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地鐵口從3公里到874米,耗時從半小時縮短到十分鐘。政協委員步行丈量小區離地鐵口最近的出入口,打通居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
一年多來,洪山區洪山街道政協委員協商議事之家政協委員深入相國花園027小區,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與羣眾面對面與民意零距離,助力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前不久,政協委員還協調給新開設的南門安裝了智能門禁。“現在不僅出行方便了,連門禁都高大上了,必須手動點贊。”居民們説。
測量後門離地鐵口最短距離
政協委員多次步行踏勘
4月25日,長江日報記者實地走訪,從地鐵7號線瑞安街站到相國花園027小區南門,導航顯示步行10分鐘不到900米。
“以前沒開通這個門的時候,我們搭地鐵要從雄楚大道的東門出行,得繞一大圈,步行要花半個鐘頭。”小區居民梁阿姨告訴記者,小區建於2008年,是個有年頭的老舊小區。2018年隨着地鐵7號線的開通,小區居民的出行多了一種選擇,但同時大家也“吐槽”現有的兩個門都距離地鐵口太遠,出行不便。
南門入口處。 記者汪甦 攝
“只有走進羣眾,才能把真正的問題找出來。”去年以來,洪山區洪山街道政協委員協商議事之家積極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組織區政協委員下沉社區,搭建專門協商平台,建立專事協商規則,提升專職協商效能,助推基層社會治理。
“小區已經有兩個門了,還開不開後門?”“開後門是好事,要離地鐵近,要安全更要便捷,設在哪裏最合適?”“小區南邊有個城中村,打開後門會不會有治安隱患?”“緊挨着後門的就是車道,還有個火車道口,來來往往的會增加安全風險吧?”……
居民人臉識別進入小區。 記者汪甦 攝
在商量開不開後門的議論中,面對出現的各類問題,街道和社區依託一線協商,把協商會開在小區廣場,開進小區微信羣。與小區業委會、業主代表們一場場收集民情民意、協調解決問題的協商會開下來,也讓政協委員、物業經理、社區黨支部委員們更加有底。
區政協委員周林和小區物業經理蔡豐、社區黨支部委員宋新軍等人多次實地勘察,反覆測算通過小區各出口前往地鐵站的實際距離與耗時。從3公里、1500米、1000米、900米……最終確定距離地鐵口874米處開設小區南門是最優的出行方案。
“作為政協委員,必須把身子沉下去,才能更好地瞭解基層的呼聲,才能把羣眾的需求找準找深找實。”周林説。
以前反對的居民連聲稱讚
自發當“監工”
小區南門。 記者汪甦 攝
在小區南門,記者現場看到,入口處豎立着“小區出口 注意行人的藍色醒目標識。居民通過V型過道,拾級而上。台階是分級的,每六到七個台階就設有一段平緩路台。台階兩側是鏤空的不鏽鋼欄杆,進口處是一個閘口式的智能門禁。在門禁的右上方,記者發現還有一卷黃色的遮簾。
小區智能門禁處上方的布簾為居民遮陽。 記者汪甦 攝
“這樣的設計,背後也有故事哩。”社區黨支部委員宋新軍饒有興致地介紹道,樓梯如果連續到底,坡度太高,不方便小區的老年人和小孩出行;兩側拆除了原先的實心圍牆,做成鏤空欄杆,是為了居民出門時能看得到來往的車輛,增強出行安全性。
“人臉識別的門禁還是周林委員自掏腰包購置的。這滿滿的貼心細節,讓以前不同意開門的居民都贊同了。”物業經理蔡豐説,以前擔心有治安隱患和安全風險的居民現在都“真香”了,特別是在南門的施工期間,不少居民自發到場“監工”並提建議,“比如説欄杆的材質,他們建議用不鏽鋼的;鋪設磚頭時,還會時不時用腳踩踩扎不紮實,把小區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在關心。”
一線協商辦實事
一切以羣眾滿意為“金標準”
“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這是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基本路徑和方法。參與過協商討論的居民周健身對變了樣的小區讚不絕口,“出門買菜方便了,刷臉門禁智能化,事事辦進了心坎裏,住在這裏更舒暢了。”
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一切以羣眾滿意為“金標準”。從相國花園027小區的出行變化中,洪山區政協相關負責人得到啓示,“在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一線協商·共同締造’的關鍵在‘共同’,始終發揮委員作用,始終突出羣眾主體,有效激發羣眾主人翁意識。藉助政協一線協商平台,將協商目標與居民意願訴求相統一,從房前屋後實事做起,變‘你我’為‘我們’,有效激發社區建設發展內生動力,最終實現美好家園共建共享。”
(長江日報記者汪甦 通訊員丁璐)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