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業總會指出3月3日全台大停電讓77%以上的工業區受波及,產業界初估損失恐達上百億(新台幣,下同),其中高雄林園工業區石化業者損失最慘,執政當局應務實面對化解台灣未來能源危機。台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聶建中向香港中評社表示,能源政策當然要檢討改進,但“執政黨”早把台灣帶到無法回頭的路了。
聶建中,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財務經濟學博士,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研究所所長,兩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現為淡大財務金融系教授。
聶建中表示,談能源問題很容易談到政治,一旦失去理性、客觀地探討問題做出的能源政策,就一定會出問題。例如“零核”、“非核”、“廢核”、“停核”都是現在的民進黨在野時為了爭取選票的訴求,如今仍堅持往這條路走,所以台灣很早就註定能源政策一定會出問題。
聶建中
聶建中説,蔡英文競選時有兩個訴求最為諷刺,一是“我上任後絕不會缺電”,二是“絕不會漲電價”,現在“缺電”早就發生了,而電費調漲也幾乎勢在必行。能源政策當然要檢討,而且早該檢討,問題是要怎麼檢討改進?根本無法檢討改進,因為“執政黨”早把台灣帶到無法回頭的路了。
聶建中指出,缺電還會發生,後面要面臨的就是產業出走。台灣很早就面臨“五缺”,其中缺水關乎天氣,缺地是土地小的現實問題,缺工、缺才是政策問題,以上都是民眾罵罵就算了,但缺電問題最嚴重,因為一旦供電不足而突發斷電,生產中斷造成的損失都是新台幣好幾千萬、上億元起跳。
聶建中表示,這次工總提到,77%以上的工業區受波及,包括48座工業區與521家廠商同時停電,半導體、光電、石化、鋼鐵等工業生產全面受影響,產業界初估損失恐達上百億,其中高雄林園工業區的石化業者損失最慘重,這些損失業者能向誰求償?這還不包括549萬家户瞬間停電和全台交通大亂產生的社會成本。
聶建中指出,一旦能源問題無法有效解決,愈是規模大的、愈有財力、有能力、愈有預設未來的廠商會愈早出走,或者慢慢移轉、轉投資;相反規模愈小、財力小、無法改變、無法設想未來的廠商,因為無法出走,留在台灣規模就容易縮小、甚至停業關廠;當然還有另一種心理因素不走的,就是過度強調“愛台灣”的。
另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蔡英文3月1日會見八大工商團體時保證供電穩定,隔兩天全台就大停電。工業總會喊話要求官方重新檢討能源政策,蔡英文則鼓勵企業要多投資綠能。企業與蔡當局能源政策出現分岔點,工總的喊話或也不寄望蔡英文,而是期盼接班人正視能源議題。賴清德若想競逐2024“大選”,不能輕忽企業界對無法穩定供電的焦慮。
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已經發生2017年815大停電、2021年513大停電、517大停電、2022年303大停電等,每次發生大停電造成民眾不便,大家怨聲載道。除了2017年蔡英文任內首度大停電,最後由當時“經濟部長”李世光下台負責,接下來的3次大停電,蔡當局都強調是人為疏失,“經濟部長”王美花穩坐位子,由底下的人負責。這麼大規模的停電,沒有首長為此事負起政治責任,民眾的不滿再度升高。
蔡英文任期已經進入第二屆,蔡不願意輕易更動能源政策,擔心自己的執政威信受到質疑。畢竟蔡2024就卸任,看不到2025的能源政策跳票。
但民進黨有意願參選2024的接班人,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已經表態參選的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已經公開嗆蔡英文的能源政策有問題,還搬出過去力挺民進黨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的説法,打臉蔡當局能源政策。
柯文哲利用大停電的民怨氛圍,已經在為2024拋出能源政策調整可能性,核能的延長使用很可能就是討論焦點。若按照蔡英文的能源政策,燃煤跟燃氣佔了很高比例,也幾乎都要依靠進口,若運輸路線被截斷,台灣能源供應能不出問題嗎?民進黨內對2024有企圖心的人都要試圖面對這個問題,很可能就要重新調整蔡英文的能源政策。 (薛洋/編輯)