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清朝八旗、綠營已經不堪一擊,新崛起的湘軍走上歷史舞台,為大清南征北戰,續命五十餘年,堪稱是清朝中興之第一功臣。湘軍,主要有三支:曾國藩湘軍,從曾氏分出去的李鴻章淮軍、左宗棠楚軍;他們在鎮壓太平軍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是一支勁旅。
對內作戰是高手,反擊外來侵略呢,湘軍還那麼厲害嗎?這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曾國藩湘軍系列被裁撤,表示機會不多;李鴻章淮軍基本都是戰敗,主帥都可以狂奔七百里,海軍則避戰保船不出。左宗棠楚軍呢?影響力沒有前兩支那麼大,卻在反侵略戰爭中血性十足,多次以少勝多,取得勝利。例如,本文的主角,甲午戰爭中的亮點,徐邦道。
徐邦道,四川涪州人,行伍出身,與湘軍第一猛將鮑超是老鄉,且經常並肩作戰。1855年,18歲的徐道邦前往湖北武昌投軍,隸屬胡林翼部,此時鮑超也正在追隨胡林翼,次年就去湖南招兵,組建“霆軍”。
來到武昌,準確地説是武昌郊外,因為城池已經被韋俊佔領,胡林翼在攻打城池時被反殺,若不是鮑超拼命衝殺,胡林翼估計就陣亡了。韋俊是驍將,正面強硬攻擊不是辦法,胡林翼決定從外圍入手,利用水師優勢,慢慢困死守軍。
憑藉水師優勢,胡林翼讓李孟羣、鮑超率水師攻打漢陽太平軍“水營”,小兵徐道邦奮勇拼殺,第一個攻上龜山,表現格外顯眼。如此,徐邦道升任千總,相當於連長。
胡林翼喜歡從底層選拔人才,徐邦道作戰勇猛,表現機會很多,不久就擔任了三品參將,躋身中層武官。胡林翼死後,徐邦道改隸左宗棠。1862年初,徐道邦開始迎來人生第一輝煌,就是開啓了太平天國王爺“收割機”時代,不是追着他們吊打,就是將其斬首、活捉,成為一顆耀眼將星。
1862年初,石達開5萬大軍攻打涪州,徐邦道為守住家鄉,冒着槍林彈雨衝殺在第一線,奪取太平軍營壘十餘座,攻佔山樑,斬殺太平軍數千人。石達開率軍來救援,徐邦道半路設伏,再次斬殺千餘人,石達開落荒而逃。
1863年,徐道邦救援漢中,俘虜祜王藍成春弟弟。1866年,參與廣東嘉應州之戰,康王汪海洋、偕王譚體元戰死。1867年,徐邦道在贛榆之戰中,率領騎兵衝擊,魯王任化邦戰死。接着,徐邦道追擊首王範汝增、列王許昌先,將其就地斬殺,太平軍數千陣亡。1868年,圍堵遵王賴文光,揚州將其活捉。
擊殺太平軍時,徐邦道非常勇猛,號稱是王爺“收割機”。因此,左宗棠極力提拔,保薦他為提督,從一品武官。從小兵混到戰區司令,徐邦道靠的就是勇猛拼殺,悍不畏死,打出了川軍之威名。但是,真正讓他名留青史的,是甲午戰爭期間,他屢次創造出的奇蹟,成為一大亮點。
1894年8月,甲午戰爭爆發,淮軍陸師主帥葉志超放棄平壤,狂奔七百里,日軍乘勝追擊,攻入遼東;淮軍海軍提督(總司令)丁汝昌,避戰保船,躲到威海衞軍港,拱手讓出制海權。如此,日軍將戰火燒到中國境內,形勢萬分危險。
11月,日本聚集數萬大軍,兵分三路,準備奪取旅大,摧毀海軍要塞。想要確保旅大安全,必須守住金州。那麼,誰來守金州呢?就是提督徐邦道,他手下只有拱衞軍步兵1500人。
抵達金州後,徐邦道加固城池,並在城外要地埋伏,搶佔兩側山嶺。11月5日上午,號稱日本“軍神”乃木希典少將率3000餘人前來進攻,遭到湘軍猛烈反擊,第二大隊副官被擊斃,日軍狼狽逃跑。下午,乃木希典又發動三次進攻,結果出了丟下日軍屍體,沒啥進展。
連續進攻失敗,乃木希典調來火炮30門,向兩側山頂猛轟,而後派步兵發起衝鋒,與湘軍進行白刃戰。受到炮火轟炸,湘軍死傷慘重,但死戰不退,連續挫敗日軍步兵攻勢,守住了山嶺。如此,乃木希典大怒,再次衝鋒,並親臨第一線指揮戰鬥,可日軍就是攻不上山頂。
頂住乃木希典攻勢,徐邦道堪稱戰神,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之神話。然而,李鴻章淮軍表現不佳,日軍擊敗淮軍後趕來增援,從側後包抄金州東路。為避免腹背受敵,徐邦道放棄東路,入城據守。
入城後,乃木希典等各路日軍5000餘人前來攻打金州,並攜帶70餘門新式西洋火炮,集中攻打城東北三里莊。除了火炮轟擊,日軍還挖掘地道攻城,將東門與北門炸燬,而後殺入內城。對此,徐邦道只能利用街道防禦工事,與日軍進行巷戰,並親手斬殺十餘人。
巷戰很激烈,徐邦道也勇猛,但寡不敵眾,只好撤出金州。看到湘軍撤退,乃木希典認為徐道邦會是下一個葉志超,肯定狂奔,如同喪家之犬。為此,乃木希典派出騎兵部隊追擊,擴大戰果。
乃木希典想法不錯,但徐邦道不是葉志超,他血性十足。徐邦道所部雖然損失慘重,卻沒有潰敗,而是在半路設下埋伏,將日軍騎兵擊敗,斬殺數十人,大漲湘軍士氣。
設伏成功,日軍騎兵敗退,但徐邦道沒追擊,因為湘軍連續血戰多日,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為此,徐邦道帶來部下來到旅大,先填飽肚子,然後與薑桂題、程允和等悍將聚集5000兵馬,再次前往土城設伏。
乃木希典看到日軍戰敗,自然不甘心,於是派出騎兵部隊、步兵第三聯隊,再次來土城,試圖打通前往旅大之路。誰知,徐邦道等早已準備好戰鬥,一頓炮擊過後,第一個從山頂衝殺而來,日軍陣腳大亂,百餘人被殺,“苦戰之狀,實非筆墨所能盡述”,再次遭遇失敗。
不久,雙方在旅大雞冠山再次爆發戰鬥,徐邦道身先士卒,日軍多位少佐在戰鬥中被殺。可惜,其他路清軍表現不佳,徐邦道千餘人無法挽回大局,旅大還是落入日軍之手。
旅大陷落後,徐邦道繼續與日軍戰鬥,利用地形、工事反擊日軍,在伏擊戰中多次獲勝。可惜,清政府對外妥協,簽訂《馬關條約》,徐邦道憤憤不平。甲午戰爭結束不久,徐邦道積勞成疾,病逝軍中。
從對打太平軍到反擊日軍侵略,左宗棠麾下悍將徐邦道都堪稱猛將,是悍不畏死之血性男兒。若是淮軍主力也如此,何愁日軍不敗。
參考書目:《湘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