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21日電 題:尋訪香港元朗山下村:“愛國小村”賡續百年家國情懷
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
“華民愛國體,封爵振家聲。”香港元朗山下村張氏宗祠門口,一副木刻對聯在兩個大紅燈籠下顯得十分醒目。
中新社記者日前隨元朗區議員沈豪傑探訪中國共產黨在元朗的史蹟,走進了這個小村莊。今年98歲高齡的山下村族長張廣祥,是健在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之一。
“我們山下村是一個有高度愛國傳統的村子。”山下村村長張木林自豪地對記者説:“香港淪陷期間,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就在村民心中埋下了愛國的種子。”
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張氏宗祠又名“華封堂”。據張木林介紹,“華民愛國體,封爵振家聲”的對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每年春節都會反覆張貼,1999年時換成了木刻。
探訪當日,記者未能見到因身體抱恙住院的張廣祥,他的兒子張永昌代替父親接受了採訪。“我父親大約是在十多歲加入了港九大隊,跟着游擊隊做‘小鬼’,負責打探情報、通風報信。”
“聽族長(張廣祥)講,游擊隊經常利用張氏宗祠作開會和活動之用,每次開完會後不會留在村裏過夜,只因經常有日本人到來圍村、搜村,以免因此連累村民。”張木林補充説。
知名香港史專家、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教授告訴記者,山下村是港九大隊元朗中隊對日鬥爭的據點之一,讓其最為感慨的是元朗村民捨生救游擊隊員的往事。
1943年秋,游擊隊員黃思明住在山下村張松安家裏。有一天,黃思明準備進元朗墟與地下黨員接頭,此時日軍正向山下村來。在田間勞動的張松安母親發現後感到情況危急,立即跑回家裏將情況告知黃思明,把他隱蔽在房間後把門鎖好再次出田勞動,黃思明因此逃過一難。
1945年1月,元朗中隊與民兵配合在山下村剷除密探,戰鬥期間不慎給密探逃脱。上百名日本兵隨即到山下村掃蕩,雙方展開激烈槍戰,元朗中隊女民運區委陳瑞腿部不幸被敵人擊中受傷,幸得村民張兆生夫婦在田裏救走藏匿,並由村民們協助連夜護送脱險。
日軍查無所獲後,便將包括張金福在內的7名村民捉拿,押到憲兵部嚴刑逼問。張金福在抗戰時期加入村內的地下游擊小組,協助游擊隊傳送信件及情報。他在憲兵部遭受酷刑多天,仍舊堅貞不屈、守口如瓶,最終被折磨至死,年僅20歲。1998年,張金福被列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為保衞香港而捐軀之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陣亡戰士名單”中。
山下村村民張耀明告訴中新社記者,陳瑞在1997年專程與張兆生妻子見面,感謝救命之恩。如今,她倆留下的合照為張耀明所珍藏。
港九大隊當年播下的愛國種子,在山下村生生不息。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共元朗區委書記梁超(梁華)全家曾住在山下村,梁超在元朗組織教師聯誼會,開辦文化書店,還在山下村辦過夜校。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每年10月1日村內都會辦盆菜宴來慶祝國慶。”張木林説:“今年是香港迴歸24週年和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到7月1日我們村還要舉行隆重的升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