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開車下路肩經常有,不注意這兩點傷胎又傷車,這兩個技巧學會無憂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綜合

很多人覺得馬路牙子容易下,而不容易上,其實上路牙子和下路牙子都是有技巧的,操作不當很容易毀車、毀胎、有的可能直接把減震器墩壞,甚至車底盤直接卡在路牙子上,上下都不能動了。那下路牙子需要注意什麼?又有哪些關鍵技巧呢?今天我就通過現場演示,給大家做關鍵點講解。

首先目測一下路牙子高度和車輛底盤高度的關係:我現在實測一下這個路牙子的高度是23釐米,因為這個地方剛好是下水道井蓋位置,比路面略低一些,實際操作中儘量選擇路面較高的位置,也就是儘量在路牙子離地最近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落差。

我再測量一下車輛底邊裙離地高度是多少?實測接近車輪位置的車身底邊裙離地高度27釐米,減去路牙子高度23釐米,還有4釐米的間隙。

從理論上來講這個4釐米的間隙不會託底,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兩點,第一是下路牙子時由於車身瞬間着地,車身會下蹲,底邊裙有可能在路牙子上劇烈的蹲一下;

另外就是加裝發動機底盤護板的車輛,護板可能比這個底邊裙還要低一些,有可能底邊裙沒託底,但是底盤發動機護板拖底了。

接下來我上車,開始下路牙子操作:我現在車內,可以看到車輛前方有一棵樹,路牙子下面的路面比較窄,車輛下路牙子往右轉就需要在路牙子上面開始向右擺斜車身。

起步往前移動向右打方向,避開左側這棵樹,但還是讓左側車身儘量貼近左側這棵樹,目的是儘量減少車身向右的擺斜角度,下路牙子後向右轉,需要讓左前輪先下,如果前方道路路面寬闊,也可以左右兩個輪胎同時下,現在只能先下一個。因為在車內無法判斷輪胎的精確位置,所以需要把車速放的極慢,讓輪胎一點點往前挪動。

現在從外景可以看到,左前輪在往前移動,接近到路肩邊沿時,進一步減速,右腳點住剎車一點點松,松一點立即踩一下剎車,

看上去好像是把輪胎慢慢放到路面上一樣,車身沒有產生劇烈顛簸震動;

左前輪着地後,我們再看一下右前輪,右側輪胎在接近到路肩邊沿前,有一個向左打一點點方向的動作,這是為了儘量讓胎面的橫斷面與路肩邊沿接觸更多一些,降低胎壁的壓力。

當輪胎下降到半空中,還沒有着地的這個瞬間,可以看到胎壁擠壓也達到了最大值,如果這個輪胎斜度再大一些,擠壓也就會更嚴重,胎壁受傷甚至爆胎的可能性都會有的。

現在視角再回到左後輪,操作還是一樣的,儘量放慢速度,讓輪胎沿着路肩一點點降到路面上,沒有產生劇烈震動和顛簸。現在看到的是左後輪下路肩的瞬間,輪胎的擠壓情況,落地過程比較自然,胎壁沒有太多的擠壓。

還不要着急走,還有右後輪也就是最後一個輪胎,因為車頭繼續向右轉,車身與路肩的夾角進一步變小,這樣右後輪下路肩的時候,路肩邊沿對輪胎胎壁就比較容易形成切割。

我們來看一下,當輪胎下到一半的時候,胎壁擠壓達到了最大值,這隻輪胎受到擠壓的程度也是最嚴重的。

通過觀察四隻輪胎下路肩的演示,可以看得出,在前面路面較窄的情況下右轉下路肩,前輪是可控的,因為前輪是轉向輪,又是前輪先下,左後輪下的時候,車身與路肩夾角還比較大,也是比較安全的,就是右後輪受傷的可能性較大。反之,下路肩向左轉的話,左後輪夾角最小,受傷的可能性也最大。

那有沒有辦法,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讓四個輪胎下路肩時都儘可能的擴大夾角,降低胎壁受損的幾率呢?有的,下面我演示一下倒車下路肩。

倒車也是在輪胎接近到路肩邊沿時儘量放慢速度,由於前輪轉向輪在後,後輪非轉向輪在前,先下後輪,就增加了後輪胎面與路肩邊沿接觸面的可控度。

現在先下左後輪,可以看到左後輪在下路肩半空時,胎面橫斷面和路肩邊沿是全接觸的,所以對胎壁沒有擠壓,

右後輪在下路肩時,角度有所變化,但是胎面斷面與路肩接觸面也很大,胎壁不受影響。

我們再看看最後一個輪胎,右前輪怎麼樣,由於前輪是轉向輪,當後輪安全下路肩以後,由於下來後調整車身的需要,可以繼續向右打方向,這樣胎面橫斷面也能夠儘量調整到與路肩邊沿相對大的接觸面,

所以在右前輪下來的時候,要比剛才前進下路肩時右後輪的擠壓程度要小,從而降低了受損的幾率。

通過以上前進和後退下路肩演示,我們可以總結出兩條關鍵技巧,第一是車身的角度:儘量讓胎面橫斷面和路肩邊沿接觸更大,防止對輪胎最薄弱部位也就是對“胎壁”的擠壓;

第二就是速度:一定要放慢,就好像做慢動作一樣,不要因為輪胎的快速落地,墩壞減震器和底盤託底或者車身底盤卡在路肩上。

【來源:旅行攝影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