,確保道路暢通和交通組織平穩運行。面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場館運行以來第一次強降雪,此次的有效應對為冬奧賽時場館運行積累了寶貴經驗。
攝影/楊晉凱 段學鋒 閆承華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褚鵬
編輯/徐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