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和平使命-2021”聯合軍演的中方參演部隊正在進行鐵運裝載。仲崇嶺/攝
“和平使命-2021”上海合作組織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我軍參演部隊鐵路輸送的首列火車,黑夜中從吉林白城火車站出發,於北京時間8月27日15時30分,在距離滿洲里國門約20公里的鐵路站點戛然停下。
坐落着紅色交通線遺址、中共六大紀念館的邊疆重鎮滿洲里,因為一條鐵路成長為一座城市。滿洲里火車站始建於1901年,“目睹”了日俄戰爭的烽煙,“熬過”了侵華日軍統治下的蕭條……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和地方先後多次投資對鐵路場站和公路口岸進行擴能擴容改造,使其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陸路口岸。當年的北疆邊塞和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已成為中歐班列來往不絕的通衢,被世界譽為“亞歐大陸金橋”。
這條“紅色交通線”也是中國軍隊走出國門參加聯演聯訓的見證者。自2007年迎來第一支成建制部隊,滿洲里口岸已先後10多次執行部隊跨國鐵路運輸投送保障任務,裝卸載道路從最初的1條擴展到4條,可滿足軍列晝夜在兩條專線同時裝卸載、大型武器裝備直接開上列車。換裝效率從最初的24小時通過1列,逐漸躍升為如今的24小時通過6列,書寫了我國軍事力量遠程投送保障能力躍升的新篇章。
3年前的這個時節,筆者應邀赴俄羅斯參加“東方-2018”戰略演習,那次任務被譽為中國軍隊“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出境參演,此次專列車廂裏的不少官兵都參加過那次演習。昏黃的車燈之下,回憶起那場盛況空前的轉運大會戰,呼倫貝爾軍代處主任王百元説:“那次演習讓滿洲里站迎來了建站117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考驗。兩個月時間裏,這裏往返跨境運輸投送軍列56列,往返運送人員3000多名、武器裝備1000餘台件,創下我軍出境演習跨國投送規模之最!”
你一言、我一語的談笑聲中,列車員打開了車門,8名滿洲里市扎賚諾爾區人民醫院防疫人員手提肩扛各種設備走進車廂,逐個官兵採集鼻咽拭子。
做好保障計劃是專列通關的通行證,也是縮短通關時間的重要前提。而這份計劃不是簡單地列好表格,它需要所有信息都精確無誤,如果在通關檢查中發現細微的差錯,都要打回重新一個個關口報批。為了不耽擱專列出行時間,呼倫貝爾軍代處幾位軍代表幾天來電話不斷,從梯隊分列到沿途編組站的分列、從彈藥與人員的編組隔離到裝備有無超限情況、是否加蓋篷布等細節,他們一一進行動態實時核實。
8月28日16時02分,辦完通關全部手續,停靠了26個小時的專列再次啓動,在高亢的軍樂聲中緩緩駛向陽光照耀下的滿洲里國門。
國門巍然屹立,高43.7米、寬46.6米、長105米,坐北朝南、莊嚴肅穆,橫跨鐵路兩側,直徑3米多的巨型國徽閃耀着金色的光芒,下方鐫刻着“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遒勁有力的鮮紅大字。三對平行的鋼軌從國門下直通俄羅斯國門,聯通歐亞大陸,中歐班列東部運輸通道由此延伸開去。
幾聲機車長鳴之後,列車駛出國門、駛過界杆,朝着西北方向開去。透過車窗可以看到鐵軌兩側懸掛的巨型條幅,上面寫着:苦練沙場,為國爭光;萬里征程,胸懷祖國。
當地時間21時15分,在完成俄方入關檢查的各種手續之後,專列駛進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車站。作為第一梯隊領隊的北部戰區某合成旅參謀長石景元,筆直地站在隊列前高聲進行着裝卸載動員。於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換乘換裝大會戰”拉開序幕。
換乘換裝是出入境部隊人員裝備更換搭乘列車的簡稱。由於中俄鐵路軌距不同,列車規格也不同,每次部隊乘火車出入境,都要在滿洲里或者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進行換乘換裝。“換乘換裝”説起來簡單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人員換乘還好辦,重型車輛換裝就複雜多了。由於中俄裝載標準存在較大差異,裝備上俄方列車捆綁加固是個難題。更何況,列車上的參演裝備不僅多,而且種類繁雜,既有輪式的,也有履帶的,裝備頭向也不一致……這些都給換路裝卸載作業增加了不少難度。
一時間,小小車站內聚集了中俄兩種不同技術標準的列車、中方參演部隊的43輛各型裝備以及各式各樣的裝卸載工具備品。
夜色茫茫,月光皎潔,裝卸載現場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10多名營連幹部衝在第一線,帶領相關人員投入到裝備解固之中。室外霧氣升騰,露水打濕了工具,夜間的氣温很快降到6攝氏度左右,身着夏季迷彩服的戰士偶爾停下來,使勁搓搓冰冷的雙手,拿起毛巾將工具上的露水擦拭乾淨。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一些裝備完全被解固下來。駕駛人員在引導員配合下,小心翼翼地駕駛着解固的裝備利用搭在邊側的鋼質渡板有序從中方平板車下板,在站台上按照裝載序列編成梯隊,然後再利用另一側的鋼質渡板轉移到俄方平板車上。
各式各樣的重裝備都是清一色的“鐵疙瘩”,平均重量達40噸。俄式的平板車與國內的大不一樣,不僅材質有區別,而且窄了近15釐米,需要車輛裝備駛入的速度和角度特別精準,駕駛員與引導員配合默契,稍有差池就可能出現掉車事故。為此,官兵們仔細測量每輛車中心線停放位置與平板邊緣尺寸數據,不斷微調,確保車輛裝備全部準確停放到位。
駐哈爾濱鐵路局軍代處研製的可拆卸鋼製端板,既可以在俄方平板車上快速安裝,又方便裝備車輛於平板車間通行,大大節約了專列裝卸時間。參演部隊出征前收集整理了現地的最新數據,繪製出詳細的裝卸載集結圖,還依託平台裝載模擬俄方裝站點,立足暗夜、雨天等複雜條件,圍繞車輛上下板、捆綁加固、轉場倒運等難點,組織了全要素的模擬裝卸載訓練。
8月29日清晨,忙碌了整整一夜的官兵將第一梯隊所有大型裝備和集裝箱,全部安全順利地換乘到俄方列車上。曾經多次與出境列車隨行的軍代表李偉松感慨説:“這次換乘換裝,裝載環節就比過去快了大半天。”
隨後,負責裝備安全工作的中方參演部隊官兵,與中俄雙方軍代表和俄方鐵路監裝人員一起,對每一台裝備進行細緻檢查,看有沒有捆綁加固鬆動、篷布捆綁是否嚴實、超限標誌是否齊全、車門是否張貼封條……直到拉直全部問號,三方鄭重在交接書上簽字。
當地時間8月30日4時35分,在一片歡呼聲中,俄方列車駛出後貝加爾斯克車站,朝着茫茫草原深處駛去,沿着久負盛名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自東向西,穿越人跡罕至的遠東地區,直奔奧倫堡市東古茲訓練基地演兵場。
杜善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